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论文_白红利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论文_白红利

平昌县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四川平昌 636400

摘要:“互联网+”推动了众多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为城市的未来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基于此,本文就“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展开探究,简要介绍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进一步对“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化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贯彻“软硬一体”的技术核心、拓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强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隐私保护力度。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城市;能源互联网

前言

智慧城市建设能够引领城市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对提升社会整体的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等,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科学技术是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基础与重要动力,在“互联网+”背景下,强大的科技支撑,能够对以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进行高效解决,从而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与质量的综合提升。

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全面分析我国150个以上城市的建设案例,发现绝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都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缺乏对城市经济、生态、文化等发展的系统思维与长远眼光,顶层设计存在较大缺陷;其二是对智慧城市建设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单纯的将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建设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忽视了以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便利的核心目标。而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多与政府追求业绩、IT企业追求利润等有关,过于重视硬件建设的不良现象,导致智慧城市建设水平难以提升。为此,贯彻“软硬一体”的技术核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高效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不科学、IT行业推进手段单一等问题。

另外,“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才储备不足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性受到一定局限。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虽显著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效率,但由于技术方面的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信息资源越是集中,风险隐患爆发带来的后果也就越严重,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加强对隐私保护的研究力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贯彻“软硬一体”的技术核心

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智慧城市建设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在技术应用方面,应贯彻“软硬一体”的技术核心。实际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对信息基础设施、云平台与应用系统等进行规划布局,有实践显示,以此为前提的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解决了政府职能办公、公共管理服务的效率问题[1]。其次,对于以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建设理念与现象必须进行整改,在重视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中心建设的同时,还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理念与技术,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人文环境建设、数据资源整合以及人才资源丰富等。

贯彻“软硬一体”的技术核心,需要相关管理与实施人员,正确认识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并不是单一的技术问题,改变各个领域的应用系统普遍存在的碎片化现象,快速推进智慧城市的基础性与关联性项目建设,避免建设过程中出现资源大量浪费的现象。在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需要同步进行科学技术创新与应用、新平台与新系统的构建、组织机构建设、信用体系完善、资源与文化创新等,从而形成并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的完善建设,需要正视软环境的作用,并充分利用其应用价值,为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为此,可进一步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进行智慧城市软环境评估考核,为指挥城市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拓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范围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与其他技术进行结合创新,能够显著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目前,较为先进的能源互联网技术,就是互联网技术与能源技术有机结合的结果,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了显著作用。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目标,就是促进城市经济与发展模式的转型,而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转型,促进新型城市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保证城市产业链条的稳健运行。

例如,某市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能源互联网技术,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能源,极大的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能源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下,进一步推动了高新电子类产品与电气化设备的广泛应用,“以电代煤”、“以电带油”等技术的应用,对相关终端的能源消耗进行了有效优化,电能消耗的比重显著提升;而智能家居等理念与产品,也逐渐渗透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城市公共网络平台的建立,为城市整体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在能源互联网的作用下,社会环境与生产环境等得到了显著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能源资源的利用率,为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全新方向。

能源互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要重视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以清洁能源基础,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形式,将其与电网相接,进行并网工程建设,如此便能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智慧城市建设成本,还能够保证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以绿色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智慧城市建设,应重视对城市交通这一环节的优化建设。当前,我国的电动汽车正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推广,结合能源互联网,对电动汽车的充电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利用大数据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全面收集建设地区的主要推广车型、应用反馈等实际情况,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与分析,从而在适当规划充电站数量,并进行合理布局。在充电站建设期间,将充电设施与清洁能源进行有效连接,能够显著降低城市交通对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保证智慧城市的绿色发展。

(三)强化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隐私保护力度

以某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调研结果为基础,探究智慧城市建设中,隐私保护力度的强化策略,最终,提出了一种“五维模型”,分别从身份隐私、查询隐私、位置隐私、轨迹隐私、所有者隐私的角度出发,明确各个层面的主要风险环节,进而充分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优势,对其进行有效解决[3]。其中,身份隐私保护这一维度,在所有类型的智慧服务当中都应加以重视,利用当前较为成熟的视频监控隐私保护技术与匿名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身份安全;在查询隐私保护这一维度,相关风险主要存在于智慧泊车系统、公共自行车服务、便捷充电服务等基于位置的服务当中,利用检索保护工具,或由可信任的第三方介入,不仅能够实现查询隐私保护,还能简化相关系统及应用的后续管理;对于位置隐私来说,相关风险不仅存在于一些基于位置的服务当中,视频监控当中也存在一定的隐私暴露风险,风险的防范,可以利用视频监控隐私保护技术、匿名技术等,建议可信任第三方的介入,这对强化管理力度与管理效果十分有利;涉及到轨迹隐私的智慧城市建设环节,包括视频监控、医疗信息、RFID阅读器、智慧图书馆、资讯亭等,通过匿名技术、RFID隐私保护技术,能够起到强化轨迹隐私保护力度的效果;所有者隐私保护的强化建设,需要事先明确智慧图书馆、医疗服务中心、智慧城市数据库等主要的风险环节,从而充分利用数据扰动、分布式数据挖掘等技术,达到预期保护效果。

“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从技术上考虑城市内部融合的一体化平台建设,还应进一步从管理上着手,对资源共享与避免重复建设进行有效强化。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信息的标准化是确保隐私安全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开发智慧服务,还是应用或维护智慧服务,都应以信息化的标准与规范为基础,形成统一的交换协议与数据规范,当智慧服务中各个单元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之后,整个智慧系统的升级与改造会更加容易,可扩展性也将显著增强,可及时融合各类新型技术,对智慧城市的长远发展十分有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对促进绿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相关分析,明确以往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显露出的问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应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楚金华.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智慧城市建设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06):55-63.

[2]吕淑丽,薛华,王堃.智慧城市建设的研究综述与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04):53-57.

[3]张龙.智慧城市构建中媒介融合的数据化协同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白红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  ;  ;  ;  ;  ;  ;  ;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论文_白红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