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吴杰甜 周雪 陈思维

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吴杰甜 周雪 陈思维

(西华大学,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幼小衔接是一个重要的跨越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多孩子出现不适应的现象。文章分析了家长幼小衔接焦虑的危害和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焦虑;教育;发展

幼小衔接教育是帮助幼儿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做好小学教育的准备,是幼儿身心发育的客观需求。但部分社会培训机构幼小衔接班“小学化”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家长选择让孩子进到幼小衔接班接受小学课程教育。这体现了当今社会中家长的幼小衔接焦虑。

一、家长幼小衔接焦虑及其危害

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主要体现在幼小衔接班和家长的观念教育上。幼小衔接班变相对幼儿进行名目繁多的揠苗助长式的教育。儿童的学习任务多半是背诵作课文,算术等,而不是注重幼儿的综合能力培养,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其次是家长的教育观念,家长观念指导着他们让孩子去上幼小衔接班的行为,营造一种“小学化倾向”的教育氛围,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家长幼小衔接焦虑是有危害的。一方面,易打破幼儿正常的生长学习规律。很多家长认为应尽早进行学习的小学模式。特别是大班的暑期,很多民办私立幼儿园开设“夏令营”,进行小学一年级认字,数学计算等辅导学习;另外有幼小衔接的补习班,进行一些一年级的超前辅导。还会制作一整套关于小学生作息时间表让幼儿遵守。未及六岁的幼儿,来让他们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学习,打破了正常的学习规律。另一方面,儿童学习效果不明显。部分儿童上课已学过该部分知识,造成上课注意力分散,疏于思考,甚至对学习生活失去兴趣。剩下的儿童会遭受打击失落,失去自信,影响未来学业。

二、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

1、社会意识倾向“小学化”,造成幼儿从小习惯“起跑线拉锯战”。社会上有一个怪象——把入学准备片面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指标。社会呼声高,导致有一部分本该正常轨道的幼儿园不得不开始与其他幼儿园的“小学化”拉锯战。另外,幼儿园还会让孩子们过早遵守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利幼儿发展。

2、家长望子成龙功利性思想、盲目从众心理严重。家长投射过多的希望在孩子身上,急功近利。甚至有家长还用“变态”攀比别人家的小孩,造成孩子的变相压力。对于幼小衔接班很多家长会有,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心态。盲目追从小学化。

3、幼儿园(办园者)和机构唯利是图,传播错误观念。机构为获利,错误诱导,教育孩子变相竞争,忽略了幼儿阶段其他身心方面发育。

4、幼儿园、小学两个阶段教育特点不同,教师专业素质不够,幼小教师衔接不到位。学前阶段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而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要求不同,一个较宽松一个较严格;教学方式来看,学前阶段多以感官体验,游戏为主,而小学阶段学习重文化知识,教学方式以上课为主;学前阶段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生活作息严格,要求带有强制性。两个阶段呈现不同的模式,很多儿童难以很快适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意识方面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没有建立起适当的联系,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和工作方法等不熟知。幼儿对小学不了解,加之幼儿对幼儿园感情深厚,不易接受小学生活,家长也跟着着急焦虑。

三、解决家长幼小衔接焦虑的对策思考

(一)幼儿园方面

1、对家长:经常性组织家园合作,推进家长教师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一方面,促进幼儿和家长的交流,另一方面也方便幼儿园对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给予指导。帮助幼儿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阅读,科学探究,数理逻辑),和非智力因素(交往,自我保护,责任感,自理和自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疏导家长焦虑;

2、对幼师:首先,幼儿教师,要有专业素养,知道幼儿阶段的学习任务。组织教师与小学教师保持联系,帮助两个阶段的教师互相熟悉,促进有效衔接教育工作,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幼小衔接的自然过渡;教师与教师也要多沟通交流合作,特别是大班的幼儿教师,要知道幼小衔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贯穿在幼儿园生活的一朝一夕。比如让孩子们平时多表达自我,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在平时活动中鼓励幼儿自理能力,自己整理衣服,收拾餐具等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参观,实践等等社会活动。

3、对幼儿:培养幼儿的能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学习适应能力(抽象思维,观察能力,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读写算所需的基本能力等)和社会适应能力(任务完成能力,规则意识,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幼师的帮助下,让幼儿提早感受到小学生活的学习模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等。另外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学习生活充满希望,让幼儿能顺利步入小学阶段。

(二)家长方面

1、积极配合学校幼小衔接工作,完成科学帮助。家庭教育环境也很重要,比如幼儿的阅读能力,不仅靠幼儿园的图书角,还需要家里一定的阅读空间,或者和孩子约定一定的阅读时间,促进孩子情感、认知、思维、社会性方面发展。

2、面对社会舆论导向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盲目跟风。在幼儿园的积极宣传和倡导下,家长易于形成正确育儿观和幼小衔接观。家长要学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培养孩子自理能力,调整生活规律,营造良好入学气氛。平时生活中,要求孩子按时起床按时就寝,整理自己的东西,控制力培养等。为小学生活培养一定的自理和自制能力。遇到疑惑,主动向有关教师询问,关注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梦景,胡慧婷,王晓卫.从幼小衔接的“小学化”现象看家长的“学前焦虑”[J].纳税,2017(14):175+177.

[2]杨晓琴.幼小衔接中儿童适应性问题探析[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1):5—7.

[3]吴志勤,杨晓萍.影响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因素解析—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08(5):62—63.

[4]孔起英,张婷婷.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16 年

[5]学术年会综述[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1):

[6]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01):114-115.

论文作者:吴杰甜 周雪 陈思维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家长幼小衔接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论文_吴杰甜 周雪 陈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