急诊科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集束化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小忠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浒关院区 江苏苏州 215151)【摘要】目的:对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采用集束化急救治疗的有效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此100人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与救治率与患者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误诊率与漏诊率数值较低,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相对对照组较少,患者死亡率下降,相关数据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相比常规急救方法,集束化治疗方法在急诊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增加了急诊科患者的救治率,有效减少了急诊科患者误诊、漏诊的可能性,集束化治疗应用的治疗性效果好,针对性较强,有较高的应用性,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使用。【关键词】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集束化治疗;急诊留诊;针对性治疗【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376-02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急诊科的综合医疗救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所医院的综合实力,急诊科是救治危机重症患者的前沿科室,急诊科的抢救是否及时有效,关系着患者能否早日脱离生命危险。为了提高急诊科室的诊疗率,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在急诊科内实施集束化治疗有很大的必要性。为研究对急诊科内危重症患者实施集束化治疗的应用效果,对我院100例患者的诊疗过程进行追踪与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9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此100人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35-61岁,平均年龄47±2.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41-62岁,患者平均年龄46±2.4岁。选取患者中,心脑血管类疾病23例,呼吸系统疾病26例,消化道疾病27例,其他病情24例。两组患者其他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治疗。包括会诊,评估患者病情,仪器支持,给予治疗。1.2.2实验组方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其中主要方法包括:急诊室相关医务人员均需要接受严密的急诊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技能,具有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对一般急救器械,如呼吸机,心电监护,吸氧设备等熟练操作。急诊科医生要具有快速判断病情的能力,当患者就诊时,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成立早期集束化治疗系统,及时配合各种急救护理对策,医护共同协作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治,缩短相应的救护时间,争取把握黄金救治时间。如,感性休克需在2h内进行深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于6h内达到目标导向治疗的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急性心衰患者需在2h内将尿量控制在0.5ml/(kg·h),平均动脉压>75mmHg,SaO 2 >95%,合并房颤者需控制心率在110次/min左右,伴有冠脉综合征者若有手术指征应予以急诊PCI等[3,4]。同时做好相应的病情记录,以便于后期观察病情。1.3观察指标一定时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指标分析,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率,住院时间,漏诊率与误诊率。1.4统计学方法经录入数据后,采用SPSS 17.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n( %) ]表示计数资料,以 (±s) 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独立 t 检验来比较2 组均数,通过卡方检验来比较 2 组率,以 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对比两组患者的漏诊率及误诊率及死亡率,发现:实验组患者漏诊率,误诊率与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1。2.2两组急救时间、急诊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急诊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实验组患者相关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1两组误诊率或漏诊人数、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比较〔n(%)〕 组别 N 误诊人数 漏诊人数 死亡人数 实验组 50 1 1 0 对照组 50 8 7 2 表2两组急救时间、急诊留观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组别 n 急救时间(min) 急诊留观时间(d)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61 12.16±0.51 2.06±0.72 12.56±1.85 对照组 61 18.84±0.72 3.20±0.38 16.45±1.61 3 讨论急诊科患者的病情种类繁多复杂,病情急,病种复杂多样,急诊科救治工作繁重,由于患者病情变化较快,病情危及,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在黄金救治时间及时给予患者急救处理,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一般急诊科内采取的都是常规急诊抢救,采取抗感染治疗,仪器辅助,吸氧治疗与建立静脉治疗通道,但对于急诊患者,患者所剩的抢救时间很少,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的几率就是间接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集束化急救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对策,其根本方法是将循证护理对策结合有效的诊疗措施,以达到降低误诊率与漏诊率,提高患者救治率的有效救治模式,该治疗模式需要将管理与救治两种体系结合在一起,必要时采用各科会诊的方式对患者给予治疗,整合多科室资源,提高整体操作流畅性,及时性,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急诊救治。本文研究成果显示:在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救治方法后,实验组患者的误诊率,漏诊率均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与观察时间均小于对照组。证实集束化救治模式可以提高患者抢救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患者住院治疗时间,一定程度上规范节省了医疗救治资源,也保护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综上所述,集束化治疗具有良好的救治效果,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1]阿迪力·阿不都热合曼,顾俊文.集束化治疗在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有效性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0):7910-7911.[2]杨瑞红,亓 蕾.集束化治疗在急诊科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6(4):137.[3]朱 莹,陶然君,史 雯,等.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的急诊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1,23(3):138-141.[4]盛 燚,陈涵泳,方春春,等.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5):4118-4120.

论文作者:王小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急诊科内科危重症患者急救中集束化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论文_王小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