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_赵冬梅,黄福盛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_赵冬梅,黄福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2260

摘要:目前各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尽相同,并且尚未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这些都需要认真解决。只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切实按照课程建设自身规律认真解决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一定能真正发挥就业创业类课程在学生成长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学生成才就业的强大推动力。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前言:就业指导课是在高等学校较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新形势下这门课需要用新的思路和理念来建设。加强大学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就业指导课的价值意义,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正视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充实就业指导课的内容体系;从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设计的角度厘清就业指导课课程的建设思路,深层次地、理性地探索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规律和实践模式。

1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价值意义

1.1能够帮助大学生自我发展

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正处在未成熟向成熟的过渡状态,社会经验不足,但他们朝气蓬勃,对于未来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欲望,迫切需要就业上的引导和帮助。基于此,制定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就业指导课程,帮助他们制定科学的职业规划,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地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促进大学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念。个人的发展只有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会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的意识观,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二是可以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技能提供指导与服务。就业指导课程通过职业理论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的特点,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能够提高其就业技巧。

1.2能够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力量,是社会发展重要的人力资源力量。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源开发形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关键作用之一就是“使每个毕业生都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使每个岗位都能寻找到最适合的人才”,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人爱其岗。它通过量表测试提前探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潜力,了解职业种类及特点,帮助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形成职业取向,帮助毕业生实现与就业岗位的合理配置。

2就业指导课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指导理念不清晰,课程安排随意性大

课程理念是课程后续管控的依据和出发点,我国各高校从学校生存角度出发,开设就业指导课。终极目标在于提高就业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注较少。课程理念的不清晰导致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并未列入教学计划,课程开设的随意性较大,没有规范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业指导课时间安排随意性强。有些学校就业指导课安排在学生课余时间,比如晚上、周末等。学生对于课余时间安排的课程不重视,课程效果不明显。二是课程设置未做到全程化。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属于“季节性套餐”,临时开设,只针对毕业生在毕业时间段开设,完全不考虑低年级学生,致使课程无法实现连续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使课程收效甚微。

2.2课程内容与形式设置缺乏科学性

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是决定课程效果的重要变量。现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缺乏统一使用的权威教材,也无统一授课教案,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大多数高校的一些就业指导课内容陈旧,信息量小,技能操作性不够,在授课内容上多偏重就业技巧的讲授,较少涉及教育性的指导,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容少之又少,就业指导课程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学生通过课堂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不够,导致课程吸引力不足,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以讲座、会议、大课堂、选修等形式开展,课程形式传统而陈旧,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达不到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教学目标。

2.3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就业指导

专门机构是开展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教师是这机构中非常重要的资源。教师团队的专业性决定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品质及教学效果。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相关机构,也无专门的专业化教师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研究工作。在绝大多数高校,参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基本上是思政教师、辅导员、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干部等,这些教师和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就业实践经验,长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但仅仅限于事务性的工作,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活动等,对就业指导课缺乏专门的研究,理论性不足,专业化不够,很难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授课质量和效果。

3以创新思维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

3.1明确学科归属,为教学内容提供理论支撑

学科归属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一门课程是否具有理论支撑是该课程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就业指导课的课程目标定位是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高校大学生科学地发掘自我、针对性地提高就业能力,实现自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宗旨,就是使大学生更好地融入将来工作单位的人力资源体系,开启职业生涯,顺利实现就业,获得人生发展。

3.2规范就业指导课的课程管理体系,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对课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完整的教学计划是教学管理规范的体现。各学科的教学都应具备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来规范、评定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符合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各高校应均结合本校实际建立相应的课程评价指标,将课程纳入教学考核体系。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努力实现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面向全体学生,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建立科学的教师、学生考评机制,为教学改革和评价提供客观依据。并依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应该有所侧重,高低年级课程内容有所区分,教学计划设计覆盖学生在校全过程,构建以“全程化就业指导”为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

3.3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课程吸引力

课程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是影响课程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既要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与更新,也要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材与教案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就业指导课由于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时效性等特点没有全国通用的教材。鉴于此,对教师的讲义、课程内容等教学设计要求就非常高。教师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比如管理学、心理学、公共礼仪、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又要及时关注国家就业政策调整,大量搜集整理就业信息、学习就业相关文件、集体备课、精心制作课程课件,系统规范、统筹有序地确定和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编写适用的、规范详尽的教案和完整科学的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建立信息库、案例库,为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奠定扎实的基础”。就业指导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单纯的理论说教不适合高校就业指导课程。

结语: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总结就业指导课实践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增强问题意识,厘清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指出症结所在,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继续开展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技能,为实现学生高效、优质就业、促进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小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就业指导探究[J].高教探索,2017(S1):175-176.

[2]支卓华.借力“互联网+”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7(01):100-103.99第1期卢晓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再思考

论文作者:赵冬梅,黄福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论文_赵冬梅,黄福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