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胜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胜

(国电投黄河电力检修工程有限公司甘肃项目部)

摘要:智能光伏电站是以光伏电力变换与电力传输网络为基础,将现代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光伏技术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电站。它以充分满足客户对光伏电站的高发电量、低初始投资、低运维成本、高可靠性和安全性等需求为目的,在25年生命周期内,实现高收益、可运营、可管理、可演进。

关键词:智能化;光伏;新技术

1.设计理念:

拉西瓦光伏电站设计理念为智能型光伏电站,将在保障安全可靠前提下,通过电站一体化设计,提高电站智能化水平,实现电站远程故障自动检测及诊断,提升发电效率,降低建设成本;通过高效一体化的电站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安防系统、光功率预测系统等多套系统并存,彼此之间采用一体化电站管理系统,将实现缺陷智能过滤,与工作票产生联动,将管理系统智能化融入到运维流程中,提升运维效率。

2.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概念:

智能光伏电站有两大核心理念:一是全数字化电站,二是让电站更简单。

2.1 全数字化光伏电站:首先是对现有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改造,使传统的逆变器不仅仅是发电部件,而且是一个集电力变换、远程控制、数据采集、在线分析、环境自适应等于一体的智能控制单元,成为电站的神经末梢与区域控制的中心;其次,通过对现有RS485等低速传输通道的升级,使整个电站形成融合语音与视频通信、快速灵活部署、免维护的高速互联网络,铺设电站信息流通的高速公路;最后,收集到的电站完整信息统一上传到云端存储,利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引擎,实现对电站的智能化管理及电站性能的持续优化。

2.2 让电站更简单:无逆变器房、直流汇流箱等系统多余设施,无熔丝、风扇等易损部件,实现电站的简洁化、标准化交付,电站所有部件能够满足风沙、盐雾、高温高湿、高海拔等各种复杂环境25年免维护、可靠运行的质量要求,建设与运维更加简单,最大程度保护客户投资。

3.智能化光伏电站的技术特点:

(1).智能

全数字化光伏电站,使电站真正实现“可信、可视、可管、可控”。智能控制器实现对每一路电池组串电流电压等信息的高精度采集(检测精度达到0.5%以上),通过高速互联网络,传送到光伏电站控制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实现“可信”与“可视”;由于传送带宽的增加和传输时延的减少(达到ms级),大大提高电站的控制速度,实现“可控”;通过华为打造的开放的电站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分析引擎,实现电站的“可管”。光伏电站数字化后,为未来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如通过移动互联网,用户可以认购指定位置的电池板或者组串,并通过手机App实时获取收益情况。

大数据分析引擎和专家运维系统的引入,及时发现潜在缺陷,挖掘收益提升空间。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和在线专家分析系统,电站可自动体检,给出基于收益最大化的维护建议,如清洗建议、部件更换和维护建议等,实现预防性维护;积累长期运营数据,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辐照量等环境因素,通过对智能控制单元算法在线调整或软件升级,使电站在不同环境下系统部件运行在最佳匹配状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创新组网方案,打破现有设计束缚,从简化建设,最佳系统性能匹配、简化维护等角度,重新对组件、线缆、逆变器、升压变、监控与数据采集单元等系统部件进行组合优化;同时减少部件种类,更加标准化,更利于自动化生产;通过工厂预装和接插件安装,减少现场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

当组件技术进步,运行环境发生变化时,利用智能控制器的软件可远程在线升级,后向兼容设计等特性,无需更换网上运行设备,通过算法升级就能够享受最新的技术成果,最大化重用现有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智能主动电网自适应技术,利用智能控制器的高速处理能力、高采样和控制频率、控制算法等优势,主动适应电网的变化,实现更好的多机并联控制,更佳的并网谐波质量,更好地满足电网接入要求,提高在恶劣电网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高效

组串级的智能监控及多路MPPT跟踪技术,确保电站“可视、可信、可管、可控”。智能光伏电站对输入的每一路组串进行独立的电压电流检测,检测精度是传统智能汇流箱方案的10倍以上,为准确定位组串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奠定了基础。多路MPPT技术,降低遮挡、灰尘、组串失配的影响,平坦地形下发电量提升5%以上;在屋顶、山地电站中降低不同朝向、阴影遮挡的影响,发电量提升8-10%;与跟踪系统的配合使用,跟踪控制与控制器集成,能够实现对支架的独立跟踪,提升发电量,智能控制器和跟踪支架成为最佳的伴侣。

(3).安全

安全规避PID效应:PID导致的组件功率衰减会极大的影响投资收益,通过智能控制器自动检测组件电势,主动调整系统工作电压,使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的情况下,实现对地正压,有效规避PID效应;由于电池板负极无需接地,加上逆变器内部的残余电流监测电路,能够在检测到漏电流大于30毫安的情况下,150ms内切断电路,实现了主动安全。

智能光伏电站对环境友好。智能控制器无风扇设计,实现了29dB的低环境噪声;无需土建机房,减少对植被及土壤等环境破坏;电磁辐射小,保护人体健康。智能光伏电站实现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大大增加了光伏电站的适用范围,为光伏入户创造了条件。

降低直流传输的距离,实现主动安全。直流的安全传输与防护是重点,也是难点。智能光伏电站采用无直流汇流设计,组串输出的直流电直接进入逆变器变为交流电进行远距离传输,主动规避直流传输带来的安全和防护问题,降低直流拉弧带来的安全隐患,使电站更加安全。

(4).可靠

25年系统可靠性:IP65防护等级,实现内外部的环境隔离,使器件保持在稳定的运行环境中,降低温度、风沙、盐雾等外部环境对器件寿命的影响;减少易损件使用,无熔丝、风扇等需定期更换器件,实现系统免维护。

4.智能化的运维管理:

智能光伏电站可以从时间、空间、设备多层面多维度进行监控、运维、管理、告警,对电站运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评估、整合,实现快捷简单的运维,给运行人员、检修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全面、便捷、差异化的数据和服务。

例如大数据分析引擎和专家运维系统的引入,基于采集的海量信息,自定义报表,专家分析系统,切片分析,挖掘系统潜力,发现潜在问题,构成经验数据。及时发现潜在缺陷,挖掘收益提升空间。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云存储和在线专家分析系统,结合光伏电站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电站规模利用电站采集的数据信息预测发电量等信息,电站可自动健康体检,给出基于收益最大化的维护建议,如清洗建议、部件更换和维护建议等,实现预防性维护;积累长期运营数据,综合分析自然环境,辐照量等环境因素,通过对智能控制单元算法在线调整或软件升级,使电站在不同环境下系统部件运行在最佳匹配状态,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无人机的应用是智能运维中的一个特色。无人机智能巡检可支持移动巡检,现场问题可结合设备历史数据进行诊断分析,及时发现组件热斑、隐裂、失配等问题,可实时回传视频数据到专家中心,实现信息共享、远程诊断,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避免电量损失及故障发生。

以光伏终端为核心的移动运维也是一个亮点。该移动运维模式,可以与生产管理系统无缝对接,简化了传统运维模式中大量的手工报表及人工处理环节;同时前后方协同、空地协同运维,后方的专家通过视频实时远程诊断掌握现场的情况、指导一线的工作人员处理故障和问题。

5.结语:

智能光伏电站最关键的是引入了数字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云计算、通信技术等与光伏技术的融合,使得最终实现了智能管理、智能运维、智能监控。

论文作者:郭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智能光伏电站新技术的应用论文_郭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