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戴娟 李杨

(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区 ICU;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干预ICU人工气道建立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期间ICU收治的重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ICU收治的重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进行了人工气道建立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7±1.93)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2.6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07,P =0.00);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8.95±2.48)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3.27±3.1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6,P =0.00)。观察组患者意外脱管率(2.7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9.4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 =0.02);观察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27.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 =0.03)。结论: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了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ICU;人工气道;集束化护理

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指征之一,ICU患者因疾病本身或术中麻醉等原因其呼吸功能受到影响,有效建立人工气道对ICU患者十分重要,通过维持患者呼吸通畅能够增加抢救的成功率[1]。建立人工气道即在患者的口腔或者是鼻腔位置进行导管插入,从而连接起呼吸道,来帮助患者进行呼吸[2]。但是,人工气道建立时间过长,就容易引发一些不良事件,如损伤呼吸道,气管脱落还会影响患者手术,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但临床治疗中护理干预往往没有引起重视,且传统护理措施效果不够理想。有文献报道[3-4],集束化护理在ICU人工气道建立中的效果显著,但此类报道较少,且尚需临床数据加以验证。本研究笔者就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展开报道,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5年12月期间ICU收治的重者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到2016年6月期间ICU收治的重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在26~72岁,平均年龄(56.37±4.13)岁;其中气管切开有16例,气管插管有20例;对照察组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59.25±3.84)岁,其中,气管切开有18例、气管插管有18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性别、年龄以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合理固定导管、保持患者导管顺畅等;观察组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

1.2.1加强导管护理:

ICU患者常进行了多种导管插管,除外气管导管,还有尿管、胸导管、腹腔引流管以及静脉留置针等,在集束化护理中需要加强对患者身体各种导管的护理,主要是强化气管导管固定的牢靠性和舒适度,防治其意外滑脱并最大限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严密观察尿管、腹腔引流管、静脉留置针等各种导管是否发生阻塞、插管处局部皮肤是否发生红肿热痛,按时进行插管处的消毒、敷贴更换以防治发生感染。

1.2.2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

VAP是ICU人工气道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和死亡较高,应进行严密的防护。主要是:①护理患者体位,除外禁忌症患者,床头太高30°~45°以防治反流发生,鼻饲饮食的患者控制胃内潴留量防治发生误吸;②严密管控气囊压力,使气囊压力保持在2.45~2 .94 kPa ,以防止气囊上方积聚的分泌物下滑至肺部引发感染,并对气囊上方声门下分泌物和定期按时冲洗和引流;③加强口腔护理,严格管控患者口腔卫生,进行口腔内细菌培养鉴定,并选择合理口腔护理液进行冲洗和擦拭,2次/d,以保证口腔卫生情况良好;④其他还有呼吸道吸痰护理、胸部物理治疗、气道湿化、温化等措施,通过多种护理措施以预防和减少VAP的发生。ICU患者多为重症患者,其卧床时间较长,活动量较少,会容易引发DVT,因积极进行预防。通过震荡式物理治疗仪定期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加快患者血液循环,以预防和减少深静脉栓塞发生。

1.2.3患者原发疾病的护理:

患者的原发疾病的病情是影响其康复的主要原因,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应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进行针对性护理,如对发生脑血管意外患者,应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评估患者病情,实施有效的功能康复训练,以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以加快患者神经系统的重塑,提高患者预后;如胸外伤等严重外伤的患者,应加强对患者伤口的护理,按时消毒,预防感染,加强患者疼痛的护理,护理镇痛、镇静等;如昏迷休克的患者,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积极改善患者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补液扩容,预防性用药抗凝血防止DIC、多器官功能综合征发生等;ICU患者应激反应后机体呈高代谢状态,应加强营养支持;另外,加强ICU患者心理护理对患者预后也非常重要。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机械同期时间、ICU住院时间;②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意外脱管率、并发肺部感染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资料均采用IBM公司SPSS22.0专业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以n(%)表示研究中计数资料,并进行χ2进行检验;以( ±s)表示研究中计量资料,并进行t进行检验; P<0.05均评价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5.87±1.93)d]明显短于对照组[(9.52±2.6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07,P =0.00);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8.95±2.48)d]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13.27±3.1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86,P =0.00);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的比较[( ±s)/n(%)]

3讨论

ICU患者生命体征微弱,呼吸功能减弱,因此在患者抢救过程中建立人工气道对ICU患者而言十分重要。人工气道建立作为临床抢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建立时间过长可导致患者机体防御功能减退,易引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5]。为了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时引发并发症的几率,我院采用了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而且目的性更强,应用在人工气道建立期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护理质量[6-7]。另外,通过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针对性和积极的护理,有效的加快的患者病情的康复,从而减少ICU住院时间,提高患预后。

本研究笔者通过设立对照试验,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和集束化护理干预,旨在确立集束化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人工气道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的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说明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保证ICU患者气道建立的通畅,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且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患者意外脱管率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常规护理均显著降低,说明集束化护理能有效提高气道建立后的维持并减少治疗过程中诱发的感染。

综上所述,集束化护理干预ICU人工气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机械通气,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恢复并且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值得在ICU患者气道建立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妮娜,刘爱侠,卢嫦清,等.舒适护理在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34-35

[2]魏宝英.预见性护理对ICU患者气管插管期间并发症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05):260-261.

[3]李国春,文锋华,方丽,等.集束化护理预防ICU病人非计划拔管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28):3131-3132.

[4]张莉, 秦小玲. 集束化护理对ICU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12).

[5] 邓秋霞, 李虹彦, 昝涛,等. 集束化护理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 2017, 31(9):1072-1076.

[6] 彭韵玲.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205-207.

[7] 何冰杰, 王晓燕, 王亚娥,等. 集束化管理措施在减少ICU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9):1302-1304

论文作者:戴娟 李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下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ICU人工气道患者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戴娟 李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