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吴兰芳

黑龙江省伊春市新青区人民医院 153036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应用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时,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全身麻醉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照组,椎管内麻醉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试验组,对比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以及MMSE评分各项指标。结果 对比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试验组各项指标均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1h、3h、6h MMSE(精神状态简易量表)评分,试验组各时间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骨科手术中,椎管内麻醉相较于应用全身麻醉,应用安全性更高,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药用量也比较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

在骨科的患者中,老年人占有较大的比例,特别是随着全社会老年人数量的增长,骨伤患者中老年人逐渐增多,在临床中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不过在年龄增长的同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会逐渐降低,加之手术的麻醉时间较长,手术后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不佳等状,会影响术后分恢复效果[1]。现如今椎管内麻醉被越来越多的应用,而且取得优异的效果,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其与全身麻醉在术后精神状态和认知功能方面的影响,展开了本次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定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选取在此期间收治的6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全身麻醉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参照组,包括男20例,女1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2.5)岁;体质量56~74kg,平均(60.5±6.5)kg。椎管内麻醉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试验组,包括男21例,女9例;年龄60~82岁,平均(70.5±2.8)岁;体质量56~76kg,平均(61.5±6.5)kg。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对此研究知情同意。试验组与参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实施椎管内麻醉,从L3-4间隙穿刺,16号硬膜外穿刺针达到硬膜外腔后,再使用5号腰穿刺针刺入蛛网膜下腔。回抽清亮脑脊液后,推入盐酸布比卡因约10mg(浓度为0.375%,具体配方为0.75%盐酸布比卡因1.3ml,脑脊液稀释至2.5ml,置入硬膜外导管3~5cm)。术中根据情况硬膜外追加1%的利多卡因。术后使用舒芬太尼1.5~2.2μg/kg,及伍用止吐药进行静脉止痛泵止痛,给药泵注速度为2ml/h。

参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给予丙泊酚1.5~2.0mg/kg、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31.5~41.5mg/kg联合咪唑安定0.05mg/kg进行麻醉,接入麻醉通气机,调节氧流量为1L/min、潮气量为8~10ml。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临床指标,包括: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术后睁眼时间、手术时间。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1h、术后3h、术后6h,使用MMSE(精神状态简易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如果手术后得分比手术前低>2分,表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比较:试验组各项指标均小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MMSE评分

试验组术前MMSE评分(27.6±1.3)分,参照组术前MMSE评分(27.1±1.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h、3h、6hMMSE评分分别为(24.3±1.5)分、(25.3±1.6)分、(26.8±1.5)分;参照组患者术后1h、3h、6hMMSE评分分别为(19.3±1.8)分、(22.3±1.4)分、(23.8±1.4)分。试验组术后1h、3h、6hMMSE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24h,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病的产生有着较为多样的因素,病发后一般均会存在行动不便、自理能力降低等状况,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了让患者能够快速恢复健康,满足手术指征后会及时实施手术治疗[2]。骨科手术中需要进行麻醉,对神经传导功能进行暂时性的抑制,让患者暂时性的失去知觉,降低手术中的痛苦感,也能降低手术中的生理应激反应,确保手术顺利展开,但是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药物剂量等,不仅影响着麻醉效果,如果使用不当还容易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让术后患者出现肢体、认知等功能障碍,特别是老年患者,发生率会更高[3]。所以,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选取合理的麻醉方式,以便手术顺利展开,避免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状态。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试验组老年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结果显示,椎管内麻醉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减少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对减少手术时间、术后睁眼时间有重要作用。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1h、3h、6hMMSE评分,椎管内麻醉术后1h、3h、6hMMSE评分均低于全身麻醉,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椎管内麻醉是在患者的硬膜外腔或蛛网膜下进行药物注射,对脊神经根起到阻滞效果,从而抑制其控制区域的神经传导,在临床中适用于头部以下的手术中,和全身麻醉相比较,患者手术中意识清晰,能够表达自己的不适感,有效降低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而且术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较低;而全身麻醉主要是静脉给药,对交感神经刺激较大,患者过量分泌儿茶酚胺,出现术后心率加快、血压上升的表现,且术后患者清醒时间较长,各种不良反应症状较重,预后较差。椎管内麻醉对比全麻具有优点,麻醉药物用量小,麻醉效果显著,药物半衰期短,在体内代谢快,骶神经阻滞完善,且麻醉时间和阻滞平面水平可经人为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全身麻醉技术使用于人体已经有150年的历史,而在老年骨科手术中,椎管内麻醉相较于应用全身麻醉,应用安全性更高,对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认知功能影响较小,麻醉药用量也比较少,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瞿巍巍, 王志云, 黄培. 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师杂志, 2016, 18(3):453-455.

[2] 张玫, 马中原, 周愚,等. 不同麻醉及术后镇痛方式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误诊误治, 2016, 29(10):97-100.

[3] 郭晓丽, 蒋敏, 李海波,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26):5106-5108.

论文作者:吴兰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论文_吴兰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