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运行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运行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运行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运行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调整迹象愈发明显。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保持低速状态,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也开始显现。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一些新的发展动向。世界经济运行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放慢

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4.8%,商品贸易增长12.4%,双双创下近年来少见的高水平。但2001年以来,世界经济已逐渐步入低迷状态。尤其是美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增长速度大幅下滑,今年以来,经济增长仍处在低速状态。到4月份,工业生产已连续7个月下降,失业率接连上升,劳动生产率出现6年来首次下降,企业利润大幅减少。为遏止经济下滑势头,5月份美联储已实行第5次降息,使目前联邦基金利率降到7年来的最低点。美新政府提出的大规模减税计划也得到了国会的批准,但政策效果的显现有待时日,美国经济的前景仍不明朗。日本经济、金融形势出现进一步恶化趋势,工业生产下降,失业率居高不下,日元汇率在低位徘徊,通货紧缩加深,经济再度处于衰退的边缘。受美、日经济影响,拉美和亚洲地区普遍出现股市动荡,出口下降。俄罗斯、东欧等地区经济在去年大幅增长后,今年也明显放慢。世界主要经济区中唯一经济减速不明显的是欧盟,但也面临通胀率上升,经济预期下降等问题。

目前存在一种担忧,即今年有可能继1974年后再次出现美、日经济同时陷入衰退的现象。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美、日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从贸易往来看,亚洲对美国的依赖十分明显,自1997年以来,这种情况更加突出。如果将日本排除在外,亚洲生产总值的37%来自出口,其中最大的出口市场是美国。东南亚更是如此。韩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和内地一些地区都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地和外包加工地,如马来西亚对美国出口的80%都与信息产业有关。美国高科技产业增长放慢必然会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亚洲复兴信息中心估计,亚洲这些国家和地区对美的电子产品出口今年将下降20个百分点,影响经济增长0.7~2.7个百分点。日本是东南亚国家债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国,一旦日本经济出现衰退,势必影响这些国家金融市场的稳定。如果美国和日本经济真的同时出现大问题,即使欧盟能够独善其身,但仅靠欧盟经济的温和增长,将无法遏止全球经济滑坡。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01年世界经济展望春季报告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从去年的4.8%回落到3.2%,这一增长率与IMF去年秋季的预测相比,下调了1个百分点。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4.1%回落到1.9%,幅度较大。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由5.8%回落到5%,回落幅度相对缓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将由去年的12.4%跌至6.7%。

应该说,世界经济从1999年底和2000年初的高增长适当放慢是合理的和有益的,但速度回落之快却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在全球经济普遍放慢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运行状况依旧良好。在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的推动下,今年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8.1%,成为亚洲地区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稳定力量。受外部环境影响,虽然今年全年的经济增长将低于去年,但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二、全球劲吹降息风潮

随着美联储连续调低利率,不少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跟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降息风潮。与美国经济连动性最强的亚洲经济是降息行动中最积极的地区。除日本已恢复零利率政策外,韩国央行将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降至5%,下调0.25个百分点,此做法对减轻债台高筑的韩国企业利息负担将有相当助益。由于菲律宾比索对美国比价有所回升,其中央银行于2月9日将主要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这是菲律宾今年以来第5次降息。泰国为减轻企业负担,近日也下调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英国尽管总体经济形势较好,但2月8日已宣布将银行存款利率从原来的6%降到5.75%,这是自去年2月以来的首次利率调整,降息显然是未雨绸缪之举。澳大利亚储备银行降息0.5个百分点。一直按兵不动的欧洲央行也于5月10日宣布将主导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

降息风潮反映了各国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力挽本国经济下滑的努力,而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威胁的缓和为降息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今年以来,石油价格波动幅度比去年明显趋缓,年初低达22美元/桶后,多数时间在25美元/桶左右徘徊,虽然近期有所上涨,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慢的情况下,估计油价不致出现类似去年的恶性上涨局面。由于美元持续坚挺,目前非燃料商品的价格总体上变化不大,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慢,商品价格还有下降的趋势。尽管在某些经济增长比较快的欧洲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依然存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但通货膨胀问题已不是影响决策者采取行动的主要因素。

三、美元依旧是国际汇市的强势币种

2000年底,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一度引发美元汇价出现回调,但今年以来,美元对主要货币汇价一路走高,表现十分坚挺。截至6月下旬,美元对欧元、英镑、日元以及新加坡元的汇价分别比去年年底或今年年初时的低点上升了8%、8%、7%和5%。这主要是因为美联储和美国政府面对不利局势,采取了市场乐见的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通过连续降息和大规模的减税计划,有效地维护了美元的市场信心。另外,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繁荣,国际资本仍将美国视为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因而美元资产仍是国际市场的抢手品种,这对美元汇价构成了实质性的支撑。然而,以美元目前的价位来看,回调的风险已开始萌芽。由于当前美元的强势是以各方面利好因素的提前和充分兑现为代价的,而真正对汇价起决定性作用的美国内实体经济运行并无明显转好迹象,政策效果的显现需要时间。如果在今后数月中,美国经济增长继续维持低速状态,美元从当前位置的回调将是一个合理的结果。

今年以来,欧元的走势基本上单边下行。欧元对美元汇价在1月6日创下2000年5月以来0.9464的高点后,一路拾级而下,近几周持续在0.87到0.90区间内徘徊。从长期看,欧元前景较好。据IMF、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权威机构预测,欧元区今年经济增长率有望多年来首次超过美国,这是欧元汇价的重大利好。此外,随着欧元逐渐进入市场流通,也将壮大欧元的市场基础。然而从中短期看,欧元汇价仍受到市场供求因素的制约。一是国际资金的流向不利于欧元。欧元区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额超过流入额,1999年近1210亿欧元,2000年为215亿欧元,主要是流向美国,其滞后效应的表现就是欧元对美元汇价的疲软。二是最近再次出现欧元债券发行的热潮。美国世界通信、福特汽车麾下的信贷公司均发行了巨额欧元债券。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欧元债券发行量占债券发行市场的46%。虽然这些债券的发行有助于欧元迅速提升其在世界主要发债货币的地位,但境外发行者通常是将欧元换汇成美元或其他货币。三是欧元区相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目前,德国和西班牙的通胀率分别为2.9%和4%,意大利和葡萄牙的通胀率则分别为3.1%和4.5%,法国为1.8%,明显高于美国。这都影响到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总体来看,欧元的大幅回升仍有待时日。

随着一季度日本经济进一步恶化,日元走势大幅下跌。日元对美元汇价于4月3日创下近3年来126.82的低点。经过连续下跌,日元汇价已充分消化了基本面的风险。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在今后数月中,即使日本经济仍无起色,也不会对日元构成进一步下跌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间,日本经济每逢衰退总是伴随着日元汇价的上场。这是因为日本是一个重要的国际投资资金输出国,一旦国内经济走弱,企业就倾向于收缩在国外的投资。加上日本经济正面临结构改革,各大银行急需清理不良贷款,信贷市场有可能进一步吃紧,从而预示了下一轮的资金回流。综合来看,日元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

四、全球股灾仍在继续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股市出现暴跌,全球各主要股市纷纷进入熊市,纳斯达克指数一度跌至仅相当于去年最高点1/3的水平,目前虽有所反弹,但仍未脱离长期下降趋势。欧洲及亚洲新兴市场闻风而落,日本股市更是创下16年来的新低。全球股市的连动性仍十分明显。股价连续下跌造成了严重的财产缩水,目前,全球股市的市值与一年前相比,减少了近10万亿美元,超过美国一年的GDP。其中,思科、微软、雅虎等11个高科技股票就减少了2.2万亿美元。由于股票缩水,去年美国家庭拥有的财富出现了55年来的首次净减少。

股市下跌,尤其是科技股的领跌,反映的是“新经济”相关产业群的调整。“新经济”的盛衰与资本市场一直有极强的互动关系。科技股再次崩跌的直接原因是科技类公司盈利能力迟迟不能体现,而资本市场气氛的恶化使科技类公司融资发生困难,从而进一步影响“新经济”领域投资和消费的持续增长。一季度,美国风险投资额161亿美元,为6个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从目前情况看,股市的下跌并未导致“新经济”产业群的溃散,这一轮的调整可视为一种有益和必要的整顿,有利于使其发展建立在更为稳健的基础上。

总体来看,今年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放慢已成定局,但也存在较多有利因素。首先,目前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率水平普遍降低,对今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将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原油价格下降也对世界经济增长有利。其次,随着通货膨胀危险减轻,发达国家货币当局在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举措方面仍有较大余地。加上过去几年巩固了财政基础,大多数发达国家具备放松财政政策的条件。另外,自1997年——199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工业国家遭受外来金融冲击的危险已经减弱,汇率制度的改革也使它们提高了应付外来冲击的能力。因此,这次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可能是温和的,且持续时间不会太长。

标签:;  ;  ;  ;  ;  ;  

世界经济运行特点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