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3208191963****2018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居住用地紧张,因此,工程师提出增加居民建筑高度以缩小占地面积的设想,此为高层的来历。如今城市高楼林立,开发商为彰显雄厚的经济及技术实力,将楼房盖得越来越高,美观的同时也产生了安全隐患。本文将对高层建筑中转换层施工的要点进行分析,并整理完整有效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高层;工程;转换层;要点
1导言
摘要:为了建设现代化城市,目前,城市建筑正趋向高层化、多功能化发展,而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大气美观、施工难度大、结构复杂等特性。而这些特性也给转换层的带来了多种特性,这也使得在转换层施工前,就要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在提高建筑的实用性的同时,还要确保工人的生命安全,降低工人施工难度,给施工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节约工程的成本。
2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及设计原理
2.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形式
目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以竖向布置、平面布置和结构布置三个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目前我国转换层结构类型多样,主要有平面体系和空间体系两大类。平面体系包括桁架体系、斜杆体系、混合桁架体系、梁柱体系和空腹桁架体系等;空间体系包括筒体结构体系、箱梁结构体系、格构结构体系等。目前梁柱式结构体系在转换层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应用于底部大空间的剪力墙结构中。
2.2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原理
从建筑物的功能角度出发,沿房屋高度方向的建筑功能要发生变化,上部楼层主要满足旅馆、住宅的功能要求;中部楼层主要考虑办公场所、交流场所的功能要求;下部楼层则主要为酒店、商场公共场地设计,这种不同用途的楼层需要大小不同的结构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上部结构应采用小开间轴线布置和较多剪力墙结构来满足住宅和旅馆的功能要求;中部结构应设计为有一定空间的柱网布置和间距较大的墙体结构,以满足商务、交流的需求;下部结构需采用大空间、大进深的轴线布置,可尽量少的采用墙体结构,从而满足商场、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功能要求。在结构设计布置方面,转换层结构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尺寸进行设计,沿建筑的高度传递荷载。从结构受力角度讲,基于高层建筑下部结构受力大于上部结构的特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是采用变刚度设计,即底部结构刚度沿建筑的刚度逐渐减小,但底部结构的大刚度需要采用多墙体、密柱网形式实现,这种结构形式与目前建筑的功能和需求相反,为满足功能上的要求,采用底部结构刚度小、空间大,上部结构刚度大、空间适当的反常规设计。为实现这样的结构形式,就必须在刚度和空间变化的接触处设置水平转换构件,即转换层结构。
3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3.1模板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材料中最常用到的就是以组合型钢模板作为转换梁侧的模板,除这种方法,还可以用厚度为十七毫米的覆膜胶合板。因为很多模板肿胀都是因为钢的压力太大而引起模板变形,这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中,施工质量会受到很严重的影响,但是我们当然也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将对拉螺杆设计到转换梁空间内,经试验证得,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在进行锁固施工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钢管材料作背杠,背杠与背杠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厘米。如果想把底模拆掉,那么转换层空间里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要达到百分之百以上才可以。
3.2钢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的施工过程复杂,转换层对于地震的防御能力较差,需要刚性好的设备进行填充及巩固,因此对于钢筋的使用非常密集,许多结构上需要钢筋的绑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达到良好的建筑效果,需要制定相应的施工策略,有效的利用脚手架,可减少梁部塌陷造成的不良后果。在施工期间,转换层两端搭建两排脚手架,对于梁部起到支撑固定作用,直至钢筋焊接完毕后,可将脚手架撤掉。钢筋的绑扎与焊接需要采用质量合格的焊接工具,配备锥纹螺接头,运用闪光对焊的方式进行连接。电焊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应安排安全监督人员对每天焊接成果进行验收,若发现不合格处,立即进行补救,防止因豆腐渣工程引发的烈性事故。对于钢筋绑扎技术的设计稿需考虑结构梁的承受能力,并对最大承受限度进行实验测评,此外应采用牢固的绑扎方案。
3.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混凝土浇筑施工时转换层是重要部分,一般采用C60混凝土,并采用分层法浇筑,分成竖向结构和水平结构,先浇筑转换层的中间和后半部分,再就水平和竖向两个方向交替循序浇筑,浇筑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增加工作面的面积,这主要为了提高混凝土水化热排出的有效性,还能减小模板的侧压力。浇筑高度在5cm~10cm为宜。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关系到转换层能否实现两种结构的转换。混凝土首选商品混凝土,原材料中水泥和骨料能够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水泥可以选择矿渣水泥和火山灰水泥等。骨料可以采用当地碎石,但不应把卵石作为碎石使用;碎石的最大粒径要小于钢筋的最小净距内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和易性;浇筑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振捣的时间和流程要符合相关规定。骨料的级配应该均匀,粗骨料和细骨料混合使用。浇筑时需要安排专人检查浇筑的密实度并检查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混凝土浇筑结束后采用薄膜或土工布进行养护,养护可保证混凝土在相对合适的温度内继续进行水化反应。
4转换层建设要求
4.1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
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对于房屋建筑的质量要求提高。转换层位于上下层的交接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旦连接工作做的不好,很可能导致整栋楼的质量下降,容易造成倾斜坍塌等问题,且转换层的材料多用于固定,刚性好,如此更加不利于建筑的减震作用,因此,在选取材料时,应当注意将刚性与减震性能相结合,不能一味的使用密度大的材料,增加建筑的重量。
4.2浇筑环节要求高
混凝土的浇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需要注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在施工初期对于混凝土的要求极高,运输过程中土质出现凝结等现象时,需退回工厂进行返工。施工过程中避免阳光的暴晒,对混凝土进行定期清洁,防止杂质的进入降低其密度。此外,在浇筑工程中,应采取叠加浇筑的方式,减轻施工过程中对建筑体形成负重,导致设计值偏差。
4.3控制网的布设
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由顶层、转换层上部标准层、转换层三部分组成,由于施工作业的范围和空间有限,在确保施工的整体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充分保护和利用各个控制点,时刻对建筑主体的垂直度和沉降量等加强检测。目前建筑行业测量数据的误差是绝对存在的,只有充分和仔细应用相关测量仪器,确保误差位于可控范围之内。控制网在上下结构是不同的,控制网的尺寸合理才能保证上部荷载通过转换层实现力的传递。因此施工过程对测量放线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结束语
高层建筑转换层作为上下层结构转换的桥梁,实现了高层建筑多功能性和综合利用性。在施工设计中,要科学计算、精心组织、规范施工,严格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为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鲍广洲,林雷,穆瑞宝,叶春达.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施工技术,2014,43(09):19-22.
[2]周怀阳,张振萍.探讨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127-128.
[3]曾代琼.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技术之要点[J].建筑知识,2010,30(S2):149+152.
[4]王锦洪.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科技,2010,19(02):84-85.
论文作者:王桂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9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高层建筑论文; 体系论文; 刚度论文; 建筑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