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治疗仪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疗效的影响因素论文_赵颖 张勋

赵颖 张勋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石家庄市 050051)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疗效的相关因素,为突发性聋患者耳鸣的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1至2015~2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鸣治疗仪治疗。结果 耳鸣疗效与耳鸣程度、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均无明显相关性,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患者就诊时间有一定相关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鸣疗效与耳鸣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听力损害程度无关,与患者就诊时间有关,越早就诊患者耳鸣疗效越好。耳鸣治疗仪是治疗耳鸣的新型仪器。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耳鸣;疗效;耳鸣治疗仪

【中图分类号】R764 文献标识码:A

突发性耳聋(sudden 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是指突然发生的、无明显诱因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 以上,常伴有耳鸣、眩晕、耳胀满感等症状,可在数分钟到3 d 内达到高峰,一般多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1]。发病时可伴随或不伴随眩晕、耳鸣、恶心呕吐、耳闷胀感等症状,并只有第八对颅神经受损,并无其他颅神经的损害。

耳鸣是突发性聋(以下简称突聋)最常见的伴发症状,甚至可以成为不少突发性耳聋患者就诊时唯一的临床表现[2]。不少患者突聋治愈或好转后耳鸣仍长期存在[3],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可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治疗且病案资料完整的60例突聋伴有耳鸣的患者,通过专科、声导抗、听性脑干电位、颞骨CT等检查排除中耳及蜗后占位病变,均满足以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且伴耳鸣;②年龄≥12岁;③发病至治疗干预的间隔时间≤14天;④愿意接受且能够配合完成治疗前后的耳鸣问卷调查。

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8~61岁,平均39±4.19岁,其中轻度聋11例,中度聋45例,重度聋4例;平坦型听力16例,上升型22例,下降型18例,全聋型4例;1级耳鸣11例,2级耳鸣24例,3级耳鸣19例,4级耳鸣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天内17例,1周内28例,1~2周内15例。

1.2研究方法

1.2.1听力损失的判断标准及听力曲线的分型:听力以0.5、1.0、2.0、4.0 kHz的平均气导阈值为依据,将听力损失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级。听力曲线类型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平坦型(0.5、1.0、2.0、4.0 kHz的平均气导听阈≤90dB),不规则型(包括峰型、谷型)及全聋型(0.5、1.0、2.0、4.0kHz的平均气导听阈>90dB)。

1.2.2耳鸣响度分级:0级:无耳鸣;1级: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2级: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3级: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4级: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碍;5级: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6级:由于严重的耳鸣患者有自杀倾向。经耳鸣调查表统计,两组均无5、6级耳鸣响度的患者。

1.2.3治疗方法及判定标准: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纤、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及高压氧、针灸等综合治疗,同时应用耳鸣治疗仪,疗程约2周。

耳鸣疗效评定根据《耳鸣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案)》,进行疗效分级,痊愈:耳鸣消失,伴随症状也完全消失;或在所有时间里完全适应;显效:耳鸣明显减弱达到1/2以上,伴随症状也明显减弱1/2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80%的时间里达到了适应;有效:耳鸣减弱1/3,伴随症状减弱1/3以上;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50%的时间里达到了部分适应;无效:耳鸣症状不变或加重;或不管耳鸣响度怎样变化,在所有时间里仍不适应。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4]。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耳鸣的总有效率为81.7%(49/60),较我院以往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好。耳鸣疗效与耳鸣程度、听力损害程度及听力损害类型无明显相关性(见表一,表二,表三),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耳鸣疗效与患者就诊时间有关,就诊时间越短,耳鸣总有效率越高(见表四),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一 不同耳鸣程度耳鸣恢复情况(P>0.05)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娱乐文化生活的多样性,突发性耳聋

耳鸣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如果不及时采用有效方法治疗可能会严重损害听力[5]。现行的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听力损失的恢复与否和恢复程度是其疗效分级标准的唯一依据,然而突聋患者中,不乏经治疗后听力改善甚至痊愈但仍后遗耳鸣甚至耳鸣毫无改善的患者。

耳鸣作为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由于患者对疾病的耐受性不同,即便同一耳鸣响度,不同的患者感受亦是不一样的。因此,至今,尚未发现一种可以客观评估耳鸣程度的检测方法。如何客观有效地对耳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仍然存在很大分歧。我院采取耳鸣主观评级法对耳鸣程度进行评定,通过对耳鸣响度、持续时间、对患者工作和生活所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将耳鸣程度分为6级,具有易于掌握、可行度高、可操作性强的重要特点。

耳鸣的治疗方法迄今为止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既往单纯用药物治疗,疗效不一,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耳鸣治疗仪是将现代听力学研究成果和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善结合,依据电生理学原理研制而成,是一种治疗耳鸣的新型仪器。该治疗仪根据电声转换原理,采用微电脑控制,操作方便,内存高、中、低频正波、方波、风声、水声等各种声音,使每例耳鸣患者都能选中与其相匹配的声音,该声音直接作用在耳部,是一种耳鸣掩蔽疗法,事实上不是减轻或消除耳鸣声,而是减轻或消除患者对耳鸣的感知。能促使内耳盖膜与外毛细胞的病理移位得以改善,从而可使耳鸣减轻或消失。另外,从心理上,耳鸣患者对仪器发出的掩蔽声比自身耳鸣声听起来更愉快,更易接受和忽略。同时掩蔽声可以转移患者对耳鸣声的注意力,而且可由患者自主调节,因而可取得心理学治疗作用。

本研究中耳鸣的总有效率为81.7%,较我院以往单纯应用药物治疗效果好。耳鸣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足剂量、足疗程、规范化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联合耳鸣康复仪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耳鸣的疗效。进一步研究发现突聋伴耳鸣患者耳鸣疗效和耳鸣程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可见耳鸣的严重程度对于耳鸣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此结果和刘洋等研究结果一致,因此不能根据耳鸣的严重程度来判断耳鸣的预后。研究中不同程度听力损失及不同类型听力损害患者耳鸣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明显统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听力损失程度及听力损害类型对耳鸣疗效亦无明显影响。有研究报道耳鸣程度和突聋的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无相关性。但耳鸣治疗总有效率随患者就诊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就诊时间对突聋患者耳鸣的恢复有一定影响,发病后越早就诊的患者治疗效果越好。

参考文献

[l]吴让登.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1):112-114

[2] 陈秀兰,秦兆冰.性别年龄听力损失程度与耳鸣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2,20(1):26-28

[3] 陈敬彩,杨军,吴皓.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会突发性聋诊疗指南解读及国内诊疗现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0): 573- 576

[4]区洁楹,梁健刚.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42-43

[5]高文华.高压氧辅助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探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1-32

论文作者:赵颖 张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5月第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6

标签:;  ;  ;  ;  ;  ;  ;  ;  

耳鸣治疗仪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耳鸣疗效的影响因素论文_赵颖 张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