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梁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梁友

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双流中学 梁友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语文词汇丰富、词义随语境的变化而不同,而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更需要认真细致、勤思多想,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重视。显而易见,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语文学科的阅读,终究不能代替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数学阅读,因此数学教学同样因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二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教师往往忽略知识的发生过程,断章取义地将知识点生吞活剥的传授给学生。由于完全摒弃了阅读,致使教学失去情趣而事半功倍。要走出低效高耗的误区,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教学阅读,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提升数学素养。而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要的是为其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因此,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设“课前五分钟导读”、“说数学”等活动。通过鸟瞰式的浏览,将学生置于数学逻辑语言的叙述中,在感受数学语言的特色和内涵的同时,了解定理、法则产生的过程。理顺知识的来龙去脉。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做些导读的准备:如设计一些疑问,或者用一些充满智趣的小故事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等到学生尝到阅读的甜头,导读的工作就可以省略了。我们也可以选一些朗读不错的同学,导读重要章节,对于一些重点概念、定理、法则、公式,还要反复阅读以至背。久而久之,阅读数学就会形成一种风气,学生自会在阅读中找到乐趣,乐此不疲。

二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和一定的阅读技巧

1.学会“咬文嚼字”。一方面,数学语言经过几代数学家的锤炼、具有简练、严密、精确而抽象的特点。文学语言的附加成分多用来渲染,附加成分忽略了,一般不会影响主体的表达;而数学语言则不同,附加成分多的是条件,如果忽略了,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失误,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也不过。例如:“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这里的“在同一平面内”就是不能省略的附加条件,省略了该条件,这两条直线也有可能是空间中的异面直线:再如“提高到”与“提高了”明显不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语序的更换,造成判定与性质的天壤之别。另一方面,数学教材体系基本上是从西方移植而来,同时也借鉴了我国古代数学的成就,故此数学语言既有西方语言的烙印,也有古汉语的特点,与当代文学有一定的隔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除、除以”、“确定”;“消去、约去”、“或,且”、“有且只有”等等,学生必须逐字、逐句反复推敲,仔细辨别,方能加深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重视相互转化。数学语言要有文字、符号、图形三种形式,学生想要顺利阅读,必须重视这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和互译的训练。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语言叙述画图的能力,根据图形写出结论的能力,用符号叙述定理的能力等。例如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用语言可表述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用符号表示“∵AB=AC,∠BAD=∠CAD,∴BD=CD,AD⊥BC”。

3.读懂“题外之意”。数学语言和例题都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正如文科语言讲究“意外之意”、“意外之旨”一样,数学也有极其丰富的题外之旨。因此读题时,应引导学生深刻领会题外之意,做到“闻一知十”。例如在初中几何第三册有这样一道习题:“圆O1和圆O2相切,切点为T,过T做直线AB、CD,分别与两圆交于A、B、C、D。求证:AC//BD”。

通过阅读此题的证明,我们还可以得出以下内涵:O1A//O2B,O1C//O2D;AC:BD=AT:TB=CT:TD=R1:R2(R1、R2为两圆半径)等等。

4.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数学内容具有紧密的连续性,数学语言具有高度和抽象性,数学知识包含概念、定理、公式,这些都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在阅读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进行阅读。

⑴阅读引言。要注意章节标题,因为它标出了课文的主题;要注意理解段落大意,弄明白引入新知识的直观素材;要抓住关键字、词、句和重要结论,这对于理解新知识非常重要。

⑵阅读概念。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译;要注意联系实际找出正反例子或实物;要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是说既能区分相近的概念,又能知道其适用的范围。

⑶阅读定理。要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要研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照,分析证法和正误、优劣;要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推广及引申。

⑷阅读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来龙去脉,会推导公式;要弄明白公式的特征并能想法子记住;要注意公式的应用条件,弄明白有关公式的内在联系,了解公式的运用、逆用、合用、变用和巧用。

⑸阅读例题。要认真审题,分析解题过程的关键所在,尝试解题;要和课本比较解法的优劣,并使解题过程的表达既简捷又符合数学格式;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并努力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

总之,强调学生阅读数学教材,培养其自学能力,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顽强拼搏、主动汲取知识的良好品质,启发引导他们善于自己在知识的宝库中去选择、体验、思索、追求,自己动脑动手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增添了知识又增长了智慧,也符合中学生的学习规律。

论文作者:梁友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7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论文_梁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