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治疗2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麻玉伟

湖南省凤凰县民族中医院 湖南湘西 4162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浮针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病症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方法:将本院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随即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间治疗的233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毫针针刺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浮针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90.52%(105/116),其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10%(75/117),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共有12(10.34%)例患者发生治疗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5(30.17%),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浮针治疗方案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针刺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浮针;腰椎间盘突出病;治疗方案;安全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腰椎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其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严重的腰部疼痛,患者的腰部功能几乎完全损失[1]。患者病情过于严重,则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浮针疗法是现代临床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探究将浮针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病症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接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随即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10月间治疗的233例患者进行实验,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分组,分别为实验组(116例)和对照组(117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59:57,年龄介于25-56岁之间,平均年龄(37.5±4.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为61:56,年龄介于24-55岁之间,平均年龄(37.9±4.9)岁。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无其他慢性疾病。所有研究对象在进入实验时,患者的个体化信息经对比分析未见明显差异,其细微差异不对本次研究结果造成影响,具有较好的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毫针进行治疗,应用一次性针灸针。首先选择患者的腰1-5华佗夹脊穴,并选择其患侧下肢的委中、承筋、昆仑、悬钟、阳陵泉等穴位,若患者为急性发病其主要以泻为主,在缓解期可以采用平补平泻法,疏通患者的经络。针对气滞血瘀型患者应加上血海、腰阳关穴位,将0.3mm×40mm的毫针消毒后进针,得气后留针半小时,1次/日,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

实验组患者选择浮针进行治疗,在进针完成后以大拇指做支点,对患者进行水平扫散运动,持续扫散,三分钟后将针芯拔除,采用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0分钟后将软套管拔除,完成治疗。

1.3 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不适、疼痛症状完全消除,腰部可以进行正常活动,直腿抬高超过70°为显效;患者疼痛不适等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有轻微疼痛为有效;患者症状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疼痛更加明显,不能正常生活为无效。

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主要包括:心悸气短、头晕目眩、手足发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实验数据均由统计人员录入Excel表格后,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0进行实验统计学计算。文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分别选择X2、T值进行统计分析,若各实验结果中p<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症状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数据记录为90.52%(105/116),其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10%(75/117),数据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痹症”“腰腿痛”范围内,腰痛多为精气亏虚、气血不畅,导致腰部血运出现异常,经络堵塞,从而出现疼痛,所谓痛而不通、通而不痛。针灸主要是通过将针刺入穴位,达到通气行血、疏通经络等功效,同时可以驱散患者体内的寒气[3]。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次性浮针相较于普通毫针来说更粗且弹性更少,在进针和扫散过程中能够对患者更多的组织造成刺激,能够保证患者体内出现足够的组织牵拉,而在机械力量传导的影响下,患者皮下组织牵拉则可引发信号和基因表达,进而保证患者经络疏通效果更为良好[4]。除此之外,在应用一次性浮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在进针时,其疼痛感明显优于传统毫针都是由于一次性服装的弹性较小,在进针时,医务人员能够对身体进行更为完善的把握和控制,这样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进针出血的状况[5]。除此之外,在实际治疗中,大多数患者认为将塑料软管留置于皮下更为安全,大多数患者对于一次性浮针都有较好的依从性,故而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选择这种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浮针治疗方案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针刺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曾超.浮针配合林氏正骨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9(05):86-87.

[2]苑奇志,田春红.浮针与常规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4):35.

[3]张殿全,余细明.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06):58-59.

[4]代春桂.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5]邓亚典. 浮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论文作者:麻玉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4

标签:;  ;  ;  ;  ;  ;  ;  ;  

浮针治疗2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论文_麻玉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