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非常实际、非常实在的学术报告论文_陈昊

一场非常实际、非常实在的学术报告论文_陈昊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听的多了也就习惯的“听”了;看的多了也就习惯的“看”了。学术讲座是高校最常采取一种让学生学习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似乎成果显现不是太大,而更多带来的是与“强迫”、“失望”、“无聊”等词语挂上钩,究竟是过程出了问题、还是环节出了问题还是……笔者也听了为数不多、为数不少的讲座,内容涉及各个学院的各个专业,作为专业和兴趣来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收获,但实际可以用到写作、讲话当中的却少之又少。什么是研究?一个正在进行时的动名词,不是一蹴而就。

某日,我又看到一则有关专业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高水平”、“论文撰写”、“论文发表”等词语深深的映入我的视线,我决定再去当一次旁听者……

两个小时“交流”形式的讲座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学术讲座的“地气”接的十分稳,老师从不同角度来讲述与自己科研以及如何做科研的方法等,我将此整理如下:

本次讲座主要由几个关键词构成:音乐学术论文、撰写与发表、经验与体会、高水平,老师对每一个关键词都进行了全面的讲解,意在让老师和同学都能理解,从而得到收获。

一、论文选题

老师针对论文选题的方向作了详尽的说明,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坚持做项目和课题

2.建立跨学科的视野和意识

3.积极的关注学术动态

老师在第2点指出:现代以来的新生的音乐学专业,比如音乐考古学、音乐文献学、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音乐治疗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地理学、音乐人类学等等,其实都是“跨界”和“接通”的产物,同时有讲述了老师本人的跨学科研究思路及成果。

在第3点指出积极关注学术动态的主要目的:①了解学术的前沿问题,可以从中找到选题;②避免重复选题及主要途径:①适当参加相关专业的学术研讨会;②订阅自己研究领域的重要期刊;③关注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及相关专业微信群等。

二、论文撰写

老师对论文提出的要求是: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且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学术标准的追求要高

2.内容力求扎实、精炼

学术论中要有一定的闪光点,含金量要大,增加学术价值

3.写好标题、内容摘要和引言

①标题:求准确得体、简洁精炼,能体现中心内容和重要论点,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常见的问题是不能准确表达论文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范围过宽,太笼统,题不扣文等。

②内容摘要:提供论文内容梗概为目的,通过它,不用阅读全文就能对论文主要内容有一个轮廓性了解。常见问题有:加进了作者或编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价;使用第一人称作主语,如“笔者”、“本人”等字眼;篇幅太长或太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③引言:称前言,其主要功能是向读者提供论文背景知识、写作动机和目的,介绍该领域的国内外动态,突出本研究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凸显该本研究的必要性及价值,从而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常见问题:没有引言,直接进入正文;引言过于繁琐,过多叙述同行熟知及教科书中常识性的知识。

4.遵守学术规范:用别人的语言或观点都要予以标注,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明引用资料的出处,便于检索和复核。

三、论文的发表

老师讲自己论文发表的经验与体会在讲座中进行讲解,同时对于有投稿想法的老师和同学进行鼓励,并将论文刊物的圈层分类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1.拓宽投稿期刊视野,建立期刊圈层意识

第一圈层:(核心圈层)音乐学期刊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8种:《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国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中国音乐》、《人民音乐》、《黄钟》、《音乐创作》

CSSCI来源期刊目录4种:《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扩展版3种:《中国音乐》、《天籁》、《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四川师大2015版的权威核心期刊目录5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音乐艺术》、《人民音乐》

第二圈层:艺术学期刊

《文艺研究》、《文艺争鸣》、《艺术百家》、《民族艺术》、《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及综合艺术学院学报等

第三圈层:相关交叉学科期刊

如教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经济学、医学、心理学乃至自然科学期刊

第四圈层:综合高校学报

第五圈层:社科类综合期刊

涵盖艺术、文化栏目的综合期刊,如《江苏社会科学》《江西社会科学》等

2.了解准备投稿的期刊,熟悉其内容偏好、栏目特色、格式规范等信息

3.按所投期刊确定稿件的格式,尤其是参考文献与注释的格式

4.定期与期刊编辑部联系,跟踪稿件处理情况

5.切勿一稿多投

讲座期间,老师还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他个人在读研、读博、读博士后期间的科研及成果是如何选题、研究、写作并发表,并告知老师及同学们发表的的时限、周期,为老师和同学在发表文章时提供了莫大的帮助。最后,老师对大家讲到:做学术研究不一定非要局限于自己所研究的这门学科当中,要勇于打破学科壁垒造成的困扰,将更多发散性的思维投放的研究当中,拓宽专业领域的广度、深入专业领域深度,且对自己要有一个高标准的要求,这样做出来的成果,才会更加有意义。

此讲座对笔者个人来说是非常具有实用性的一场讲座,尽管老师列举了很多在博、博后期间所作的科研及做科研的过程,但起码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我们现在的硕士阶段来去作博士应该做的事情,或者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正如余老师所讲: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我们如果没有一个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那么做出来的成果可能不会太尽如人意,甚至连自己的预期目标都可能达不到。所以,做学问,不一定要高瞻,但远瞩却是十分有必要的,且跨学科的学习、研究更是现在研究的一种趋势,研究生当以研究为重点,不断突破、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

作者简介:陈昊(1992年-),男,汉族,江苏徐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理论作曲。

论文作者:陈昊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8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0

标签:;  ;  ;  ;  ;  ;  ;  ;  

一场非常实际、非常实在的学术报告论文_陈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