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胡小杉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胡小杉

中铁二十局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国内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当代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主流建筑,大面积混凝土使用量也随之增多,现阶段在混凝土施工中该技术得到了大力推广,与混凝土施工质量息息相关。本文就体积较大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论述,旨在挖掘其上升空间,全面促进建筑质量提高。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

引言:在当前环境下,我国土建项目建筑规模日益增大,在混凝土浇筑方面,大体积结构显然更符合其发展需求。但在应用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条件与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这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在其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问题常会导致施工裂缝出现,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鉴于此,我们更应加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各个环节质量控制,以保证建筑质量合乎标准。

1 大体积混凝土概论

在现代建筑活动中,大体积混凝土所占据比重越来越大,一般来说,其横断面面积都在1㎡以上,这样大的混凝土浇筑体积难免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从施工技术方面入手,探寻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与往常相比,大体积混凝土凝固过程更不稳定,控制起来更为棘手,这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决定的:第一,因大体积混凝土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一般将其用在高层建筑中,很多时候需要高空作业,这本来就给施工提出了很大挑战;第二,高层建筑施工时一般需要连续浇筑混凝土,无法提前设置施工缝,这样一来,在混凝土凝固过程中,由于其体积较大会产生更多水化热量,在大面积摊开下热量蒸发速度非常快,就有可能出现收缩裂缝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建筑外观与使用质量。因此,为杜绝这种情况,在施工技术方面更应加强研究,做到合理把控每一环节,为施工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2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与类型

2.1原因

总的来说,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建筑质量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一是露天作业时施工现场环境,如风速、空气湿度与温度等;二是施工工艺如混凝土养护、塌落度测定等环节;三是施工所用原材料是否达标,包括掺合料、混凝土含泥量、骨料级配等;另外,建筑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约束变形能力是否达标等都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影响着混凝土浇筑质量。一般来说,由于使用体积大,混凝土凝固过程中内部产生的热量容易积聚,而外部热量散发过快,这就导致凝块内外部之间温差过大,从而在温度应力与收缩应力双重影响下出现裂缝。

2.2类型

(1)收缩裂缝

当混凝土中下入的掺合料或外加剂与工程使用要求不相符时,就可能会使凝块出现收缩裂缝。

(2)碱骨料破坏裂缝

混凝土预制过程中,不免要加入粗性骨料,这些骨料中往往会含有一定量碱性物质,而根据碱性物质化学特性,其会与活性氧化硅反应,使混凝土结构出现一定程度改变,这就会导致裂缝出现。

(3)塑性沉降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各种材料配比十分重要,一旦出现诸如水灰比过大、含水量过多等不合理情况,都会导致塑性沉降裂缝产生。

(4)温度裂缝

混凝土硬化时由于体积较大,短时间内内部会积聚大量热量,这时若是暴露在外的部分处于大幅降温环境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进一步加大,一旦超过25°,在温度应力影响下,就会产生温度裂缝。

(5)塑性收缩裂缝

鉴于混凝土本身较脆特性,其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无法在内部保存较长时间,尤其是在温度较高或者风速较大的环境中,更会加快水分蒸发速度,这样就会使凝块表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控制好原材料质量及配比

原材料是构成建筑的基础物质,在其进场之前,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水泥、砂石等进行复验工作,尤其对原材料含泥量更不能忽视。另外,水泥是混凝土中重要组成成分,对水泥标号、强度的检查更要把好关,同时,由于水泥往往大批量采购,我们也应提前备好隔水防潮效果较好的仓库用来存放水泥。除此之外,在混凝土配比方面,要结合实验室数据进行合理配置,保证其强度与耐久性等指标符合使用要求。这一步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骨料用量来达到提高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的目的,但需保证骨料粒径小于40mm。同时,为减小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可适当减少水泥用量。

3.2混凝土浇筑

浇筑可以说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头戏,直接决定着施工质量。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遵循连续浇筑原则,并采用分层、分段方式来进行,这样一来,混凝土内外部温差就会进一步降低,建筑中的冷接缝也会相应减少。在浇筑过程中,为保证施工质量,要按照规范流程进行:首先,混凝土浇筑可借助泵车进行,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浇筑工艺、结构数据等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方便合理选用混凝土,一般情况下,屋面用混凝土坍落度可选择120mm,柱、墙用混凝土要保证其坍落度在150mm。其次,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先用水打湿泵壁防止混凝土粘连阻塞管道,然后将配比科学的混凝土材料倒入泵里。浇筑顺序也要注意,先浇筑核心筒墙与柱、梁等,浇筑动作最好一气呵成,即使出现间隔也不能超过20min。同时保证泵管平行移动,不得长时间停留在一个地方。再次,混凝土浇筑完后,等待2h-3h应进行表面处理工作,先用平模把表面抚平后,再用木模重复抹压,表面收水后还要进行二次抹面,并覆盖薄膜进行养护。

3.3混凝土二次振捣

做好混凝土二次振捣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其强度、抗渗性与耐久性,同时还能减少凝块表面裂缝、降低水泥使用量,这一环节应在浇筑动作之后、混凝土尚未凝结时进行。尤其在钢筋土柱施工时,二次振捣更能发挥优势,使上部混凝土密度得以提高。因大体积混凝土凝固状态不易区分,这一步骤需着重对振捣时间加以控制,若是时间太短,振捣效果难免不理想,时间过长又不便于重塑,振捣动作有可能破坏混凝土本身结构。

3.4模板工程

一般来说,需要借助模板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模板承受着混凝土侧面压力与振捣力,由此可见,需要根据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模板。钢模板强度高,有利于安全施工,在预算充足时应首选钢模板;若是预算不足,也可选择木模板,但木模板因其吃水特性,务必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淋湿,防止模板吸收混凝土中水分而影响大体积混凝土强度。

3.5混凝土后期养护

在任何混凝土工程中,后期养护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通常来讲,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首先应对其进行覆盖工作,可视条件使用锯末、草垫以及麻袋等材料,这些材料吸水性好,可以将凝固初期喷洒的水分充分保存起来并缓慢释放。这样一来,混凝土表面就会长期保持湿润状态,有利于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另外,对养护时间控制上,绝不能急功近利,可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并进一步做好温度控制,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凝固时内外温差过大。

结束语

建筑施工往往周期较长,混凝土浇筑作为施工重要工序之一,施工质量必须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质量要求更高,质量更难控制,施工中对各个环节的把控都至关重要,从原材料选择到后期养护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冯成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建材,2017(5).

[2]李金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6(22):210-210.

[3]罗昌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

[4]晏得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1).

论文作者:胡小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6

标签:;  ;  ;  ;  ;  ;  ;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胡小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