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邓小平选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兼论郑必坚1995年的理论著作_邓小平文选论文

引发邓小平选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兼论郑必坚1995年的理论著作_邓小平文选论文

将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引向深入——郑必坚著文谈一九九五年理论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邓小平文选论文,理论论文,热潮论文,一九论文,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在1995年第3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发表的《关于一九九五年的理论工作》一文中强调:今年理论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贯彻中央总的工作精神以及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精神,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针,紧紧围绕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推动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文章回顾说,从1993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到1994年11月《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增补修订出版一年多来,我们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极重大的事情,就是全党从中央起,高级领导干部带头,县以上各级领导干部兴起了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

文章接着指出,当然,理论学习热潮的兴起为时不长,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不可估计过高。在看到全党和广大人们的认识获得前所未有重大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种种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理论问题还不少。如果加以归结,今天凡属带有重大原则性质的问题,说到底恐怕离不开“两个怎么看”:怎么看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局,怎么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随着形势发展的起伏,尤其是随着这样那样矛盾、困难和问题的出现,一些本来似乎已经解决了的认识问题又会冒出来,一些新的焦点、热点、疑点还会产生。归根到底,又会反映出这样那样对大局发展的某些思虑和困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不理解。这也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我们是处在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这个伟大转折的主流和支流,正面和负面,成就和困难,都会同时反映到人们思想上来,并且会引起种种不同的反响。还应当看到,“两个怎么看”问题的长期反复,不但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而且反映了在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条件下,以及在当代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条件下,人们世界观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这个问题可是不简单!一是中国特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这里包含着几千年封建社会长远发展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多方面深刻影响,包含着上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急剧变动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多方面深刻影响,还包含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大革命和我们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曲折道路的经验教训及其多方面深刻影响。二是当代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这里同样包含着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多方面深刻影响,也是“诸子百家”啊!其中有先进的文明成果,必须大胆吸收;又有所谓“西化”、“分化”之类的东西,必须清醒对付。而且这些,又都是在信息革命方兴未艾的新条件下。同以上这两个方面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人们世界观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就更加不可避免。文章强调,问题的实质,还是毛泽东同志在建国前夕所写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伟大历史文献中提出的,用什么宇宙观来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工具。我们全党今天抓理论武装,实质上就是要经过持久的和不断深化的理论学习和研究,经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长期反复,使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越来越广大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一代,能够更加自觉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尤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当代中国命运的工具。——这也就是我们所理解的理论武装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应当怎样把理论学习热潮引向深入呢?文章指出,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行时的重要讲话,把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指出的“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叫做贯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这就明确了主题。今年以来,江泽民同志又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理论学习一定要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定要注意联系实际和全党工作大局,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就明确了方法。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主题和方法,就是理论学习引向深入的明确方向。

文章强调,在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从来就不认为还有什么“不清楚”。他一贯强调的是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这集中体现为新时期一开始就确立起来的著名的“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本来是作为思想上政治上的原则提出来的,但是就其实质内容来看,则是明确地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正因为这样,我们党才把“四项基本原则”叫做“立国之本”。那末,问题在哪里?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5月就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得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实行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里指出了三个“不”:“如果搞得不好”,是讲实践不对头;“不能正确理解”,是讲理论不对头;“不能实行正确的政策”,是讲政策(后来又指出体制)不对头。三个“不”,归结到一个“不”——“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真是言简意赅。但它所独具的深刻性,则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尖锐地指出这样一条极关重大却又长期被忽略的历史教训:我们自己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等于我们就能真正理解它,不等于一切问题就会自动解决,不等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就能够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弄得不好,事情还要走向反面。邓小平同志这样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既同任何借口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而根本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又同任何拘守不适合国情和时代发展的个别论断和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划清了界限。所以,把学习引向深化的关键,就在于紧紧围绕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把握理论的科学体系。

文章最后提出1995年理论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六项重点工作:第一,继续抓紧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第二,加强五个理论研究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挥它们的骨干带头作用;第三,进一步加强报刊、广播、电视对理论宣传的力度;第四,调研和总结理论武装工作向广度推开的经验;第五,加强理论队伍建设,特别是跨世纪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培养,第六,制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改进“九五”期间社科规划工作和社科基金管理工作。

标签:;  ;  ;  ;  

引发邓小平选编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兼论郑必坚1995年的理论著作_邓小平文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