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为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论文

以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为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论文

以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为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王昌锋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02)

摘 要: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即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城镇向市民转化,在此过程中加强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对于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要采取置换宅基地、建立农村进城人口的公积金制度和制定配套的财政及金融政策促进进城农村人口的资产建设。

关键词: 进城人口;资产建设;新型城镇化

1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农村人口城镇化即农民市民化

城镇化通常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城镇自身发展即指城镇空间范围的扩大(包括旧城扩展及新区的建设),城镇各种硬件设施不断提升和完善;另一方面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在城镇集中居住生活即农村人口市民化的过程。在过去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全国许多地区城镇化发展工作较多地侧重于第一方面的内容,即大力进行旧城改造扩大和城镇新区建设,使得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观,城镇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这种偏重城镇建设而轻视人口转型的城镇化发展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主要是城镇发展与农村人口城镇化呈现出不协调状态,具体表现为城镇面积扩展之后,大量的进城农村人口呈现出边缘化状态,社会保障缺乏,居住条件简陋,难以真正地完整地融入城镇。鉴于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以上问题,中共中央央在十八大以后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其目的是克服传统城镇化发展弊端而提出来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它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求转变城镇发展方式,由外延式扩张转为内涵式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即农民的市民化处于核心位置,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让进城农村人口享受到城镇的公共服务,更好地融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实现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和城市社会转型。

2 进城人口资产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改革相关的户籍制度、公共服务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创造农村人口市民化的外部条件,同时也要加强进城人口的能力建设和资产建设,增强其融入城镇的能力,本文重点论述以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作为重要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2.1 资产建设在促进农村人口镇化中重要意义

“资产建设”概念是1991 年由美国学者迈克尔·谢若登在《资产建设》一书中提出来的。作者对以收入为导向的美国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性予以质疑,认为它并不能有效地促进贫困人口的长期发展,进而提出了一种以资产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认为应该关注储蓄、投资和积累,而不是将福利政策集中在增加贫困者收入与消费上。在他的理论中“资产”主要指金融资产,在实践上他提出“个人发展账户”的概念。本文这里对资产建设的概念进行引用和扩展,主要是指农村人口转移城镇后建设相应的城镇资产如城镇住房、金融资产等,而重点在住房资产上。资产建设在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主要作用和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住房等重要资产为农村人口在城镇居住提供重要保障

就一般城市市民而言,无论是租房还是购房,城市生活中较大一部分支出是住房开支,农村人口融城镇较难的因素之一是城镇住房较为昂贵,租购房屋开支大,有了住房资产后,在城镇居住较为容易。

(4)资产为农村人口进城后自主就业提供融资条件

人口完全城镇化之后要拓宽养老思路,其中依靠个人资产养老是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办法。目前国外已开展“以房养老”的模式,即老年人将自有房地产抵押给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后者对房地产价值评估后,给老年人每月一定金额的养老生活金,同时老年人还拥有房屋居住权,抵押人去世后,该房地产归金融机构处理。我国一些地方也在试点这种养老方式,通过资产建设和资产积累,采用“以房养老”等方式能在相当程度上解决农村人口进城后的养老问题。

(2)住房等资产为城镇化人口提供养老保障

(3)资产为农村人口进城后规避失业等风险提供保障

由此可见,虽然部分生长因子已应用于创面修复中,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机制尚不清楚,若能研究透彻,则在治疗创面时,众多生长因子可望实现优势互补。

日本药品注册收费标准评介及其对我国完善相应收费制度的启示 ………………………………………… 褚淑贞等(12):1585

农村人口城镇化即向城镇迁移是从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向风险性较强的市场经济状态转移的过程,其间会产生失业、失去收入来源等风险,通过资产建设和资产积累,能产生蓄水池效应,缓解失业等收入降低所带来的生活冲击。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相当一部分是自主就业和创业,就需要一定量资金,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需要融资,因此要通过在城市建设一定数量资产如住房等,作为抵押、质押品,获得融资,为创业和自主雇就业提供资金保障。

2.2 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资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产建设低效化的问题

以现金和住房置换宅基地置,是目前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资产建设的一种有效形式,许多地区正在试点探索,并在一些地区取得成功,主要方式是采取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而城市建设用地增加量与农民到城里定居挂钩。在目前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下,许多地区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问题,中央文件已明确农村宅基地置换出的土地复垦后通过合法途径可成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因此可借鉴一些地区成功经验,探索宅基地置换房屋或现金的模式,推行农民“带地入城”(即带着建设用地指标入城),以现金或相应价值的住房将进城农村人口的宅基地置换出来,通过农民将宅基地复垦后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并通过城镇高层建筑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从而置换出部分用地指标用于工业发展和城市房地产项目。

农村进城人口往往就业能力弱,就业稳定性差,收入相对较低,资产积累少,因此在城市进行资产建设处于弱势地位。而目前却缺少支持进城人口资产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如住房供给设计、住房公积金制度、相关财税政策等,制约着进城人口在城镇的资产建设。

豫东地区,早春育苗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定植,秋季育苗翌年3月中下旬定植。一般在苗龄60~80天、苗高 0.3~0.4米、有 3~5根地上茎时定植。

在我国西部很多地方,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薄弱,导致很多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也无法掌握标准的口语发音,一些地方的孩子甚至常年说着一口充满方言味的“土味英语”。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许多地方正在积极探索采用“互联网+”教育的扶贫模式,让孩子们通过手机或电脑接受新知识,享受与发达地区一样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2)进城人口资产建设的相关配套措施缺乏

2.3 推进进城人口资产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1)以现金或住房置换进城人口的宅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升级。新闻出版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阅读需求的基础上,还不断致力于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以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需求、高水平的体验消费需求和公共文化需求。

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中资产建设低效化现象指的是农村人口在向城镇转移就业过程中将大量所得的收入用于农村房屋建设,而由于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房屋空置率越来越高,利用效率越来越低的现象。这种资产建设低效化现象导致进城人口务工和经商收入资金大量浪费,严重影响进城人口在城镇的资产建设。

(2)建立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

实践证明实行公积金制度提高了我国城镇职工的购房能力,尤其是通过向个人提供政策性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减轻了职工个人还款负担,成为城镇职工资产建设的有力推动杠杆。但是目前参加公积金的进城农村人口仍然很少,原因在于农民工大多分布在非公有制企业、流动性强、工资相对较低、就业不稳定,要根据以上特点出台一些相关措施:一是探索农村进城人口的公积金缴费办法,如由进城人口自己申请,并与所在企业协商缴费办法,或按市、县建立统一账户收缴进城人口的住房公积金,以适应其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还要探索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机制,要适应流动性较强的特点,探索公积金异地转移、异地使用的机制,建立统一的公积金管理网络,使住房公积金能像其他社会保障那样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

(3)要制定相关的税费政策、金融政策支持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

油气管网管理体制的目的是管住中间,提高管输效率,降低管输费用,让终端用户获得实惠,增强天然气的竞争力。

资产建设是一个涉及面较宽的工程,政府要制定相关的税费优惠政策和金融政策支持农民工资产建设,一是某些税费的减免,如某些城市对于首次购置90m2以下经济适用房者免征收契税,可再进一步采取优惠措施如进城人口首套房产购置的营业税等也可适当优惠。二是金融部门要安排相应的专门针对农村进城人口购房的贷款,适当优惠利率或财政贴息。

科研项目:贵州省社会科学院2019 年创新工程项目“新型城镇化与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7344(2019)19-0256-02

收稿日期: 2019-4-22

作者简介: 王昌锋(1966-),男,副研究员,本科,主要从事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区域发展战略。

标签:;  ;  ;  ;  

以进城人口的资产建设为举措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