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而异开展三种概念教育_党员责任区论文

因人而异开展三种概念教育_党员责任区论文

因人制宜开展三个观念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人制宜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开展党的观念、全局观念、群众观念(下面简称三个观念)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增强党的凝聚和战斗力,是实施新的伟大工程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开展三个观念教育,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研究:

一、正确估价干部党员在三个观念上的表现

如何正确分析估计党员干部在三个观念上的表现是搞好三个观念教育的客观前提。笔者认为,党的观念、全局观念、群众观念方面加强上升是主流,集中反映在党的路线、基本理论大政方针之中。现阶段三个观念的内在本质,贯穿于三个观念的主线,就是把人民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升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使其覆盖到全党。十几年来,全党各级组织、广大干部、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这个上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

其次,这三个观念内涵立足的物质基础,是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例如,我们的群众观念,不再是过去一平二调式的帮助群众,而是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强调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兼顾公平,紧紧抓住了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紧紧抓住生产关系(体制、机制)的改革,作为群众观念的物质依据。又如全局观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强国,作为我国的全局,就很有号召力,能够化为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党员的统一目标和自觉行动,成为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根本准则。这是历史的进步。从现实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的三个观念是加强了,而不是淡化了。但是,毋庸回避,三个观念的表现状况也有滑坡的一面,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保护主义,部门利益至上;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浮夸风;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对群众痛痒不闻不问;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职务意识强,党员观念薄;过分夸大个人作用,个人说了算,不要或损害集体领导,只要党内权利,不尽党内义务等等。这种状况,已引起党员和群众的忧虑。在开展教育中,承认现状的双重性,有助于对三个观念现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教育的片面性。

二、要科学地确定三个观念教育的目标

三个观念教育定位于何处?预期目标是什么?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它关系到教育的内容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在目标定位上,应考虑区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和比较成熟期。教育目标定位于转型期要求,而以成熟期理想要求为长远目标。试以全局教育为例作一分析。由于存在多元经济现象,以及党员领导角色的多重性(既是党员,又是企业经济人或地区利益的代言人等等),对待全局观念有三种态度和处理方式。

第一种以私有制市场经济观念对待,个人本位是这种市场经济的特点。以主体利益为中心,不顾他人和社会追求利益最大化,它的自发倾向必定是利己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其放大的狭隘地方主义、部门主义、本位主义。如果极少数党员浸润了这种意识,那么他们就会把党的全局观念置于脑后,无理地要求组织服从他个人,全局服从他局部。那些保护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地方、部门、企业等等,就是典型,这是以求效益为名,对最大的全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施歪曲、损害、破坏,在教育中,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

第二种以现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观念对待。个人(法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双本位,是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强调追求主体利益,又注意国家、集体、个人相结合,强调发展地方,又要维护中央权威;与此同时,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中央对地方,要求局部服从全局时,又注意对服从一方进行利益上必要的补偿。也就是说,这种双本位,对个人、法人、部门、地方而言,要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而上一级不忘补偿原则。观念教育与物质机制相结合,这个教育才有根基,才有较好的效果。上海市政动迁的顺利进行,三峡工程如期实施,财税改革顺利实施,都证明了这个基本原则的可行性。建立在双本位基础上的全局观念,是各级党组织、所有党员干部必须做的,也是可以做到的。

第三种以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对待。这是教育的理想目标要求。按照小平同志的设想,“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那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比较成熟,为其服务的法制也比较健全,人们的行为比较规范,作为它们的反映的观念形态比较理性化。虽然仍是个人(法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双本位,社会本位更突出了。由于经济关系理顺了,法制健全,经济实力增强,在人们的全局观念中,因局部的“牺牲、损失”寻求回报的心态减弱,甘于奉献、服从全局成为比较普遍遵循的原则。同时,上一级补尝局部的能力更强了,能够更好地兼顾个人、下级的局部利益,处理局部与全局关系的物质纽带更牢固了。这时,立足局部、高于局部、面向全局服务全局,立党为公,天下为公,有比较实在的基础。这时,因服从全局者吃亏,多服从多吃亏,少服从少吃亏,不服从不吃亏的现象,口头上高唱三个观念,实际上另行一套的现象会大大减少。总之,转型期与成熟期,教育目标上会有差异性,这次目标定位于转型期的要求,看来比较切实。对甘于奉献,不惜牺牲局部,不求补偿,服从全局,在当前教育中应该提倡。党的观念、群众观念的教育中也同样如此。

三、因人制宜,把三个观念教育落到实处

三个观念教育对所有党员都是必需的。但每个党员所处的地位不同,担任角色不一样,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具体要求应有所不同,尽量避免“一锅煮”。大致可分为四类:

1、负责资产经营的党员干部。由于市场经济环境和职务、职责需要,他们对资产、商品想得多,与外商交往多,自主拍板多,集中精力追求利润最大化。这种环境和角色感,易产生岗位职务意识强,党的观念相对薄;见利润见物多,见人见思想少;过分看重个人作用,对民主集中制不习惯;对中高级管理人员接触多,对中下层群众了解少等。克服这些现象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教育。对这一群体党员,着重围绕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1)不论担任什么领导职务,都应该首先牢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教育。(2)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是民主集中制重要内容,坚持民主管理和管理民主。(3)所有的重大决策、措施、规章制度,要注意员工的情绪,符合多数员工的意愿,改革步子要考虑员工的承受能力,关心员工的疾苦。并希望他们联系回顾这几年的实际,总结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以增强三个观念。

2、党务干部和党务工作者。在走向市场经济中,这一群体思想波动比较大,自感地位下降,工作难度越益加大,队伍吸引力越来越弱,同时,党组织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在决策体系中,党组织从直接参与转为间接参与。多年的积淀,产生一些背离三个观念的现象:执政意识逐渐淡薄,对基层如何体现执政党意志出现困惑,不自觉地自行淡化;相当一部分党务、政工干部不热心、不安心执政党的党务工作;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工作主动性不够,党群、干群关系有所疏远。因此,对这一群体党员,着重抓住三条:(1)明确党务、政工工作是我党执政体系中的重要一部分,增强执政意识。(2)树立和贯彻企业党组织三条检验工作标准,强化党的观念,提高党的战斗力。(3)建设好凝聚力工程、强化群众观念,改善党群关系,增强基层党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群众的吸引力、影响力。

3、从事管理工作的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法人财产权进一步明晰,从事管理工作党员干部作为经营管理实际操作者,握有不小的人、财、物权力,由于他们处于分门把关的角色,容易产生本位至上、扯皮推诿的陋习,计较部门利益;他们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本应既严格又便民为管理指导思想,但有的搞文牍主义、形式主义,有的借权谋私,权钱交易,还有一些人走上了违纪犯罪的道路。因此,对这一群体党员,重点进行三个方面教育:(1)围绕企业统一目标,树立一盘棋思想,正确处理上下级、条块关系,强化全局观念。(2)深入生产经营、科技一线,服务基层,依靠员工,强化群众观念。(3)不管是什么岗位的管理人员,只要是党员,不仅要有管理意识,而且都应树立、增强党员意识,遵守党的基本原则。

4、生产经营第一线的党员。作为普通党员,在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生产经营一线的党员,认为自己在党内和工人阶级里,属于层次最低的,要尽义务多,享受权利少,有一种失落感,光荣感已有较大减弱,表率作用正在软化。因此,他们认为三个观念与普通党员关系不大。对这一群体党员,教育的重点是:(1)树立党员意识,落实党员责任区,投入双争活动,注重先锋作用。(2)树立党内民主意识,自觉行使民主权利,落实党内三会制度,吸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增强党组织活力。(3)关心群众的议论、群众的思想、群众的问题,做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增强群众观念,强化党群联系纽带。

总之,这次教育,只有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格局,利益层次的变化,区别不同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才能取得比较实在的效果。

标签:;  ;  ;  ;  ;  

因人而异开展三种概念教育_党员责任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