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集中管理

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集中管理

一、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归口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1](2021)在《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佟皓[2](2021)在《HM电力工程公司招聘问题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于晓阳[3](2020)在《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宿迁运河港项目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下发,我国也开始逐渐的鼓励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进入到我国电力行业的建设和改革当中来。政府提出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将更多的环节逐渐的融入市场概念。随着社会资本的进入,必将加剧售电市场的竞争,进而推动电力交易系统逐渐升级,而江苏省作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重要试点地区也必将成为增量配电业务重要的发展地区。本论文主要以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的管理为案例,进而引申出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的改革管理,通过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和国内部分地区增量配电业务采取的管理方式,对比得出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问题分析给出对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管理的建议。文中创新性的指出增量配电业务的改革对于整个配电业务管理的改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以增量带动存量,从增量管理到存量整体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优化增量配电业务管理、促进国家配电业务行业发展的真正方法。相较于之前的研究更多以开放电力单位试点为出发点,本文的研究视角已切换为管理运营模式的转化。只有从单一供给到多元互补,才能真正促进整个配电行业中各个环节的发展,并且进行该论题探讨不仅仅是为了理论研究,更是要通过研究把理论成果运用到真正的实践当中,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视角丰富的实际服务。

李梦侠[4](2019)在《当代中国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基层执法能力”为核心展开讨论,通过分析具体的执法经验,探讨在既有条件下,基层政府如何通过自我调适来补强行政执法能力,在此基础上寻求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方法。文章认为,探讨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运行实践与建设方向,关键在于对“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有基础性的认识。以国家能力、科层制为理论基础,以多个地区的执法实践为经验基础,文章从执法权运行、人员组织、财政保障、执法动机、执法互动五个理论维度来理解基层行政执法,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当前基层政府补强执法能力的机制进行解释,最后总结基层执法能力的结构,并在明晰执法能力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制度建议。行政执法权的配置存在显着缺陷,弱化了基层的行政执法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纵向上来看,多数执法权没有被配置到乡镇层面,只停留在县级层面,直面基层社会的乡镇政府和政府部门的基层站所缺乏执法权,致使执法工作渗透性不足;横向上来看,执法权的配置高度分工化、部门化、专业化,分殊林立的权力结构难以被整合,致使执法工作缺乏综合性。执法权配置的制度缺陷影响了常规执法模式的效度。为了克服执法权配置的缺陷,基层政府通过联合执法模式、综合执法模式、综合治理模式来强化执法效能、补强执法能力。上述执法模式及其相应的权力调控体现了基层政府克服制度缺陷的努力,其中党政体制为执法权的调控提供了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党政体制对基层行政执法能力具有强化作用。基层行政执法面临着执法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齐的困境,基层政府需要通过多种手段来从社会中汲取人力资源,以提高执法能力。由于编制采用刚性的指标管理,因此基层政府很难通过补充公务员来充实执法人员数量,为了破解人员短缺给执法工作带来的困境,基层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来组织人力。就政府内部而言,行政事业编制人员被纳入执法队伍,成为基层部门不可或缺的正式执法力量;通过合同聘用,大量的行政辅助人员被吸纳到执法队伍当中;通过政治动员和自愿参与,村社干部与部分基层群众参与到执法工作当中。最终形成了“执法人员-辅助人员-协助人员”的队伍结构。执法队伍建设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专业化”是执法队伍未来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实践中的执法队伍结构,文章对“专业化”进行了重新理解,认为满足基层执法工作需求的“专业化”应包括政治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三个要素。立足于执法队伍结构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是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可行思路。基层行政执法面临着财政保障不力的困境,主要表现是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能力难以满足执法工作日益增长的技术需求。为了破解财政保障的困局,基层执法部门通过项目制获取必要的专项经费,通过选择性支出保障重点工作,通过“中心工作”制压缩执法的人力成本。三种应对措施背后体现了项目制、科层制和政治动员三种治理机制对基层财政困局的不同反应。执法的财政保障水平以基层政府的财政水平为基础,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政府的财政水平,“分税制”和“乡财县管”制度限制了基层政府的财政自主性,晋升锦标赛体制则影响了基层政府的支出方向,三个因素共同制约了基层政府的财政水平,同时也限制了基层政府对执法的财政保障。在制约因素当中,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晋升锦标赛体制在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因此只能从“分税制”和“乡财县管”制度寻求提升基层政府财政活力的突破口。上级政府继续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适当松动“乡财县管”制度有助于提升基层政府的财政活力,进而提升基层政府对执法的财政保障力度。基层行政执法的实践中普遍存在“目标替代”的困境,体制压力、部门利益和体制激励在不同程度上替代了法律规范,成为执法部门开展工作的主要动机和出发点。在体制压力的作用下,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偏向于依据上级部门的政策安排执行法律;在部门利益的作用下,基层行政执法部门倾向于依据部门本身的利益执行法律;在体制激励的作用下,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热衷于容易凸显政绩的执法工作。科层组织所具有的自主性、层级结构和分工结构是“目标替代”得以存在的体制根源。“目标替代”消解了依法行政,生成了依法行政的实践困境。在法治政府建设的大背景之下,加强依法行政是执法能力建设的应有之意,然而由于缺乏激励功能,依法行政在基层难以从理念走向实践。以贯彻依法行政为目的,各级党委政府应该重视政治教化对于法治的推进作用,通过作风建设将依法行政的理念外部化、行为化。执法互动最大的困境在于执法部门对基层群众的法治需求缺乏回应性,国家对于社会的吸纳、国家的社会控制因此受到影响。执法部门与社会力量的互动存在着三种模式:压制型模式、俘获型模式和妥协型模式。压制型模式体现了执法部门对社会较强的控制力,但因为缺乏回应性而频繁陷入“维稳”困局;俘获型模式通过吸纳地方精英来贯彻执法意图,执法部门因此注重回应地方精英的需求,致使基层社会出现“精英俘获国家”的现象;妥协型模式能够让执法具备一定的回应性,但是容易弱化基层政府的治理能力。模糊的“委托-代理”结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灵活变通的执行传统和结果导向的激励结构共同构成了三种执法互动模式的生成空间。回应型的执法互动模式有助于回应基层群众的法治需求,有助于法治意识的传播和国家的社会控制。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基层的行政执法体制具有适应性,该特性使得基层政府及其执法部门能够在既有条件下对执法能力进行补强,但是这种补强的作用有限,依据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结构,做出针对性的制度变革是建设执法能力的可行方式。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由执法权调控能力、人员组织能力、财政保障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执法互动能力构成;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复杂构成说明执法能力受到众多复杂因素的制约,提升行政执法能力需要从复杂的制约因素入手。相应地,在前述讨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议。

刘金剑[5](2019)在《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文中指出电力监理行业是我国建设工程监理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监理制度取得时间成果的行业。在工程建设体制改革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电力监理行业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问题。当前,国内工程监理企业已经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无论是从企业数量还是从业者数量来说,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尤其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安全监督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工程计划、组织、协调和整体推进方面,发挥作用有限,甚至存在监理单位资质和人员个人素质偏低、企业组织形式不尽合理、整个行业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约束等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全国频发的电力工程建设安全质量事故更加暴露出电力监理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瓶颈。国务院、住建部先后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2017)1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工程监理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意见》(建市[2017]145号),电力监理企业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本文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济新形势下,分析电力监理行业的现状,以及电力监理服务出现新模式、新趋势,完善工程组织模式,电力监理企业为转型升级的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和出路,通过分析研究找出适合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韩飞,薛劭节,宋纪恩[6](2016)在《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特高压物资履约跟踪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深入开展特高压建设相关工作以来,受特高压物资品类、规格型号繁多,履约监管难度大等制约因素影响,江苏省电力公司特高压物资供应压力日益增大。文中主要通过引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深入研究二维码技术,创新性的运用二维码技术对电力特高压物资进行有效管理,探索"标准件"管理模式,明确特高压物资客户化履约跟踪流程及方案,同时辅以开发物资可视化履约跟踪系统,将物资二维码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展示在系统内,形成可视化效果,实现对物资供应的全程跟踪,全面提升特高压物资供应管理水平。

印俐俊[7](2014)在《江苏电力SG-ERP项目实施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ERP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它是先进企业管理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诞生加速了企业管理从理论研究向应用实践的转化。企业通过实施ERP系统,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物资资源(物流)、人力资源(人流)、财务资源(财流)、信息资源(信息流)进行整合和优化,改善企业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合理调配和利用现有资源去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进而大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实施ERP项目是很多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企业应对多变市场环境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ERP项目实施周期一般比较长、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也大,又涉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国际上尚未形成ERP项目实施的有效规范和标准,外加上国内企业实施ERP项目的经验不够丰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管理思想转变不到位,ERP人才贮备不够,没有建立形成一套系统、规范和有效的ERP项目实施及风险控制的方法,导致国内企业实施ERP项目时往往事倍功半,面临着巨大的不利风险,导致实施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有时还会面临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2010年4月至2011年11月作为ERP实施顾问参与了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的试点、推广阶段的工作,亲身经历了整个项目从启动、蓝图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用户培训和上线支持的各个阶段。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ERP项目的风险管理逐渐产生了自己的心得和思考。因而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的项目实施经历与流行的ERP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运用理论分析与企业实际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研究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对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的实施背景、实施过程及财务、物资、人力资源、项目和设备五大功能模块的详细介绍,并结合国内外对ERP项目的主要风险对象的研究,总结归纳了江苏电力公司在SG-ERP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期实施和后期运维阶段所遇到的各类风险问题及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和对策。在此研究基础上,再针对预算规划、软件选型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在总结现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选取ERP项目实施为研究对象,切合当前国内企业的信息化热潮及ERP项目实施成功率不高的现实,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从ERP项目风险管理的角度对企业实施ERP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通过对国内外企业ERP实施结果的分析,总结出影响ERP项目质量的主要风险因素。(4)通过理论研究结合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的实践经验,针对性提出控制ERP项目实施质量,和解决ERP项目实施各阶段主要风险问题的方法。江苏电力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SG-ERP”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其成功的项目实施经验将有助于其它省市的电力公司开展“SG-ERP”项目,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即将实施ERP项目的大中型企业提供了一些参考与建议。这也是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和现实意义。

刘佳丽[8](2013)在《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文中指出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几大自然垄断行业密集展开政府监管改革,到本世纪初达到最高潮。此后,改革渐趋于平稳,并呈现出停滞的态势。到目前为止,经济学界对于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改革的相关研究基本上是遵循传统分析范式,即从监管主体、监管客体及监管手段的角度进行监管改革路径设计。据此,我国自然垄断监管改革在监管机构(主体)、监管对象(客体)、监管工具、手段及方法等几个方面均作出过大胆的改革与尝试。从2003年7月我国自然垄断产业中第一个专业性监管机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建立,到从“所有制结构调整”、“引入竞争机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等不同侧面对监管客体进行改革,再到城市水务等公用事业产业对特许经营权招投标等激励性监管机制的广泛运用,改革不可谓不系统。从表面上看,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似乎已经面面俱到、无“制”可改。但是,自然垄断行业事故频发、问题不止、争议不断的事实表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而造成目前进入“胶着”状态的原因可能就是“主体、客体、手段”的分析范式:一方面,片面地将政府监管体系简单地肢解为主体、客体及手段三个板块难免存在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之嫌;另一方面,主体、客体与手段之间的关联互动性很难在现有分析框架内得以体现与关注。因此,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当务之急是破除以往基于“主体、客体、手段”片面的、局限的、平面式分析思维框架,重建一种全方位的、系统的、多维的、动态研究框架与分析范式,即以界区更准确、涵义更广泛、关联更紧密且能全面覆盖以往研究对象及其相互之间互动关系为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体系重新界区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功能模块,并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宗旨,探索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实现政府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本文的理论价值是:首先,在理论上提出围绕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的推进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新思路,即突破对监管主体、监管手段与监管客体的片面研究,建立在三者之间关系的适应性研究基础上进行关于监管制度、监管体制、监管机制相互匹配问题这样一个更高层次的研究。其次,在对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法学等学科进行综合运用的基础上,提出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论,为政府监管理论提供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最后,将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研究置于法经济学语境下,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拓展政府监管理论的研究视野。本文的现实意义是:首先,进行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问题的创新研究,构建起适应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公用事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体系。其次,触及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天花板,从监管改革的顶层设计高度把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改革通盘加以考量,深化我国转轨时期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再次,从我国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一方面,为转型期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筛选更具本土适应性的个性化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实现自然垄断行业市场化改革在更高层面上的推进。最后,稳步推进自然垄断行业民营化、市场化进程,切实提高自然垄断产品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增加和公共利益提供现实保障。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创新性地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划分为监管迷信、监管质疑和监管重构三个阶段,继而提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改革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其次,构建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的理论基础。在清晰界定监管机制、体制和制度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构建功能耦合模型,探讨在理论层面上如何建立自然垄断行业最优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以及如何实现三者的功能耦合。再次,分别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改革历程、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内容展开论述,并提供国际经验借鉴。最后,综合上述研究,在系统阐述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目标及现存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进一步深化的新思路及对策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有四:首先,在文献资料的梳理方面,一改以往学者对国外有关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的简单铺陈。遵循监管思想史和监管改革史梳理并重的原则,将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发展与演变创新性地归结为三个阶段,即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监管迷信期、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监管质疑期和引入激励性监管的监管重构期。在充分咀嚼世界范围内监管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准确定位。其次,在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清晰界区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引用“耦合”这一物理学概念,积极探索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三个系统之间,以及系统内各组成要素之间在功能上的相互关联,并因此形成对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功能耦合”研究。再次,重塑监管理念,在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将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作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通盘考量监管机制、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功能耦合问题。最后,运用法经济学分析范式,解决新监管经经济学中理想化的最优监管机制设计向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监管制度安排转换的难题,弥补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理论“供给”与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现实“需求”之间的缺口,同步做好与监管机制相适应的监管体制搭建、监管制度安排。

翟慧娟[9](2013)在《输变电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后评价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国内外造价管理及后评价理论,针对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后评价的重要意义,基于管理学的思想,选取南京220kV沿泰输变电工程作为实证研究案例,并结合综合评价的原则和特点,从造价管理行为、全要素造价管理、造价管理投资控制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为完善我国现有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提供一定借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输变电工程建设从总体流程上分为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建设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论文首先细致梳理了各个阶段造价管理流程及参与各方的行为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为合规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国家电网相关文件,制定了相对合理的评价标准,基于综合权重的物元可拓模型对南京220kV沿泰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为进行了评价。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为是全过程的,其次,造价管理的对象应该是面向全要素的,即造价、工期和质量三要素。论文借鉴赢得值法的相对指标和绝对指标,构建了全要素造价管理合理性评价标准,使赢得值法的应用更加广泛,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可用于项目管理,亦可用于项目结束后对工程项目全要素造价管理合理性的评价。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合理控制工程造价,论文从工程造价构成的角度,即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其它费用等方面来评价其整体造价控制率,并选取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后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丰富了造价管理及后评价理论,为日后理论的进一步向前发展提供了参考价值,也为完善我国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马怀新[10](2012)在《随感中国电力改革路漫漫》文中提出中国电力改革已历经60年,仅国家层面电力管理机构就变迁了十多次,不可谓改革"路漫漫而修远兮"!时事变迁,电力改革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深入又到了一个能否越过去的"坎"的时候了。本文试图通过回顾电力改革历程,启迪我们深思,进而扫除障碍,攻坚克难,把中国电力改革继续推向前进!

二、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归口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归口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3)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宿迁运河港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主要方法
    1.4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增量配电业务相关规定
        2.1.2 增量配电业务管理的定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2.2.2 公共事业管理理论
3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改革的现状分析
    3.1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概览
        3.1.1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概况
        3.1.2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改革管理概览
    3.2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改革现状调研
        3.2.1 调研过程设计
        3.2.2 调研结果分析
4 宿迁市增量配电改革的问题、原因与政府主导作用障碍分析
    4.1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存在的问题
        4.1.1 基础电力供给设施体系待完善
        4.1.2 供配电网模式设计逻辑不明
        4.1.3 配电网智能主动供给模式缺失
        4.1.4 政府作用存在问题
    4.2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配电业务开放使电力市场竞争压力加剧
        4.2.2 售电市场化改革催生多元售电主体
        4.2.3 供电企业配售电市场竞争能力欠缺
    4.3 宿迁市运河港增量配电项目改革中政府主导作用障碍分析
        4.3.1 改革中市场的授权与管理主体集于政府一身
        4.3.2 改革的公共政策制定者同时拥有管理权和运营权
        4.3.3 改革中监管者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指导
5 国内外增量配电项目管理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典型国家增量配电业务管理经验
        5.1.1 美国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1.2 澳大利亚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1.3 日本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2 国内先进地区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管理经验
        5.2.1 北京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2.2 湖北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2.3 陕西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
    5.3 国内外先进地区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分析
        5.3.1 国外先进地区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分析
        5.3.2 国内先进地区增量配电业务的管理分析
6 完善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管理的建议
    6.1 完善增量配电业务基础管理建设
        6.1.1 持续加强配电网规划能力建设
        6.1.2 提升电网与市政发展的契合度
    6.2 结合信息管理工具深化增量配电业务改革
        6.2.1 建立配电网数据信息平台
        6.2.2 完善配电网标准体系建设
7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当代中国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缘起与中心主题
    二、概念说明与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
    四、田野调查与章节安排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能力理论
        一、国外学者的国家能力理论
        二、国内学者的国家能力理论
    第二节 科层理论
        一、韦伯的理性官僚制
        二、科层制的负功能
        三、官僚最大化理论
        四、中国的党政体制
    第三节 理论启示与分析维度
        一、理论启示
        二、分析维度
第二章 执法权配置局限及其克服
    第一节 执法权配置的现状与局限
        一、执法权配置的现状
        二、执法权配置影响常规执法效度
    第二节 作为应对策略的执法权调控
        一、联合执法模式
        二、综合执法模式
        三、综合治理模式
    第三节 执法权调控模式的机制分析
        一、执法权调控的原因
        二、执法权的调控手段
        三、执法权调控的体制基础
    第四节 党政体制对执法能力的加强
第三章 执法队伍的组织困境及其应对
    第一节 执法队伍的组织困境
    第二节 执法部门的应对措施
        一、行政执法人员及其组织
        二、行政辅助人员及其组织
        三、协助行政人员及其组织
    第三节 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及其内涵
        一、科层理论中的“专业化”及其反思
        二、执法队伍的“专业化”及其内涵
    第四节 执法队伍的建设方向
第四章 执法的财政保障困境及其应对
    第一节 执法的财政保障困境
    第二节 基层政府的应对措施及其运行机制
        一、基层政府的应对措施
        二、应对措施的运行机制
    第三节 执法财政保障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水平决定保障能力
        二、财政体制限制财政自主性
        三、晋升锦标赛体制影响支出选择
    第四节 加强执法财政保障的两条进路
第五章 执法的“目标替代”困境及其破解
    第一节 “目标替代”的三种类型
        一、体制压力替代法律规则
        二、部门利益替代法律规则
        三、体制激励替代法律规则
    第二节 “目标替代”的生成机制
        一、“体制压力替代法律”的生成机制
        二、“部门利益替代法律”的生成机制
        三、“体制激励替代法律”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目标替代”的体制根源
        一、科层组织的自主性
        二、科层组织的层级结构
        三、科层组织的分工结构
    第四节 “目标替代”的后果及其破解
        一、“目标替代”消解依法行政
        二、通过作风建设强化依法行政
第六章 执法互动的困境及其出路
    第一节 执法互动的三种模式
        一、压制型模式
        二、俘获型模式
        三、妥协型模式
    第二节 执法互动模式的生成机制
        一、压制型模式的生成机制
        二、俘获型模式的生成机制
        三、妥协型模式的生成机制
    第三节 执法互动模式的生成空间
        一、模糊的“委托-代理”结构
        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
        三、灵活变通的执行传统
        四、结果导向的激励结构
    第四节 迈向回应型的执法互动模式
结论
    一、基层行政执法体制的适应性
    二、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结构
    三、提升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的制度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5)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电力监理的作用及特点
    2.1 电力工程监理工作内涵
    2.2 电力工程监理的作用
        2.2.1 形成了电力工程特色的监理模式
        2.2.2 改善了我国投资环境和市场机制
        2.2.3 实现了电力工程管理总体目标
        2.2.4 工程质量显着提高
        2.2.5 确保了工程安全受控
        2.2.6 推动了工程技术进步
        2.2.7 规范了行业自律管理
        2.2.8 获得了业主支持及社会广泛认可
    2.3 电力监理的特点
        2.3.1 国内监理与国际工程咨询比较
        2.3.2 国内监理与国内工程咨询比较
        2.3.3 电力监理与房屋建筑监理比较
        2.3.4 比较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及分析
    3.1 监理企业现状
        3.1.1 全国监理行业的情况
        3.1.2 全国电力监理行业的情况
    3.2 电力监理企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法律因素
        3.2.2 经济因素
        3.2.3 社会文化因素
        3.2.4 技术因素
    3.3 电力监理企业的内部环境分析
        3.3.1 当前优势
        3.3.2 当前劣势
    3.4 我国电力建设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原因及分析
        3.4.1 对电力工程监理的定位存在认识误区
        3.4.2 电力监理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力不足
        3.4.3 一些行政行为对监理行业存在不良影响
        3.4.4 我国监理市场中诚信体系不够健全
        3.4.5 监理行业内部的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
        3.4.6 电力监理行业整体作用发挥不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4.1 电力监理企业的战略分析
    4.2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4.2.1 完善外部宏观环境
        4.2.2 加强企业内部建设
        4.2.3 重新定位需求机会
        4.2.4 提升企业诚信体系
        4.2.5 创新驱动一体化管理
        4.2.6 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战略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方法及案例
    5.1 以SG总公司为例,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思路与原则
        5.1.1 转型升级总体思路
        5.1.2 转型升级基本原则
    5.2 经营现状及形势分析
        5.2.1 经营现状
        5.2.2 环境优势
        5.2.3 环境劣势
        5.2.3 环境机遇
        5.2.4 环境威胁
    5.3 转型升级方法
        5.2.1 调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
        5.2.2 优化管理界面和流程
        5.2.3 强化人才补充和激励约束
        5.2.4 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5.2.5 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薪酬激励机制
        5.2.6 拓展工程监理服务模式
    5.4 SG电力监理公司转型升级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成果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特高压物资履约跟踪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特高压物资履约跟踪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1 必要性分析
    1.2 可行性分析
        1明确了特高压物资管理目标。
        2 确立了物资供应管理模式。
2 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特高压物资履约跟踪应用研究内容
    2.1 二维码技术的应用
    2.2 标准件梳理
    2.3 信息化建设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3.2 管理效益
        1管理制度标准化。
        2物资管理集约化。
    3.3 社会效益
        1公司形象提升。
        2技术专利推广。

(7)江苏电力SG-ERP项目实施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2 相关基础理论概述
    2.1 ERP相关理论
        2.1.1 ERP的发展
        2.1.2 ERP系统功能及应用意义
    2.2 风险管理理论
        2.2.1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2.2.2 项目风险的控制和应对
    2.3 国内外相关实践现状分析
        2.3.1 国内外ERP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
        2.3.2 电力企业ERP系统应用现状比较
    2.4 影响ERP项目质量的风险因素分析
        2.4.1 ERP项目前期准备阶段的风险
        2.4.2 ERP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
        2.4.3 ERP项目运维阶段的风险
        2.4.4 企业管理的变革风险
3 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建设分析
    3.1 江苏电力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3.2 江苏电力公司实施ERP项目的背景分析
    3.3 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实施步骤
    3.4 江苏电力公司SG-ERP系统的功能模块和管理提升
        3.4.1 财务管理
        3.4.2 物资管理
        3.4.3 人力资源管理
        3.4.4 项目管理
        3.4.5 设备管理
    3.5 江苏电力公司SG-ERP实施效果总结
4 江苏电力公司SG-ERP项目质量与风险控制方法分析
    4.1 江苏电力SG-ERP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4.2 江苏电力SG-ERP项目风险控制方法分析
5 ERP项目风险管理建议
    5.1 预算规划的建议
    5.2 软件选型的建议
    5.3 实施团队组建的建议
6 结论
    6.1 案例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案例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8)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
    0.2 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0.2.1 理论价值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方法
        0.3.1 归纳与演绎分析
        0.3.2 比较研究
        0.3.3 案例分析
        0.3.4 博弈分析
        0.3.5 法经济学分析
        0.3.6 耦合分析
    0.4 研究内容和创新
        0.4.1 研究内容
        0.4.2 创新
第1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1.1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1.1 监管迷信:基于市场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2 监管质疑:基于政府失灵考量的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1.3 监管重构:激励性监管理论及监管实践
    1.2 国内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研究
        1.2.1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手段的研究
        1.2.2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主体的研究
        1.2.3 关于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研究
    1.3 文献综述简评
第2章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分析
    2.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与外延
        2.1.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内涵
        2.1.2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外延
    2.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2.2.1 耦合的涵义
        2.2.2 耦合的理论模型
        2.2.3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理论分析框架
    2.3 法经济学语境下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关系
        2.3.1 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法经济学解释
        2.3.2 法经济学语境下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
第3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1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
        3.1.1 自然垄断的动态性
        3.1.2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嬗变
    3.2 主要发达国家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的适用性分析
        3.2.1 “全方位、立体式”放松监管改革
        3.2.2 垂直分解和剥离重组结合,引入竞争机制
        3.2.3 放开市场准入,为竞争开辟通道
        3.2.4 实行非对称监管,维护、保证公平竞争
        3.2.5 激励性监管机制的运用
        3.2.6 放松监管的成效
        3.2.7 关于自然垄断产业监管机制适用性的若干思考
    3.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分析
        3.3.1 价格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2 市场准入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3 激励性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3.3.4 非对称监管机制嬗变及其适用性
第4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分析
    4.1 中国主要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实践
        4.1.1 电信产业:逐步走向监管下的竞争
        4.1.2 电力产业:弱监管下的强垄断
        4.1.3 铁路运输产业:政企双重角色缺位下的业内垄断
        4.1.4 航空运输产业:竞争下的过度监管
        4.1.5 邮政产业:垄断经营模式下的体制改革滞后
        4.1.6 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缺失下的公益性矛盾
    4.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问题及成因
        4.2.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的基本类型
        4.2.2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4.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问题的成因
        4.3.1 行政体制缺陷
        4.3.2 监管体制自身的缺陷
    4.4 国外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改革经验借鉴
        4.4.1 监管机构的独立性
        4.4.2 监管机构的权力配置与协调
        4.4.3 监管机构的动态调整
        4.4.4 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体系
        4.4.5 对中国的启示
第5章 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研究
    5.1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的法律制度框架
        5.1.1 针对监管主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1.2 针对监管客体考量的法律制度安排
    5.2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1 自然垄断行业价格监管制度与价格听证制度
        5.2.2 价格听证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5.2.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价格听证制度的改进
    5.3 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的若干缺陷
        5.3.1 监管体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2 监管客体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3.3 监管机制层面的法律制度缺失
    5.4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建设的经验借鉴
        5.4.1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
        5.4.2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分析
        5.4.3 美国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法律制度的特点
        5.4.4 对中国的启示
第6章 完善中国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的政策建议
    6.1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目标
        6.1.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目标
        6.1.2 公平与效率的博弈与协调
        6.1.3 监管改革与城镇化步伐的同步
        6.1.4 消费者话语权的制度保障
        6.1.5 垄断一般和特殊的权衡
        6.1.6 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开阔的研究视角
    6.2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制约因素
        6.2.1 监管理念及理论发展的滞后
        6.2.2 并未真正破除的原有垄断格局和垄断利益
        6.2.3 “俘获”现象严重,监管执行不力
        6.2.4 政府职能转变迟缓
        6.2.5 法治的薄弱
        6.2.6 改革的参差不齐、互不配套
        6.2.7 转轨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压力
        6.2.8 国际竞争环境对国内经济的压力
        6.2.9 改革实践和理论研究相背离
        6.2.10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改革的不匹配
    6.3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新思路
        6.3.1 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的转化
        6.3.2 监管机制调整要求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的适应性变化
        6.2.3 监管制度、监管体制改革需要监管机制支撑
        6.3.4 监管体制传动、整合监管机制和监管制度
        6.3.5 监管机制、监管体制、监管制度功能耦合路径
    6.4 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改革的实施路径
        6.4.1 以提升政府监管质量为核心,通盘考量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与制度功能耦合问题
        6.4.2 完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机制设计,同步考虑监管体制搭建和监管制度匹配问题
        6.4.3 搭建合理的自然垄断行业监管体制,衔接监管机制的实施与监管制度安排
        6.4.4 进一步健全自然垄断行业监管制度,充分考量其与监管体制、机制的匹配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输变电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后评价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动态
        1.2.2 项目后评价理论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2章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及其后评价概述
    2.1 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
        2.1.1 项目决策与可研阶段
        2.1.2 设计与招标采购阶段
        2.1.3 建设施工阶段
        2.1.4 竣工验收与总结评价阶段
    2.2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后评价内涵
    2.3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后评价的基本原则
    2.4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2.4.1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为评价
        2.4.2 输变电工程全要素造价管理评价
        2.4.3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效果评价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行为评价
    3.1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控环节
    3.2 造价管理行为规范性评价指标
        3.2.1 指标设置的基本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
        3.2.3 指标评价标准
        3.2.4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基于综合权重关联的物元可拓模型的实证分析
        3.3.1 南京220kV沿泰输变电工程
        3.3.2 指标实现程度分析
        3.3.3 基于综合权重关联的物元可拓模型评价研究
    3.4 问题及措施研究
        3.4.1 加强市场价格预测
        3.4.2 加强工程变更监督
        3.4.3 加强工程竣工决算管理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输变电工程全要素造价管理评价
    4.1 全要素关系分析
        4.1.1 造价与工期的关系
        4.1.2 造价与质量的关系
    4.2 基于赢得值法的全要素造价管理评价
        4.2.1 赢得值法
        4.2.2 全要素造价管理曲线图
        4.2.3 全要素造价管理评价指标
        4.2.4 评价标准
    4.3 实证分析
    4.4 问题及措施研究
        4.4.1 深化前期工作,减少设计变更
        4.4.2 建高效团队,实施科学管理
        4.4.3 加强质量监督,减少或避免返工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效果评价
    5.1 输变电工程造价构成
    5.2 南京220kV沿泰输变电工程投资控制情况
        5.2.1 变电站工程投资控制情况分析
        5.2.2 线路工程投资控制情况分析
    5.3 基于熵权模糊模式的综合评价模型原理
        5.3.1 评价模型选择原理
        5.3.2 权重的确定
        5.3.3 隶属函数的确定
        5.3.4 综合评价
    5.4 基于熵权模糊模式的造价控制效果实证研究
        5.4.1 基于熵权模糊模式的权重确定
        5.4.2 指标隶属度
        5.4.3 基于熵权模糊模式的综合评价
        5.4.4 评价结论
    5.5 问题及措施研究
        5.5.1 遵循限额设计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5.5.2 强化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5.5.3 提高技经人员素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随感中国电力改革路漫漫(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层面电力管理机构的变迁
    1.1 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 (1949~1978年)
        1.1.1 燃料工业部时间 (1949~1955年)
        1.1.2 电力工业部时期 (1955年~1958年)
        1.1.3 水利电力部时期 (1958~1966年)
        1.1.4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年~1978年)
    1.2 改革探索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 (1979~1997年)
        1.2.1 第二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1979~1982年)
        1.2.2 第二次成立水利电力部 (1982~1988年)
        1.2.3 能源部时期 (1988~1993年)
        1.2.4 第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 (1993~1997年)
2 攻坚的十年改革
3 坚定信心, 继续克难

四、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归口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 刘娟.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HM电力工程公司招聘问题与策略研究[D]. 佟皓.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江苏省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宿迁运河港项目为例[D]. 于晓阳.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4]当代中国基层行政执法能力研究[D]. 李梦侠.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5]电力监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D]. 刘金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6]基于二维码技术的特高压物资履约跟踪应用研究[J]. 韩飞,薛劭节,宋纪恩.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10)
  • [7]江苏电力SG-ERP项目实施的风险管理研究[D]. 印俐俊.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8]自然垄断行业政府监管机制、体制、制度功能耦合研究[D]. 刘佳丽. 吉林大学, 2013(08)
  • [9]输变电工程建设造价管理后评价及其实证研究[D]. 翟慧娟.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10]随感中国电力改革路漫漫[J]. 马怀新. 四川水力发电, 2012(05)

标签:;  ;  ;  ;  ;  

江苏省电力公司招投标集中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