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_三农论文

蛇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_三农论文

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养殖技术论文,生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沅江市是湖南省乌鳢重点产区,为创新生产模式,该市在南大镇、新湾镇挑选300亩池塘,开展了乌鳢高效生态养殖技术试验,取得较好效果,平均每亩乌鳢产量2500公斤、利润5000元。其关键技术方式是:稀放混养护水,种植水草净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改水,实现生态环境和养殖效益双赢。

1.场地条件。试验场地无废弃物污染,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养殖水源充足,符合淡水渔业水质标准;池塘为土池,塘口大小1~5亩,池水深约2米,保水性能好,池底平坦,底泥厚10~15厘米,排灌水系完善,机电设施齐全。

2.生态营造。提前30天进行干塘、清淤、曝晒。放养前15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水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消毒,曝晒1周后注入新水。在池水面四周种植水葫芦、水花生等,宽度约1米;池中种植适量轮叶黑藻,供乌鳢栖息和调节水质。水草面积6~7月占水面的20%,8~9月占30%,10月后占10%,以净化水质。

3.苗种放养。乌鳢鱼种为自繁自育,选择体质健壮、体色鲜亮、鳞片完整、活动力强、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捷、规格整齐的鱼种投放。鱼种在3月上旬放养结束,每亩放养规格为150克/尾左右的乌鳢鱼种2500尾、混养体重250克左右的鲢鳙鱼100尾和大规格鲫鱼30尾,以稀放混养维护和调节水质。苗种放养时,用4%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

4.饲料投喂。养殖过程中,就地取材投喂新鲜或冰鲜小杂鱼,投饲坚持“四定”、“四看”方法。“四定”是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乌鳢吃食活动情况,以决定投饲量。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将小杂鱼切成适口大小抛在投饲筐内。投饲筐用网片、竹子做成方形,固定在距离池边1.5米处,沉入水下30厘米。投饲量根据乌鳢个体大小略有调整,鱼种放养初期,鱼体小,小杂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8%~10%;随着鱼体生长其投饲率逐渐下降至6%。投喂时,将新鲜或冰鲜鱼洗净,并用5%食盐水浸泡10分钟后投喂。

5.水质调控。乌鳢集约化养殖,其残饵、排泄物多,沉积于池底经无氧发酵分解常产生硫化氢、甲烷、亚硝酸盐及氨氮等有害物质,易导致乌鳢发病或中毒。尤其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快,会造成池水发臭变黑等环境恶化。为此,可通过定期注换水、泼洒生石灰和生物调节等措施管控水质。

6.病害防治。遵循“环境调控、防重于治”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和科学用药相结合,从增强鱼体抗病能力着手,控制发病率,提高成活率。严格清塘消毒,鱼种捕捞、分筛、运输、放养时,谨慎细心操作,防止损伤鱼体,并用食盐水浸洗消毒,预防因鱼体损伤被病菌入侵而生病。坚持科学投喂饲料防病,定期打扫食场卫生,防止因投料不当或大量残饵败坏水质而使鱼生病。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合理使用药物。一旦发现鱼病,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的渔药及时对症治疗,并注意相应的休药期,确保养殖产品安全。

联系电话:0731-4586617

标签:;  ;  ;  ;  

蛇头高效生态养殖技术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