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预后探讨论文_刘慧

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预后探讨论文_刘慧

刘 慧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妇幼保健院儿科 415101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并对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和预后进行探讨,为小儿热性惊厥的治疗及预防等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56例首次发作热性惊厥患儿的初发年龄、性别、发作时体温、发作类型、家族史、原发疾病、脑电图改变、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经过有效控制和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癫痫、智力障碍后遗症发生,无死亡病例发生,复发81例。结论:引起小儿热性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有效降温,止惊,保护脑细胞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均衡,增强患儿体质,积极防治,早期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发生,预防后遗症发生很关键。

【关键词】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预后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发作性神经系统疾病,各国家地区发病率不一,大约在2%~14%之间[1]。目前在热性惊厥的诊断和治疗上观点不一,争议较多的是关于FS的定义及预防性治疗药物的选择及用药指征,FS复发及转变为癫痈的高危因素[2]。

本文回顾性分析356例F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我院FS的临床特点、FS的复发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笔者从2012年4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热性惊厥的患者356例,体温均为38℃以上病例。表现为突然发作,意识障碍,双眼凝视,头向后仰,双眼上翻或斜视,面色青紫,全身或局部肌肉抽动,发作时间少于lOmin,惊厥持续者会影响患儿呼吸。其中男197例,女159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ld,年龄(4.3±5.1)岁;上呼吸道感染247例约占69.38%,气管炎26例约占7.30%,肺炎60例约占16.85%,肠道感染8例约占2.25%,化脓性扁桃体炎8例约占2.25%,7例为中耳炎约占1.97%。2次发作以上9例约占2.53%,持续时间在30s~10min,智力障碍和肢体活动受限后遗症无1例发生。

1.2 方法

1.2.1 辅助检查

①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轻一中度升高275例;②尿常规尿红细胞及尿蛋白+.~+32例;③便常规见红细胞7例;④2例脑电图提示轻冲度异常;⑤26例做头颅CT和2例核磁共振均正常;⑥41例作脑脊液检查压力及生化均未见异常。

1.2.2 治疗方法

①维持呼吸道通畅,松开衣领;平卧位或侧卧,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及呕吐物误吸进气管,以免窒息发生。必要时吸痰,在上下牙齿间垫上敷料包裹的压舌板,防止咬伤舌头,但在抽搐或牙关紧闭时不可用力撬开,防止损伤牙齿。

②药物治疗,迅速止惊,首选地西泮,剂量每次0.5~lmg/kg,肌内注射或开通静脉通道后立即静注地西泮0.1~0.3 mg/kg,一次总量儿童不超过10mg,婴儿不超过3mg;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抽搐情况及呼吸频率,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如有意外发生立即停止静注,并做好抢救准备。

③止惊的同时迅速降温,保护脑细胞,避免持续受损,防止反复惊厥的发生,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对症疗法:颅压高者给20%甘露醇2.5~5mL/时,加地塞米松(0.3~0.6mg/kgā次)、呋噻米(起始按每千克体质量每天2mg),静脉快速滴注或静注。惊厥时间长者伴有代谢性酸中毒者,适量给予碱性液、钙剂、以及脑细胞营养液如:ATP、辅酶A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此外应积极寻找病因进行针对性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有惊厥复发者或倾向者,间断给予患儿地西泮片,预防治疗,尤其是体温升高前和发热时提前给予地西泮并降温。

2 结果

本组患儿入院后控制惊厥、退热及对症处理,并及时治疗原发病,全部治愈出院。出院后电话随访首次热性惊厥后81例再次发作,其中复发1次者69例,2~5次者8例,5次以上4例。复发患儿中有热性惊厥或癫痫家族史51例,无家族史的有30例,有4例转为癫痫。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热性惊厥的发生与初发年龄有密切关系。本组热性惊厥首次发病的年龄的最高峰在1~3岁之间216例,占60.67%,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②脑组织中神经兴奋-抑制性递质的传递和酶活性处于不稳定状态[3]。高热惊厥发作时体温升高,一般>38.5℃时出现惊厥,惊厥的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有关。体温骤升时的惊厥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在发热一段时间后惊厥的发作次数。惊厥的发生年龄恰好是小儿各种感染的好发年龄,

本组病例中原发病为上呼吸道感染247例,占69.38%,说明上呼吸道感染是FS的主要病因之一,预防呼吸道感染是防止惊厥的关键,对于6个月~3岁的发热患儿,当体温≥38.5℃,特别是有家族史时,应尽快采取措施降温,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惊厥的发生。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但发作次数多、持续时间长者可造成脑损害,部分可转化为癫痫。

首次高热惊厥后有22.75%复发,复发的高危因素:①亲属中有家族史。②发病年龄小(1岁以内)。③发作时间长(>15min)。④首次发作类型为复杂型。⑤发热1h内出现惊厥及惊厥后才出现有发热。本组复发患儿中有家族史的占62.96%,说明家族史是热性惊厥复发及其转归的高危因素。

热性惊厥是完全可以预防的,首先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及避免感染和发热。体温升高的速度影响惊厥的发生,体温上升快而高时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5℃应立即降温,物理降温比药物降温更快、更有效。热性惊厥患儿首先处理给予水合氯醛或地西泮灌肠,同时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是否服用抗惊厥药物预防热性惊厥目前仍有争论。

由于大部分家长对SF 认识有限,常造成家长恐慌、焦虑,应在治疗的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告知该病的特点,发病年龄,相关危险因素,正确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发热时的处置、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哪些情况需要医学干预及SF的预防方法等知识,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家长,指导正确预防用药,减少复发次数,正确的指导可以促进医患关系,增进医患配合,避免家长过度紧张和焦虑。

参考文献:

[1]钱毅.小儿热性惊厥复发高危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3):3781.

[2]刘宏阁.小儿高热惊厥9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6(24):240.

[3]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32(6):366-368.

论文作者:刘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和预后探讨论文_刘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