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递特色小镇—原“西递1047”项目改造升级论文_顾苗龙

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021

1.1项目背景

1.1.1聚焦西递

作为国内唯一的田园村落文化遗产地和历史遗存最完整、最丰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西递具有发展遗产小镇的区域条件及资源特色条件。

西递于2000年11月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宏村一同以皖南古村落的名义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突出普遍价值体系: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格局及精致的建筑装饰艺术。950年历史的西递村现有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祠堂3幢、牌楼1座、古民居224幢,在徽州的诸多村落中,建筑的存量最大。

西递为徽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西递现有国级非遗2项,省级非遗5项,市级非遗3项,县级非遗7项,其中徽州楹联匾额、徽州三雕最为特色。17项非遗占黟县非遗的70%,作为一个村落非遗集聚度非常高。

1.1.2项目概况

“西递•驿”项目,即原“西递1047”项目,是由原城镇化“商贸街”型地产项目转型为城镇化进程中“旅游目的地”美好生活消费型项目。“西递•驿”项目从最初征地算起,开发周期已超十年,种种原因造成迟迟不能开业运营,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物业卖物业”的传统房地产思维,出售街区物业给缺乏营销能力的小业主,最终造成小商乱局,项目停滞。

依托金融资本的投资优势,整合旅游运营专业团队,创意和培育新的休闲度假旅游IP和新的吸引核心,改变西递景区孤军奋战的旅游接待现状和对门票经济的依赖性,培养新的旅游增长极,促进黟县旅游品质向美好生活的高度更进一步。把“西递•驿”项目打造成为黟县旅游新名片。

“西递•驿”项目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递镇石小线南侧,离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仅800米。根据《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西递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保护区、控制建设区、环境协调区。本项目紧邻但位于建设控制区及环境协调区之外,虽不受保护规划条件限制,但建筑形式、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等方面的控制仍符合传统风貌“西递•驿”项目分为三期用地,总用地面积为77068.92平方米,其中一期用地面积为45537.98平方米(约68.31亩),二期用地面积为16438.07平方米(约24.66亩),三期用地面积为15093.17平方米(约22.64亩)。

现状规划图

1.1.3场地现状

本项目原为“西递1047”商贸街项目,此次设计目标为通过策划、规划、改造等手段将其提升为旅游目的地型特色小镇。

本项目既有建筑一期共有30幢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为35217.33平方米,二期共有7幢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约为5157.16平方米,合计40374.49平方米。通过拆除、新建及改造,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2349.19平方米。

1.2设计依据

1.《黄山市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

2.《安徽省黟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3.《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1.3策划定位

1.3.1设计目标

“文化自信,体验为王”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地及徽州文化,结合黄山市场和公众消费需求,打造互补西递古镇文化体验的精品化出口,成为更好的徽州文化名片。

现状照片

1.3.2项目定位

“场景式景区,景区式生活”

为寻求差异化旅游体验,策划深度挖掘西递文化IP,创新田园场景体验模式,打造“场景式景区,景区式生活”,建设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居家生活、农庄耕作为一体的“全龄段、全时段”生活小镇,并寻求与西递古村落联动、统筹规划发展,打造成为具有示范性的田园旅游度假目的地,作为自然古村中的现代生活延续。

“西递•驿”项目是一个坐落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范围内的徽文化生活空间;是一个专属于游客的活动空间,将让每一个到访游客产生美好的印象,留下一个徽州记忆;是一个包容和开放的,丰富多彩的夜西递。

1.3.3功能定位

“西递古镇新联动+徽州文化新窗口+乡野休闲新场所”

通过丰富完善的深度旅游体验,与西递古村落形成差异化互补,联动西递盘活游客存量,让游客停下来、住下来,并通过强目的性拉动打造游客增量;通过丰富纯粹的文化体验和完善的文化认知渠道,将项目打造为体验展示徽州文化特色的新窗口;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体验载体,将文化资源提炼转化为体验内容,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开发,打造乡野休闲新场所。

1.3.4业态策划

四大业态类型:“偏安雅居”+“乡野农趣”+“人间百味”+“散乐百戏”

偏安雅居分为两大主力业态,即“精品酒店”和“贾儒客栈”。“精品酒店”以偏向中高端的度假酒店为主,“贾儒客栈”以文化为主题设置“徽商主题客栈”、“匠人主题客栈”等主题类客栈。

1.4规划设计

1.4.1两大区域划分

充分考虑项目现状的空间布局,将项目用地划分为两大功能区域,即“停车场封闭区域”及“泛景区封闭区域”。停车场封闭区域利用项目西侧原有三期用地作为项目的主入口,通过大小客车的分区停车组织场地的车行交通;通过入口水面的景观设计将两大区域有机整合串联,在两大区域交界处设置游客服务中心作为泛景区封闭区域的开端序列。

1.4.2五大功能板块

根据项目的业态策划及功能定位,分别设置“接驳功能区”、“游客服务区”、“客栈民宿区”、“商业餐饮区”、“精品酒店区”五大功能板块,同时贯穿五大功能板块设置两大主题体验流线,即“徽州文化践学线”及“徽州品味生活线”。

接驳功能区——生态停车

分区特征:项目停车场入口,是项目与石小线连接最便捷的区域,属于未来高铁噪音干扰辐射区,无过多利用价值。

规划业态:打造西递最美生态停车场,满足停车需求

实现目的:完善项目停车功能,拉动游客在此停车,强有力地改变现有旅游路径。

游客服务区——银杏迎客

分区特征:景区主入口,商业展示性好,可达性好,停车配套条件最优越,消费便捷程度最高。

规划业态:游客服务中心、特色餐饮主力店、景观运营管理办公等,主要承担形象展示功能,并可承担一定的演艺功能。

实现目的:聚集人气,提升形象,设置银杏树阵成为入口形象展示区,成为网红打卡地。

商业餐饮区——徽乐生活

分区特征:项目腹地,建筑密集且大多分割较小,建筑单体多为二至三层,街道尺度大,内部水系可作为自然分隔。

规划业态:规划非遗小吃街、特色餐饮、徽州文创等主题性较强的亮点业态进行带动,利用舞台演出固定剧目,并在街区内打造浸没式演艺,增添人气。

实现目的:适合全年龄段客群参与,深度体验徽州非遗民俗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乡野气息。

民俗客栈区——溪谷小住

分区特征:靠近石小线,以水系分隔,景观资源好。

规划业态:主要打造主题体验+客栈跨界业态,部分建筑一层可用作较为安静的体验、零售业态,二三楼作为客栈客房部分。

实现目的:增加客房量,可打造不同主题客栈民宿,增强游客居住体验感。

精品酒店区——桃源雅居

分区特征:背靠山脉,内部有水系,私密性较强,临近停车场,入住便捷

规划业态:打造西递范围内最具格调的高端酒店

实现目的:完善和提升西递区域的度假服务功能及品质,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5空间推演

局部拆除既有建筑,梳理交通组织流线

按照功能划分街区,构建不同空间秩序

局部节点加建扩建,根据功能塑造空间

打造节点强化界面,廊桥相连围院造园

设计通过重新策划、规划、改造升级等手段将其提升为旅游目的地型特色小镇,成为西递小镇新的名片,必将成为世界世界文化遗产旁的璀璨明珠。

论文作者:顾苗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2

标签:;  ;  ;  ;  ;  ;  ;  ;  

西递特色小镇—原“西递1047”项目改造升级论文_顾苗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