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朱永前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朱永前

朱永前

(安徽省六安市中医院病理科 237000)

【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资料对病患进行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并就其相关性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在实际病理分析中,内镜下诊断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58例病患中,经病理诊断得出结果的有4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达到68.9%。胃镜检查的指标有胃粘膜变薄、白相和胃粘膜粗糙,本次研究的58例病患检查出胃粘膜变薄的有20例,其中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10例;检查出白相的有18例,其中10例被诊断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检查出胃粘膜粗糙的有20例,其中有11例被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三种内镜检查下的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之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在临床医学中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内镜检查联合病理诊断的形式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率,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227-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发病时患者常有教痛苦的表现,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而且若在早期临床治疗时,未能对病情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并实施正确的治疗,就会导致后期的病情恶化从而演变为胃癌。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对病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当前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形式主要有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本文选取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内镜检测和病理诊断两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探讨出这两种检查形式在临床医学中的相关性。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58例病患中男患者有30例,都是于2013年10月到2014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小的有26岁,最大的63 岁,平均年龄在48.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标准,排除患有消化性溃疡疾病、消化道肿瘤疾病的患者[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1.2.1内镜检查

护理人员要使用电子内窥镜对患者胃部进行检查,包括患者的胃部临床检查,通常包括粘膜变薄、白相为主以及粘膜粗糙,针对患者胃粘膜病变部位选择5至6个标本,及时送往病理诊断部门开展检查[2]。

1.2.2病理诊断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采用10%甲醛实现对活检胃粘膜的有效固定,同时应用石蜡实施切片处理,完成基础性染色处理后,负责医生需要积极开展病理诊断工作,并对Giemsa染色进行改良处理,检查Hp。在本次研究中,所有诊断形式均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3]。

1.3 统计学方法

本文借助SYSS20.0软件来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诊断与分析,针对本次研究中的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测和X检验,如果最终的统计结果P<0.05,则说明两者间存在的差异是符合统计学原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8例病患中在内镜下诊断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在病理诊断中的判断出的病例却为40例。从此次研究数据上看,临床诊断的符合率达到68.9%,其中伴有异型增生12 例,伴有肠上皮化生 20例。

我院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检查方式主要有:胃粘膜变薄、白相及粘膜粗糙三种。在胃镜检测的实例中,表现为患有胃粘膜变薄的患者有20 例,这其中被病理诊断确认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有一半,被确认为患有肠上皮化生的病患有12例。表现以白相为主的18例患者中,经病理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10例占55.6%,患有肠上皮化生的有3例占16.7%。经胃镜检查20例患者为胃粘膜粗糙,其中11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占55%,9例为异型增生,占45%。三种内镜下表现与病理学检查符合率每两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对患者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在临床研究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检查方式,对病理形式进行合理有效的诊断。随着当前消化科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该诊断形式在临床研究中有广泛的应用。

内镜检查手段是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境内检查表现为粘膜变薄+白相为主+粘膜粗糙的患者,其诊断结果比较准确。内镜检查模式和病理诊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结果不符的情况,工作人员要了解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体温变化等,明确影响因素的干预性,进而提升诊断率。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气体进入到患者的体内,保证病理检查的规范化,禁止出现诊断失误的情况。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58例病患中,在内镜下都诊断为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在病理诊断中证实为患病的案例有40例,从数据结果上看临场诊断的符合率达到68.9%。由此从理论上可以得出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形式两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结合两种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场诊断中可以提升诊断率。

【参考文献】

[1]贾万奇,吴成甫,尹泊.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01):58-59.

[2]杜艳茹,李佃贵,王春浩等.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浊毒内蕴证患者119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 53 (11):87-88.

[3]高淑华.内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与病理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1,6( 06) : 79-80.

论文作者:朱永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0

标签:;  ;  ;  ;  ;  ;  ;  ;  

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临床对比分析论文_朱永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