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论文_赵川 蒋远明( 通讯作者) 杨凤 唐坤伦 王容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论文_赵川 蒋远明( 通讯作者) 杨凤 唐坤伦 王容

赵川 蒋远明( 通讯作者) 杨凤 唐坤伦 王容( 遂宁市中心医院感染科 四川遂宁 6 2 9 0 0 0 )

【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 年~ 2006 年住院的22 例流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儿童,感染的病原为C 群脑膜炎奈瑟菌。具有典型临床表现,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多。所有病例均选用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进行抗菌治疗,全部救治成功。结论:流脑的病原培养阳性率都极低,对于流行季节出现一定数量的典型儿童病例,要及时行血常规及脑脊液相关检查。早期诊断及有效抗菌治疗是治愈患者的关键。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奈瑟菌 脑脊液【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clinical features of ECM. Methods We analyze retrospectively the clinical data of 22 patients diagnosed as ECM hospitalized from 2005 to 2006.Results Patients were children and pathogen was diplococcus intracellularis group C. All patients had typic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ost cases were light and common types. All cases wereselected jointly ceftriaxone for penicillin antibiotic therapy, all treatment success. Conclusion Culture positive rates of ECM pathogen were very low. During the epidemic season, blood and CSFwere detected in the children's cases with typicall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Early diagnosis and antimicrobial therapy was the key to cure patients.【Keywords】ECM diplococcus intracellularis CSF【中图分类号】R5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132-02流脑是一常见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但临床工作中通过试验室确诊流脑仍有一定困难,易引起误诊或漏诊。我科2005 年12 月27 日~ 2006年2 月20 日共收治22 例流脑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有22 例均为住院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台杨绍基主编《传染病学 ( 第六版) 的诊斯标准[1]。男18 例,女4 例;年龄6 月至18 岁,以13 至15 岁的学龄儿童发病数最多(占13 例),平均13.32 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病季节为冬春季,绝大多数病例集中在1 月份(19 例,占比86.4%)。

1.2 临床表现 22 例患者急性起病,均有发热、头痛症状,其中高热3 例;其中剧烈头痛6 例,头晕10 例;呕吐16 例,每日发作2-8次不等,喷射性呕吐3 例;意识障碍4 例;抽搐1 例,多发生于病程1-2d,每次1-2m i n,每日1-3 次;脑膜刺激征阳性7 例,病理征阳性1 例。根据病情临床分型:轻型12 例,普通型8 例,暴发型2 例,其中休克型1 例(心率160,血压低于90/50mmHg)。

1.3 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19 例白细胞总数升高,1.3X109/ L ~ 3.8X109 / L,所有病例中性白细胞比率均高于正常79.2% ~94.74% , (2) 脑脊液检查: 所有病例脑脊液均提示化脓性脑膜炎改变(脑脊液浑浊,白细胞数高于500X106 / L,以中性白细胞为主,蛋白质升高,糖及氯化物降低),其中两例涂片查见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另有2 例脑脊液标本经省C D C 细菌所用进口快速诊断凝胶检测为C 群脑膜炎奈瑟菌。

2 治疗及转归2.1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给予抗生素治疗,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疗要点》选择在炎症情况下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青霉素联合头孢曲松治疗(青霉素20 ~ 40 万单位/ K G . D,每8 小时1 次,头孢曲松100MG/KG.D,每12 小时1 次。),普通型及轻型病例总疗程1 周。

对于暴发型病例,1 例脑膜脑炎型,除使用标准的抗菌治疗外,同时积极地脱水降颅压,防止中枢呼吸衰竭;1 例休克型的病例给予积极补液、扩容、纠正酸中毒等治疗。

2.2 转归所有病例均救治成功,普通型及轻型病例均在3 ~ 5 天内症状明显缓解,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均未留下明显后遗症。

3 讨论脑膜炎双球菌根据其抗原性不同共分为13 个血清群,其中以A、B、C 群最常见。我院此次流脑患者感染的病原最终鉴定是C 群脑膜炎奈瑟菌,是四川省首次出现C 群流脑流行。本此流脑疫情呈现典型的聚集性;发病季节正好处于冬春季,较以往报道的高峰季节有所提前;年龄集中在13-15 岁,较全国来说(以5 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 个月至2 岁的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本组病例主要通过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脑脊液涂片及血清免疫学检查明确诊断。而脑脊液培养阳性率低,主分析考虑是脑膜炎双球菌常产生自溶酶,在体外易死亡;同时脑膜炎双球菌对干燥、寒冷及常用抗生素极为敏感(多数患者取脑脊液标本前往往在院外已用过抗生素治疗),故本次疫情所有病例均未培养出脑膜炎双球菌。

临床表现均符合典型流行怀脑脊髓膜炎的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头痛症状,发热以中度发热为主,高热病例少,热程相对较短。

2 例暴发型患者中1 例脑膜脑炎型有明显高热,出现抽搐、昏迷表现躯体有瘀斑。皮肤瘀点瘀斑对于流脑来说具有特征性,以往报道多数病人会出现皮肤瘀点瘀斑(其中普通型占70%-90%)但本组患者仅有点2 例患者出现,肤瘀点瘀斑,是否跟C 群脑膜炎双球菌有关值得探讨。虽然流脑确诊的金标准是细菌培养,但无论是血培养这还是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都极低,而进口快速诊断凝胶检测又不能在临床全面普及,故临床诊断诊断主要是依据流行季节、典型表现,以及血常规、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因此对于流行期间具有典型表现的患者,除完善病原学的相关检查外,脑脊液的常规生化检查尤为重要。

流脑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治疗,应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目前仍是对脑膜炎双球菌高度敏感的杀菌药物,虽然青霉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加大剂量能在脑脊液中达到治疗有效浓度。头孢曲松对脑膜炎双球菌抗菌活性强,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在针对病原治疗方面,我们联用青霉素及头孢曲松治疗,结果也显示疗效确切,包括暴发型病例在内的所有病例全部救治成功,并无1 例患者留下明显的后遗症。

参考文献[1] 陈仕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杨绍基,任红主编 传染病学. 第7 版. 北京市: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01-206[2] 韩茂昌, 陈德惠, 宋光军, 等. 滁州市2004-2005 年C 群流脑流行特征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6,12(2):85  86,92.[3] 龚健, 李翠云, 曾俊, 等. 一起由C 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J]. 广西预防医学,2002,8(5):276  278.

论文作者:赵川 蒋远明( 通讯作者) 杨凤 唐坤伦 王容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4

标签:;  ;  ;  ;  ;  ;  ;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2论文_赵川 蒋远明( 通讯作者) 杨凤 唐坤伦 王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