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田飞,李建军,杨德伟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田飞,李建军,杨德伟

云南天启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密切相连的社会活动。大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已通过立法或国际条约采纳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评价对象和范围已经涉及到具体的建设项目以及立法、规划计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制定和开发区的建设等宏观活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独立的法律制度,在经济建设的全面规划、工业发展的合理布局、老污染源的强化治理以及新污染源的严格控制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现状;问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环境是是指围绕着人群的外部世界及其中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体。环境为人类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必要的条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种。环境影响是指开发行为可能引起的环境条件的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环境影响对人类而言可以是有益的,也可以是有害的。

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制度是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和开发项目,在其兴建之前,对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提出环境影响及防治方案的报告,按照法定程序经环境行政机关进行审批的法律制度。它是预防性环境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是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政府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所进行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政府在决策或人们在从事相应生产活动时,充分考虑此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地避免由此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行政机关对环境价值的考虑更科学、更民主。

2环境影响评价形式

1、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是该区域内所有开发建设行为,不仅要找出这些行为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而且要找出其影响规律。评价的重点是论证区域内未来建设项目的布局、结构和时序,提出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整体优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对策;协调人口、环境与开发建设行为之间的矛盾,为制定环境规划提供依据。区域EIA是区域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EIA着重研究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确定区域各自然要素的环境容量,预测开发活动的环境影响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综合性、预测性、规划性加动态性很强的工作。

2、累积环境影响评价

累积影响是指“当一个项目与过去、现在和未来可能预见到的项目进行叠加时会对环境产生综合影响或累积影响”,特别是指“各个项目的单独影响不大,而综合起来的影响却很大”的现象。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下,传统的主要针对项目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研究表明,累积影响评价的概念、目标和方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高度统一,累积影响评价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环境影响,提供了一个与可持续概念一致的分析架构,为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必要改革及建立对发展行为的更主动反应过程提供了方法。

3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导则体系不完善

我国现行的导则体系欠缺完整性,过分关注环境的个体区域、短期影响,缺乏整体长期客观分析,在政治政策、工程施工、运营报废等宏观方面缺乏明细导则。我国现行的环评导则内容和形式无法实现多元化,可操作性弱,执行力度差,评定指标过于抽象、笼统,无法细化的评判标准,指标解释欠缺准确性的描述,尤其是大型的环境影响工程缺乏举例说明解释,环保治理执行人员无法具体实施对策,相关企业钻了制度的漏洞导致环评结果失去存在意义。

2、公众参与力度的缺乏

人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对待环境影响评价的态度也就不同。一些公众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待提升,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很多严重的环境问题都已经日益凸显。但是,部分公众的参与力度不够,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调查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影响了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情况下,公众如果没有参与环境影响评价调查,则不易接触到环境影响报告,对相关的决策结果也无法做到具体地了解,因而环境影响评价难以获得大部分受众群体的支持。

3、环境影响评价缺乏替代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是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为决策者提供关于拟议行动及其各种合理的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的信息,使其能够在决策时掌握充分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中国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缺乏替代方案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不能为决策者提供充分的、全面的科学信息,阻碍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无法实现。如对国家经济建设有益的项目,一旦不能通过评估将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这样做虽然方便了评价机构和开发建设单位,但却不利于实现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真正目的。

4、环境影响评价的落实不到位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建设项目来开展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还未将政府部门的宏观规划项目和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专项规划纳入其中。而这些项目往往会因为工程量巨大而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决策不当或评价失误就会对当地的环境或更大范围内的环境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4环境影响评价问题的对策

1、制定合适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原则

目前,虽然我国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并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环评工作中,由于我国地区较多且不统一,再加上个别地区的情况较为复杂,这就会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制定出符合我国自身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原则,对相关的环评问题要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同时要注意不要给政府及有关部门带来额外的负担。

2、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要求,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应设专门章节予以表达,公众的参与是保证我们的环境建设评价能够得到合理、合法、合适的实现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主要道德监督模式。

3、环评内容应引进替代方案机制

科学决策应遵循择优原则,即在决策的几个方案中权衡利弊,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在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时,立法中应规定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这样才能体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和预防为主的思想。国际趋势及国外的经验也表明,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是替代方案的分析,环境影响评价旨在找出任何情况下在环境和社会经济方面都是最优的方案。这就意味着所有可能的替代方案必须在对一个具体项目做出承诺之前,对它的费用和效益进行审议,包括方案、选址、技术、工艺和原材料等均需予以考虑。因此,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质内涵,在立法中应加强对有关替代方案的规定,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必须包括替代方案。

4、加强规划项目的环境评价工作

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环境评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控制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要做好规划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首先要对规划项目中的单个项目的评价工作予以重视,另外还要对项目的发展规划进行有效的评价,强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并逐渐通过建立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政务大厅等措施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效率,促进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5结语

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法定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是环境资源法调整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机制。环境影响评价成为各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是综合决策的根据和前提。因此,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法律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田立.浅析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

[2]齐志宁.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8).

论文作者:田飞,李建军,杨德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  ;  ;  ;  ;  ;  ;  ;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_田飞,李建军,杨德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