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论文_李德科唐荣伟

李德科唐荣伟

四川省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办公室四川达州635001

【摘要】目的:“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及意义。方法:本组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例心血管高危病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和强化管理组,对强化管理组除生活方式干预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等干预方式,并每月与医生保持沟通,干预周期一年,随访一年,然后统计结果。结论:实行强化管理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发病率。

【关键词】治未病;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强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08-0031-02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明确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在《素问·四气调神论》中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如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008年3月,中心依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编号:112102310219),选择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120例,进行一般管理与强化管理,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20例,男62例,女58例,年龄在30—60岁,平均506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中专34例,专科及本科88例,研究生学历8例;随机分为一般管理组60例,强化管理组60例;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所含要素等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病例均符合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标准,即满足以下情况之一者:①超重且中心型肥胖者(BMI≥24kg/㎡和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②正常高值血压者(SBP:130~139mmHg或DBP:85~89mmHg);③血脂异常者(血总胆固醇TC升高≥518mmol/L或血甘油三酯TG升高≥226mmol/L);④空腹血糖异常者(61mmol/L≤空腹血浆葡萄糖(FBG)<70mmol/L)。

12方法:

121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判断标准;年龄在30—60岁之间;初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病例排除标准:有明确诊断的心血管疾病及其它纳入标准之外的疾病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122干预方法:一般管理组的干预以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运动为主;强化管理组除以上一般管理组的干预方式外,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及综合调理、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书写健康日记,并每月与医生保持沟通。干预周期与随访:干预一年,随访一年。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成组配比方法。

124评价标准:

2结果

一般管理组60例,干预12个月后统计:理想24例,占40%;尚可23例,占3833%,差13例,2166%;总有效率:(理想+尚可)7834%(47/60)。强化管理组:理想33例,占55%;尚可24例,占40%,差3例,5%;总有效率:(理想+尚可)95%(57/6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3讨论

31治未病的意义:中医非常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主张“治朱病”,这对于强壮身体,增强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易.系辞下》说:“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提出了居安思危,未病先防的思想。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的内容。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使疾病治愈于初期阶段。[1]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正气有关,疾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因为,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而正气总是与邪气抗争,发挥其预防邪气入侵,维护机体健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正气起主导作用,只有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抗病能力、康复能力和修复能力下降时,邪气才容易侵入机体导致疾病发生,因此,可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强化管理以提高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32强化管理的理论依据:《管子.内业》指出“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欢”因此,调摄精神情志,保持乐观情绪,以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学认为精神情志活动,影响着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情绪的好坏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若突发强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以使人体气机逆乱,阴阳失调而发病。《孟子·尽心下》“养心莫善于寡欲”。孔子《论语·季氏》的“三戒”即“戒色”“戒斗”“戒得”,都强调了调摄精神和节欲保精的重要性。《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中医学认为精气血脉以通利流畅为贵,若郁而不畅达,则百病由之而生。所以《吕氏春秋尽数》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因此,经常参加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少或消除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是有好处的。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很多,诸如五禽戏、太极拳、气功、武术等,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都有积极作用。生活起居和作息有规律如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能保持精力旺盛,身体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家邦,高鹏翔,中医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9120

[2]高玉霞,咸捷,单纯性肥胖者有效减肥的饮食和运动方案的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5):365367

[3]韩海军,黄承钰,吕晓华,运动、饮食、健康教育联合干预成年单纯性肥胖者的减肥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28730

[4]冷爱文,朱素君,周盛鹏,等.代谢异常高危人群心血管疾病与2型糖尿病的一级预防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9,(16)

[5]胡大一,丁荣晶.转变理念,重视做实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5).

论文作者:李德科唐荣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8月第23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0

标签:;  ;  ;  ;  ;  ;  ;  ;  

“治未病”在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实施效果评价论文_李德科唐荣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