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论文_王焱

青岛市中心血站 山东青岛 266071

【摘 要】目的: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齐鲁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需求将其分为少量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每组50例。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d、输血后3d、输血后5d分别采集患者的全血3ml,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血小板及数量(PLT)。结果:输血后第1d和3d,大量输血组与少量输血组相比,PT、APTT、TT明显升高,FIB和PLT明显下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7d,两组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d和第3d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是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重要方式,但是容易引发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因此在为患者大量输血时应严格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供输血效果。

【关键词】严重创伤;大量输血;凝血指标

创伤指的是因机械原因造成人体器官或组织受到破坏,表现出局部剧烈疼痛、血肿和淤血等,严重创伤患者的情况更加严重,失血量也较大,如果没有给与及时的输血可能造成患者死亡[1]。失血过多会造成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其携氧能力减弱,出现缺氧。因此,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进行大量失血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容量与微循环灌注[2]。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给予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容易引起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大[3]。为了探讨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本文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对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齐鲁医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输血需求将其分为少量输血组和大量输血组,每组50例。大量输血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44.5±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处坠伤15例、钝器致伤13例。大量输血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5.5±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处坠伤14例、钝器致伤1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中国数学技术操作规程》进行[4]。两组患者入院和进行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中心静脉压及脑电图,建立2~4条静脉通路,等到静脉通路完全开放后先给予乳酸钠林格液维持血容量,快速进行配血及血合成,对于存在活动性或血红蛋白<70g·L-1的患者应快速输血红细胞4~6U。大量输血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常规检测心电图与血氧饱和度,开放2~3条静脉通路,患者失血量≤800ml时使用人工血浆补充血容量,当患者失血量≥1000ml时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和浓缩红细胞,血红蛋白应维持≥80~100g,若失血量100%应输注冷陈定5~10U和血小板1.5~2U/10kg,维持中心静脉压12~15cmH2O。少量输血组: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验室检查情况调整输注的速度。所有患者输血后对症治疗,给予常规控制感染及原发病等。

1.3监测指标仪器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Z2全自动细胞分析技术仪监测和日本希森美康CA-50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于输血前、输血后1d、输血后3d、输血后5d分别采集患者的全血3ml,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血小板及数量(PLT)。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n,%)与计量资料(?x±s);{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输血后第1d和3d,大量输血组与少量输血组相比,PT、APTT、TT明显升高,FIB和PLT明显下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5d,两组的观察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1d和第3d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综上研究证实,大量输血是救治严重创伤患者的重要方式,但是容易引发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因此在为患者大量输血时应严格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补充血液成分,提供输血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博达,王芳,闫战平等.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水平变化的多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5,(5):773-774.

[2]陈楚填,李裕葵,张少丰等.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11):116-116.

[3]刘颖,曹建明,彭阿钦等.大量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6):845-848.

[4]余修斌.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6):5-5,8.

论文作者:王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8

标签:;  ;  ;  ;  ;  ;  ;  ;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时动态监测凝血指标的临床意义论文_王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