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超1 刘征2 信铁锋3

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超1 刘征2 信铁锋3

张超1 刘征2 信铁锋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 150040;3齐齐哈尔市中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影响,探讨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在针刺双侧风池、天柱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能有效改善脑部供血,缓解眩晕症状,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能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晕的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刺;艾灸;椎-基地动脉缺血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39-02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有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可反复发作,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变。笔者运用针刺加艾灸法治疗本病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到2014年12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市中医院脑病一科门诊,诊断为椎-基地动脉缺血性眩晕的60例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在40~70岁之间,病程在1~6个月之间。全部病例经脑血流图和经颅多普勒检测证实椎-基底供血区有缺血性表现。

1.2 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所制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2010年新世纪(第二版)周仲英主编的《中医内科学》中有关眩晕的辨病标准。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于2006年《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及2008年贾建平主编的第六版《神经病学》中关于椎-基底系统TIA的诊断标准。

1.2.3纳入标准:①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40~70岁之间③排除其他可导致眩晕的疾病 ④病程在一个月到六个月之间;⑤无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4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③年龄在40岁以下或70岁以上者;④由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症状,例如梅尼埃病、外伤性眩晕、眼源眩晕、颅内占位性病变等;⑤合并心血管、肝、肾等脏器的原发性疾病,以及严重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等。

2.治疗方法

选取60例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选取双侧风池、天柱(每次针灸30分钟,期间行针两次,每日针灸一次)。操作方法:风池,伏案正坐,使头微向前倾,朝鼻尖方向缓慢刺入0.8~1.2寸;天柱,正坐低头,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顶后发际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取穴,直刺或斜刺0.5~0.8寸。在针刺双侧风池、天柱基础上加用艾灸(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治疗,每穴悬灸5分钟,治疗两周。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后两周的中医证候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通过中医主证、次证、舌苔脉象等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来评价疗效。

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60%。

好转: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2 治疗结果

治疗后主证、次证、舌苔脉象均得到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前后对比全部低于治疗前,数据经过统计处理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60例患者中,临床痊愈31例,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

4.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从而出现其供血区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眩晕、头痛,视觉、运动、感觉障碍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治疗的关键。有相关临床研究证明,针灸可以调节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使之趋于正常,并可以减轻因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神经功能损害,促进已经受到损害的脑神经恢复功能[1]。另有实验证明,针刺风池、天柱可以改善大脑的缺血缺氧状况,增加脑血流量,提高脑部血液循环功能。

本病属中医“眩晕”病证,其主要的病因病机归纳起来有风、火、痰、虚、瘀等诸多内外因素。明代《医学正传》中提出“血瘀致眩”,风池、天柱位于头气街和髓海的气机转输之处,针刺既可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活血化瘀,又可调节少阳、太阳经的经气,可升清阳补脑髓,而消除眩晕等症状。针刺并灸疗风池、天柱两穴,取穴少而精,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既体现了针灸的传统特色,施术者也易于掌握,避免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凡,贾少微.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血流量影响的实验研究述评.中国针灸,2001;21(4):250.

论文作者:张超1 刘征2 信铁锋3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4

标签:;  ;  ;  ;  ;  ;  ;  ;  

针刺风池、天柱配合艾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论文_张超1 刘征2 信铁锋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