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十年爱心传播助学活动_经济学论文

北京市通州区十年爱心传播助学活动_经济学论文

北京市通州区爱心传递助学活动坚持十年惠及百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州区论文,北京市论文,爱心论文,百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4年以来,北京市通州区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处级以上干部及企业负责人等积极参与,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并长期坚持“一对一”爱心助学活动,通过领导干部“攀亲”低保户、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签订助学协议,采用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全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顺利完成学业,实现成才梦想。十年间,通州区的领导干部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爱心助学的接力始终没有终止。全区共有406名区、处两级领导干部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结为助学对子,1978名家庭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受益,其中125名学生考上大学,240多人走上工作岗位。爱心助学活动成为了通州区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抓手,成为了全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抓手,成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品牌活动,得到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一、领导干部带头助学,让全区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教育。通州区把爱心助学活动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着力帮助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的有效途径,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一是领导干部带头,把爱心助学作为硬任务。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四套班子成员率先与家庭贫困的学生结对助学,与学生家庭建立长期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这些家庭的困难。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爱心传递助学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资助主体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副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非公企业厂长、经理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且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各界人士。每名资助者与一名家庭困难学生结成帮扶对子,自结对当年起每年为资助对象提供总额不低于1000元的学业补助,直到受助学生完成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学业为止。二是全面覆盖,不让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辍学。紧紧围绕“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目标,区文明办安排专门力量,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摸底、统计分析工作,全面掌握全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义务教育阶段在籍学生数量和情况,明确了受助范围为户口在本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籍低保家庭子女;孤儿、优抚家庭子女;家庭遭受不可抗力或自然灾害等造成生活困难的子女;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需支付大额医疗费用造成生活困难的子女;父母均为下岗职工无固定收入造成生活困难的子女;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及残疾智障学生;单亲困难家庭子女;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低保边缘家庭子女等八种情况,确保了经济困难家庭全覆盖、家庭贫困学生不遗漏。

二、注重全过程管理,让爱心助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通州区在爱心助学活动中加强组织,精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好事办实,实事办好。一是结对前走访调研。在结成帮扶对子前,资助人主动联系资助对象,深入资助对象家里了解情况全面掌握资助对象的家庭成员、职业、健康状况、工作(学习)情况等家庭概况;了解家庭收入情况、学生学费多少、每月伙食费等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成绩状况等个人概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资助、帮扶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资助和帮扶。二是关键节点走访助困。每逢新学期开学、寒暑假放假后、节日以及受助学生生日、生病住院等特殊时间,资助人都要到“一对一”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对学生进行走访。通过新学期开学走访,了解学生假期生活,为学生送上学习用品,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早日成材;通过寒暑假放假后走访,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帮学生安排假期生活,为学生送去书籍等资料;通过节日、生日、生病时的走访,为学生送去节日礼品、生日礼物、医药费及药品。三是资助后走访交流。在完成资助计划,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受助人升入大学等高等学校或参加工作后,资助人继续到受助人家中进行走访,了解受助人大学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情况,关注他们的思想和发展。引导他们加倍努力工作,时刻传递爱心,一生回报社会。

三、健全完善机制,让爱心助学活动长期坚持深入发展。通州区不断健全顺畅有效地工作机制,努力使爱心助学行动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一是建立爱心助学信息库。区文明办根据前期进行的调查摸底数据,建立通州区特困家庭学生资料信息库,并以特困家庭学生资料库为依据,统筹分配资助人和受助人,制定资助名额分配表。各乡镇、街道领导干部与辖区内的贫困学生结对,本辖区内领导干部人数不足时由区文明办统筹安排,协调全区资助力量搞好结对工作。二是做好结对备案登记和跟踪管理。各单位、各部门对照结对名额分配表,在本单位内部自行分配完成第一批结对工作,各乡镇、街道在每年秋季开学前调查更新特困家庭学生资料信息库。区文明办每年年底前统筹安排新增困难学生,确保未结对领导干部及时结上助学对子。三是建立运行保障机制。通州区在爱心助学活动中建立了跟踪调查、定期走访、培训交流、信息反馈等制度,加强了动态管理,引导各个单位、每名助学领导干部注重保持助学行动的连续性,对确定的帮助对象实行一帮到底,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全区坚持每隔两年启动一轮爱心助学行动,同时召开总结大会,全面部署工作,表彰先进典型,宣传感人事迹,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四、着眼立德树人,爱心助学活动让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爱心助学活动不仅强化领导干部执政为民意识、培育了优良作风,也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了尚德友善的社会风尚。一是领导干部在爱心助学活动中转作风树形象。领导干部与贫困家庭的孩子结对助学,使贫困学生的家庭成为广大干部了解群众真实生活的窗口,成为联系群众的纽带,在促进受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拉近了干部群众的距离,培养了干部优良作风,树立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二是学生和家长在爱心助学活动中得到正能量。全区领导干部把爱心助学活动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用爱心凝聚力量,全力把通州建设成为充满爱心的城区。领导干部在爱心助学活动中,加强与孩子家庭成员的交流,帮助家庭成员转变观念,增强就业能力,尽可能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为全面改善生活状况创造条件。同时领导干部还积极对受助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诚信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鼓励学生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树立高尚精神追求,培养良好道德品行,谱写“成才梦”,助推“发展梦”,共圆“中国梦”。

爱心助学活动坚持十年来,受到广大群众的广泛赞扬。潞城镇每个受助学生和党员干部手里都有一张助学红色联系卡,家住西堡村的小海军说:“有了这张卡片,以后我能随时跟‘党员爸爸’打电话汇报成绩了。”永乐店镇王春月的母亲逢人便说:“爱心助学不但让我家春月的学费有了保证,也缓解了一家人的生活困难。助学活动就等于给孩子上学上了保险,感谢政府、感谢领导”。毕业之际,母女俩将一面“勤政爱民关爱多,助学解难情意深”的锦旗送给了她们的资助人。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广大爱心人士也纷纷加入到了捐助者的队伍,扶危济贫、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在通州蔚然成风。

·图片新闻·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和《2013年9月缓解交通拥堵专项行动方案》,大力推进“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绿色出行文明交通从我做起”主题宣传实践活动,9月11日,由首都文明办、市交通委、市环保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团市委共同举办的2013年“北京绿色出行秀达人”实践活动在园博园正式启动。凡在京工作、学习、生活,并积极实践绿色出行、参与文明交通行动的各界群众均可报名参加。活动将评选步行达人、骑行达人、公交达人、驾驶达人共1000名。活动还将开展“秀动绿色出行”微话题讨论,鼓励市民群众晒出践行绿色出行的行动和心得。

标签:;  ;  ;  

北京市通州区十年爱心传播助学活动_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