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视角看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_课堂教学论文

新视角下的初中化学熟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熟手论文,课堂教学论文,新视角论文,教师论文,初中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背景

      教学行为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最外显、最引人关注的一种教学现象,它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决定性影响。国内外对教学行为的研究从早期的经验主张到独立、深入研究,经历了漫长而又不间断的发展过程。近代的系统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联系,先后经历了“教师效能研究”“教师认知研究”和“教师生态研究”等三个提升阶段,分别建构了“过程—结果”范式、“认知—对话”范式和“情境—生态”范式[1]。当前,我国在教学行为理论研究上,侧重对教学行为的含义、分类、结构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就是针对解决当前课程实施中经常出现的理念与行为相脱节、课堂教学效率普遍不高的问题,揭示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的因果联系,指导课堂教学行为优化、高效实施。

      二、理论基础

      1.课堂教学行为对

      我们把课堂中一个教或学的行为和伴随发生的另一个学或教的行为统称为“教学行为对”(Instruction Behavior Pair,缩写成IBP)。郑长龙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在大量实践、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和完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并把它们划分成2大类(师主行为对和生主行为对),下设7小类(讲、问、展、控、思、动、交),共24种教学行为对(如表1所示)[1]。

      2.课堂教学行为链

      仔细深入研究课堂,会发现教学行为对的连接是分段的、有规律的。几个行为对完成一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彼此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节课教学行为序列中的一个链节。我们把为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具体化学教学任务单元而组合在一起的一连串教学行为对称作一个“教学行为链”(Instruction Behavior Chain,缩写成IBC)[2]。

      在实际化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行为链有5类:自主型(A型链)、交流型(B型链)、直答型(C型链)、自答型(D型链)和直授型(E型链)。从E型链到A型链,教师的控制程度逐渐减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渐增强。具体如表2所示[3]。

      3.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理论

      课堂教学系统的CPUP模型理论,是东北师范大学郑长龙教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课题组依据系统科学理论,在对近千节化学课进行课堂观察和实录分析的基础上建构的。CPUP模型理论指出:一节课堂系统(Class System,缩写成CS)包含若干个板块系统(Plate System,缩写成PS),每个板块系统包含若干个单元系统(Unit System,缩写成US),每个单元系统又包含若干个基元系统(Primitive System,缩写成PrS)。在基元系统中的一个基元活动(Primitive Activity,缩写成PrA)对应着一个教学行为链。基元活动是课堂中最小的教学活动,教学行为链是基元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4]。

      

      

      三、研究对象、方法与思路

      福建省晋江市普通农村中学初三熟手化学教师,女性,本科学历,从教11年,职称为中学一级。授课内容为初三化学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一堂校内公开课,执教班级为普通班。笔者利用统计分析法(SPSS11.5)、课堂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对所选取的样本课堂视频进行文字转录,根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进行研究版制作,统计教学行为对和教学行为链的相关数据(包括类型、时间、频次等),并对其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提炼出几点结论与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学行为对特征分析

      (1)教学行为对类别、频次、时长统计(见下页表3)。

      

      (2)教学行为对类型统计(见表4)。

      

      根据表4可以看出,学生“动”的次数最多,其次是教师的“问”,两者的总比例高达65.75%。这表明在本节实验探究课中,教师有意识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和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主要是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或动手操作的形式进行。教师“讲”的次数为49次,占总数的19.29%。这里面有引导、传授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学科特点,也有对学生回答的鼓励性、肯定性总结及评价。“展”的频次是21次,占总数的8.27%。说明本节课教师在教学设计、实验准备上做了较多工作,重视对实验的教学。“控”的次数是10次,只占总数的3.94%。这主要是因为本节课研究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实验探究难度、深度不大。学生的“思”和“交”次数分别是3和4,比例较小。这既有化学课堂普遍存在的特点,又跟本节探究内容有较大关系,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也没有自主探究,学生参与课堂的“动”主要在教师的“问”和“讲”中实现。在倡导生本教育的课堂中,我们要尽量增加“思”和“交”的次数,真正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参与课堂的程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统计(见表5)。

      

      通过对教学行为对所用时间统计分析,我们可看出教师与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根据表5所示,学生“动”所用的时间最多,其次是教师“讲”和“问”,接着是教师“控”和“展”,而学生的“思”和“交”所用时间比例太小。这一结论与教学行为对频次统计相对比,除了“动”在频次和所用时间上都是最多外,其他六项都有一定改变。这主要是教师虽然有设计让学生“动”的机会,但这些“动”大部分都是在教师的“讲”和“问”中进行,教师没有真正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探究。而教师的“讲”和“问”又出现表述重复、不简洁、不规范、问题指向不明、过于简单等问题,以至于学生“动”在表面,很多学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思考什么,只能盲目、机械地做实验,教学效果不佳,这可从课堂气氛、回答情况、反思总结中看出。在化学实验探究课上,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少一些低效的“讲”和“问”,多一些“思”和“交”,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4)师主教学行为对与生主教学行为对频次与时间比较(见表6)。

      

      根据表6所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师主教学行为对不管是在频次上,还是在所用时间上都明显高于生主教学行为对。这表明本节实验探究课主要是在教师管控下进行的,学生没有机会自主观察、思考及探究,没有深入合作交流、反思总结,教师主导下的学生活动显得很粗浅,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控下的实验探究效果不够理想。对实验探究课,要多创设实验情境,多加强合作交流、方案设计,改善学生参与课堂的方式和程度。

      2.教学行为链特征分析

      教学行为链分析是课堂教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学行为链特征的深入分析,可以为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及反思提供重要依据。

      (1)教学行为链类型统计(见表7)。

      

      通过对一节课的教学行为链频次的统计,可以清楚地看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根据表7所示,本节课共运用42次教学行为链,其中,“直答型”(C型链)次数最多,其次是“交流型”(B型链),接着是“直授型”(E型链),而“自答型”(D型链)和“自主型”(A型链)频次比例都较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较大的行为链(A、B和C型链)频次为33次,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次数的78.57%;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较小的行为链(D和E型链)频次只为9次,占整节课教学行为链次数的21.43%。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说明该节课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上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希望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来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要遵循的观察原则,体会化学学习中实验的重要性。

      (2)教学行为链所用时间统计(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教师运用“交流型”(B型链)教学行为链所用的时间最多,其次是“直答型”(C型链),教师的“直授型”(E型链)和学生的“自主型”(A型链)所用的时间相差不多,而教师的“自答型”(D型链)所用时间最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较大的行为链(A、B和C型链)在整体上投入大部分时间,所用时间总和为2019s,占整节课教学时间的86.91%,说明本节实验探究课在实验方案设计、动手实验探究的时间安排上,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试图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构本节课的核心知识。这一结论与教学行为链类型特征分析结论相吻合。

      (3)教学行为链教学进程分布(见图2)。

      

      从图2中可以看出,教学行为链类型的分布大致呈锯齿状,教学活动中各种类型的行为链是交错运用的;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直授、提问引导下进行的,学习活动多样,学习过程紧凑。在17min~19min时,教师还设计“自主型”行为链(用火柴梗设计实验对比蜡烛三层火焰的温度高低),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积极性。在课堂快结束时,出现一段“中位平坡”现象(即持续运用“直答型”行为链),教学方式和活动单一,教学效率下降,在课堂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中要尽量避免。

      五、结论与建议

      根据课堂教学系统CPUP模型理论,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对和行为链的特征分析,并结合课堂教学视频和文字实录,得出如下教学行为特征:

      (1)课前备课充分,重视对实验的教学,熟手教师在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中会更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本节课出现的教学行为对和教学行为链涵盖了所有种类,教学活动形式多样。

      (2)学生的“思”和“交”不管是在频次上,还是在所用时间上都远远不够,这说明学生的“动”都是在教师的“问”和“讲”中实现。并且,教师的“讲”不够简洁、规范、富有启发性,“问”不够明确、深入、富有调动性。这样虽然从教学行为链特征分析上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程度较大的行为链在频次或所用时间上比例很大,表面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程度高,但仔细分析每个教学行为对,会发现师主教学行为对占多数,学生实验探究主要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学生探究自主性不够,实验探究的深度不够,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如,本节课前的引入部分与探究内容联系不大,衔接不够理想;探究、问题指向不够明确,学生有出现盲目、机械地做实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不够高涨;探究和思考问题过于简单,通过实验就可直接回答,无须故作讨论;学生掌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对“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的掌握还不够透彻。

      (3)在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特征时,既要认真分析课堂教学行为链特征,了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又要深入分析课堂行为对特征,全面掌握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分析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1)在化学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要积极创设平台,加强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协作精神,提高交流和探究能力;要尽可能降低“讲”和“控”的次数和时间,增加“思”和“交”的次数和时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在讲清实验目的、内容和适当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现场精彩表现给予肯定,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性资源,并适当拓展延伸,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如寻找火柴梗的替代品、探究蜡烛燃烧产物实验的改进、探究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的成分等。

      (2)熟手教师课堂讲授要精炼、规范、科学,提问要指向明确、难易搭配、引人思考,评价指导要及时、到位、公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腾出更多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自我总结反思,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熟手教师要认真了解课堂教学行为对和教学行为链的特征,课堂上多运用高水平教学行为链,多投入一些时间在高水平教学行为链上,多关注每个行为链实施质量的提升,优化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整体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促进熟手教师专业化发展。

      (4)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要注意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掌控:目标清晰、学情熟悉、过程明了、预设生成的教学设计,足够吸引、侧重分明、节奏紧凑、过渡自然的讲授与指导,方便探究、便于假设、善于归类、富有逻辑的提问与评价,意图明确、过程连续、形式多样、效果显著的活动与互动,善于唤情、学会暗示、懂得冷却、富有机智的管理与控制,目的清楚、数量合理、难度适中、内容趣味的练习与反馈。

标签:;  ;  ;  

从新视角看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_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