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我国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及政策建议
季小立 教授 朱鸿渐(常州大学商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内容摘要: 无论从新一代信息革命下的时代背景导向,还是流通业自身发展,物联网的应用对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设计了三种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一是基于链条协同管理的融合型流通供应链模式,二是基于政府供给服务的平台型流通供应链模式,三是基于新需求导向的定制化流通供应链模式。同时,这些模式的应用都具有自身的适用条件,而基于国内现状,在互联网应用到流通供应链协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使用成本、信息化、技术标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和难点。文章最后按照问题导向,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 流通供应链 协同模式 政策建议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革命下的新生产物,对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一,物联网包含了条码技术、RFID射频技术、GPS技术等多种以电子数据交换为主的新型技术,可以更好地对商品进行标识和识别,并实现商品的信息交换,这有利于流通企业转变传统的单纯线下或纯电商运营模式,大大提高流通的可靠性,从而扩大流通生产力。其二,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对商品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产成品的全程识别,可以有效对仓储和物流环节的运行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分析,并作出补货、调货等决策,因而站在流通企业效益角度上,这无疑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据联合国的统计,我国工业产品的流通费用约占产品成本的20%-40%,而发达国家该比重一般只有9.5%-10%,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国内外物联网发展差距所带来的。其三,物联网技术在流通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拓展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带动流通业转型升级。新商业模式的重点在于企业业务应用,而物联网技术的嵌入,可以让企业内部的业务套上新的模块,也能嵌入新的思维,从而实现原业务模式的重大转型,进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总体来看,物联网嵌入到流通业领域,对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全球一体化发展日益显著的大格局下,行业的竞争已越来越倾向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要实现我国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势必要将流通业的发展置于整个流通供应链视角下进行系统谋划。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于是供应链的创新与应用上升至国家战略。2018年5月,国家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标志着流通供应链建设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与此同时,流通供应链的发展,也应该是更加注重协同,这样才能确保整个供应链运行的持之以恒。而新时期供应链的打造建设,必然是带有智能化色彩的,在流通供应链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融入信息技术和手段。因此,依托物联网这一新兴技术,构建我国流通供应链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对于我国流通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描述RNS协议,约定在RNS对称密钥系统下表示对消息m的解密,◇φ表示在过去某一状态下φ成立,⊖φ表示在之前的状态下φ成立。
物联网应用下的流通供应链模式创新
基于物联网应用,本文设计了三种流通供应链模式:
(一)模式一:基于链条协同管理的融合型流通供应链模式
1.模式构建与分析。流通供应链的协同发展,一个关键之处就在于整个供应链运作机制的协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企业的竞争理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供应链竞争越来越成为企业甚至是行业竞争的主流,因此供应链链条的协同管理成效好坏理所应当是流通业发展质量好坏的一个关键。在物联网应用下,流通供应链的链条协同管理,就是围绕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依托信息化平台,构建由生产者、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和物流商等成员组成的联盟,使链条上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形成顺畅的流动机制。如图1所示,基于这种模式,构建集成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平台,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零售企业到终端消费者的过程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但这由于需要很大的后期维护成本,因此一般需要有规模、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才能承担。在管理过程中,商品被赋予电子标签,通过标签读写器功能反馈到平台上。平台基于物联网技术,对其质量、功能和交货时间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商品的突发事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在链条协同管理的模式下,流通企业传统的业务将发生改变,因为如果没有物联网的应用,那么流通企业就很难对经营情况进行实时管理,也无法充分地将消费者需求通过渠道传导,反馈给上游供应商,这就不利于供应链的协同发展。
图1 链条协同管理的融合型流通供应链模式概念图
1.模式构建与分析。在上一种模式中,需要有大型的流通企业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区域的流通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较难形成大型流通企业带动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前提下,要推进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构建新型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就要借助当地政府的力量,搭建基于行业共性的服务平台,功能辐射一定区域,为区域范围的中小流通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创造载体。如图2所示,政府一般委托有条件的第三方项目运营商开发基于行业共性的服务平台,这类平台由于功能涵盖面广,因此为了提高平台服务效率,要尽量使平台提供具有行业共性的服务,这样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容易参与进来。中小型流通企业一方面通过政府的担保与协调,另一方面向项目运营商支付费用,参与到物联网平台的运作中。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作为一种主导力量,可以发挥协调作用,协调各利益方的关系,并且能提供担保作用。在政府的协调作用下,物联网技术在流通供应链协同方面的推广更加快速,平台运作的稳定性也得到加强。
乔治·华盛顿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葛林斯班认为:“感情能力不只是未来发展亲密关系与依赖的基石,也是智能与许多认知能力的基础。在孩子不同的发展时期,感情能力都扮演主导的角色,学习与认知技巧则跟随其后。即使是数学能力,表面看来是与个人无关,是绝对属于认知技巧的领域,其实也是透过感情来学习。例如:‘很多’对一个2岁的孩子而言,指的是超乎他所预期的;‘很少’是指比他想要的还少。”
中国在此领域的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2017年12月,浙江省气象局发布了国内首个陆路、内河、海上一体气象导航——“气象安全导航”。该导航软件主要依托两项技术:一项是基于多元探测资料的强对流检测与风暴识别追踪技术,实现强天气过程的风暴追踪;另一项是基于GIS的多源时空数据融合分析,将道路拥堵、封道、道路维护等公路路况信息,电子海图、港口、航道等内河海洋信息和全国雷达、智能网格气象产品等信息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从起点到终点的无缝隙保障。软件的运行界面,如图1所示。
图2 政府服务的平台型流通供应链模式概念图
(二)模式二:基于政府供给服务的平台型流通供应链模式
对于这种供应链协同模式,笔者认为存在三个优势特点:第一,通过集成化的平台,围绕大型流通企业这一核心,能确保龙头型的流通企业持续处于领头引领作用的地位,对平台的维护和整个模式的运作也有兜底作用。第二,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全程参与,可以让整个供应链的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保持畅通,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促进供应链价值增值。第三,通过第三方提供物联网平台,可以减轻流通企业在平台建设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提高流通企业的经营效益。
3.案例分析。阿里云在2014年就开始物联网研发应用,目前已建立起一个智慧化的供应链服务系统——水晶球。依托该平台,阿里巴巴旗下天猫等企业为龙头流通企业,在平台上集聚了其他运营主体,平台为它们提供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方案及大数据决策支持。“水晶球”平台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集成了精准选品、数据预测、最优线网布局、库存管理等功能,服务范围从前端生产到中端库存到末端的零售及售后服务,以及全程物流作业。在这个系统中,利用智能AI技术,增强机器学习、目标跟踪、运筹优化和精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让商家的经营活动变得“简单”。此外,“水晶球”还提供了业务沙盘功能,包括销售、补货、调拨、效果评估等模拟业务,为一些中小型流通企业提供业务学习支持。在2018年4月9日至5月6日针对海尔、美的、西门子、kindle等10大品牌店铺销量进行预测,最终预测精准度达到91%,可见运用该平台可以有效提升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2.模式适用条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第一,需要有政府力量的介入。要求政府对当地的流通业发展有较好的前瞻性,并且能够有效地协调各利益方的关系。第二,需要有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参与到平台建设。在这种模式中,大多为中小型流通企业,缺乏龙头型企业支撑,竞争力不强,企业集中度不高,这就需要依托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将企业力量组织起来形成一股新的力量,从而便于与项目运营商和政府进行协商。
3.案例分析。中国联通公司于2018年3月正式发起了物联网产业联盟,通过物联网技术铺开运营范围,全面推广了“NB-loT”基站应用。该平台聚合了设备、数据、运营和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功能,重点行业涵盖了工业制造、流通、智慧城市等,陆续在车联网、超市零售运营、公共安全、物流设备等领域应用了“NB-loT”基站下的物联网平台,实现了物联网端对端的实时提供解决方案。截止2018年9月底,联通已布局30万余个“NB-loT”基站,已有近千家运营商接入该平台。
于磊,杨双宁,刘学青,等.离子束刻蚀辅助飞秒激光加工制备碳化硅微光学元件[J].光子学报,2018,47(12):1214003
(三)模式三:基于新需求导向的定制化流通供应链模式
1.模式构建与分析。以上两种模式分别针对大型流通企业和中小型流通企业,但没有突出新消费需求下的体验型流通方式,而由于当前80后、90后、00后等新兴消费主体对个性化消费越来越重视,加之电商消费、手机支付等新兴的方式日益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这也表明了时代对流通商提出更高要求,定制化可能将成为新型流通供应链上的“标配”。如图3所示,根据这种模式,当流通企业将消费者的定制化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反馈给服务平台时,便能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方案,并通过物流商的支持,将商品运送至消费者手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平台上的M2M(Machine to Machine)业务,它可以灵活地嵌入到流通企业的商业管理系统,更加快速地响应消费市场变化,从而更好满足市场需求。
2.模式适用条件。这种模式相比上面两种,其适用条件更加严格:第一,需要整个供应链上的运营主体都要树立消费者为先的意识。因为这种模式构建的宗旨就是要顺应新消费需求,因此为新消费时代创造新价值便成为该模式的方向,这就要求供应链上的流通企业、物流商和平台提供者都以市场消费需求为核心,及时反馈消费市场信息。然而,当前国内许多的流通商在市场营销方面仍然比较传统,尤其是实体流通商,更多地只关注自身业务量增长,较少投入精力到分析新型消费市场。第二,需要流通企业具备快速收集市场信息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由于需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响应,因此要求流通企业实施需求链管理,实时掌握消费市场的新需求,并将信息反映到平台上,以便快速做出定制化方案。
另一方面,对于物联网应用于流通供应链协同方面,也同时存在一系列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使用成本问题。这是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当前物联网技术虽然有电子条码、RFID、云计算、GPS等技术,但目前还在初级阶段,并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因而整个物联网平台的成本较高。这就直接导致整个供应链上参与合作的企业需要付出更高的运营成本,同时,像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往往是一环扣一环成套化的,企业不可能仅通过一个模块来参与供应链,而要应用多种配套的技术。因此,如何让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更加经济化,是当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二是信息化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与物联网发展所要求的先进信息技术不能充分匹配。首先,国内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与物联网相关的条码技术、RFID、GPS、EDI等技术在国内零售、物流和生产等领域应用都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像立体仓储系统、自动导向系统、条码智能识别系统等智能应用不广泛。其次,国内流通企业之间、流通企业与上下游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大多仍停留在传统传输的阶段,并没有广泛实现电子化,而且某些业务环节即使采用了电子化手段,也更多地是依赖于人工录入途径,条码、RFID等信息采集技术并未普及。同时,由于系统是公开的,因而会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隐私问题,如何保护成员的信息安全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三是技术标准化问题。物联网事实上可以作为一个产业来看,它的发展需要有标准化的技术作为支撑,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标准和管理规则做配套。但是,国内在流通业领域尚未形成统一的物联网技术标准和规则,这样难免会产生各地物联网技术应用之间的不统一,因而在区域协调方面会打折扣。四是利益分配问题。在整个流通供应链应用物联网的过程中,由于是充分基于共享的,因此其中的利益如何分配便是非常关键。在整个流通供应链中,不仅涉及到供应商、流通企业、物流商,还涉及到提供平台技术支撑的平台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在上文第二种模式中政府还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由于各个主体集成在一个供应链系统中运作,因此利益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这就客观要求系统对利益进行合理分配,从而维护整个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但迫于国内竞争压力,企业与企业“小打小闹”的情况普遍存在,流通企业与开发商、政府之间的博弈过程非常复杂,因此不利于实现利益良性分配。
图3 新需求导向的定制化流通供应链模式概念图
我国物联网应用于流通供应链协同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从流通企业自身的条件来说,主要存在几个短板:一是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较慢,设施体系还不够健全;二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相互信任,同质化竞争激烈,难以形成协同发展格局;三是供应链企业之间也没有充分建立起信息共享的合作机制。当然,这些仅是针对供应链上流通企业自身基础而言,因此不利于流通供应链协同模式的构建以及物联网在流通供应链协同上的应用。
以上设计的三种模式都有各自的适用条件,也就是说要应用这些模式,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基础,也就是存在一定门槛。但是,从目前我国现状来看,物联网应用流通供应链协同方面仍然面临一系列瓶颈:
2.模式适用条件。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适用条件:第一,需要有较强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作为基础支撑。虽然集成物联网技术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是第三方提供的,但是要求供应链各环节上的运营主体都要充分参与到信息化运作中,要求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流通企业以及物流企业广泛运用条码、电子标签和RFID等技术,实现商品信息的全程可视化。第二,需要有规模化的流通企业支撑。为了确保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良好运转,必须要由有实力的大型流通企业进行管理,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商作为平台的提供者,可以根据流通企业对平台的管理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第三,需要对企业传统的业务模式进行更新。在这种融合型的流通供应链模式下,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主体在业务流程上可能会有所融合,这就要求企业结合物联网技术对业务进行流程再造。
3.案例分析。与该模式较为相似的实例之一就是京东的Alpha智能服务平台。这是京东于2017年6月发布的一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服务平台,它集成了一站式开发和运营、一站式技术服务、一站式内容服务、一站式营销服务等功能,并与京东开普勒商城生态平台实现无缝衔接。在该平台的作用下,以京东为核心的智慧家庭与社区流通供应链逐步形成,创造了“人+车+家”的场景。由于实现了平台与开普勒商城的接通,可以将商城内入驻商家获得的消费者需求信息集成在平台上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向他们反馈解决方案。
据泰国国家研究院(泰中战略研究中心)丝路项目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席、泰王国中小企业经济贸易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陈杰克介绍,虽然钾盐资源已成为全球投资热点,但如若真的要到境外开采钾盐,以下几点问题则是考虑的重点:首先,应选择钾盐资源禀赋好,位于重要矿集区或重要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好,找矿远景大的地区;其次,应在钾盐资源潜力巨大,或已发现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区域内;再次,资源所在国与中国关系友好,政局稳定,国际地缘政治经济格局有利,也极为重要;最后,应尽量选择矿产资源的对外开放程度高,环保组织等对矿业开发活动的影响小,投资环境、投资政策、矿床开发技术经济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有利的区域。
促进物联网在流通供应链协同应用的对策建议
将流通供应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作为重要保障。由于当前国内流通供应链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仍然比较滞后,尤其是物联网应用的设施体系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距离,因此要实现物联网下的流通供应链协同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持续健全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从而为物联网平台服务、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商业模式的运行和供应链的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撑。政府要加大对公益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尽量确保信息服务全覆盖、无死角。此外,要加大城市之间、城市圈内部的区域协调,在信息设施覆盖面充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重复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在骨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潜在风险的回避力度,提高护理人员素质以及服务意识,针对病房内外环境清除潜在风险,提高患者治疗安全程度。
将减轻流通供应链运营成本压力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成本问题是当前流通企业及供应链上各成员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也是制约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瓶颈。只有切实将成本降下来,才能有效解决卡脖子难题。对此,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做好企业降本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税负,让企业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流通供应链运作中。另一方面,政府也要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切实转变传统的流通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让企业更好地参与到供应链运作中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将转变运营主体的观念作为有效途径。流通供应链协同发展,需要供应链上的主体加强协同,在物联网应用更需要企业主体之间秉持共享理念,促进共同发展。为了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企业之间“彼得我失”的零和博弈思维,积极向“相得益彰”的协同发展思维转变,政府要积极发挥中间调和作用,加强协同发展的宣传,有效引导企业加大合作,并对协同发展有成效的企业主体予以一定的奖励和补助等支持。另一方面,也要转变传统的低门槛格局,政府要自上而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物联网技术标准规范,确保供应链企业主体在应用物联网技术时有据可依。
将龙头型流通企业作为供应链运作的力量源泉。有实力雄厚、信息化水平高的大型流通企业支撑,可以促使流通供应链协同建设事半功倍。就像上文中的一则案例,阿里云通过“水晶球”这一物联网平台,可将旗下的天猫打造为重要的领军流通企业,这样整个供应链在市场上也更具话语权。第二类流通供应链模式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大型流通企业参与,但是中小流通企业的培大育强,也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在物联网的嵌入下,可以将流通企业培育的抓手放在物联网应用上,鼓励有条件的流通企业积极开展与电信运营商和系统集成者等主题合作,围绕供应链整合发展和运营管理共同商讨对策。
将企业、政府、平台供给者和消费者全链条作为协同发展的关键脉络。要确保供应链协同发展,必须要确定一条供应链运行的主线,供应链协同运作必须确保全链条畅通。在我国的市场体制下,本文设计的三种基于物联网应用的流通供应链模式,都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支配,必须要有政府的参与和协调。所以,应将企业、政府、平台供给者和消费者全链条作为协同发展的关键脉络。其中,流通企业主体应积极建立企业联盟,一方面可聚合零散流通资源,发挥集聚优势,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信息共享度,提升物联网应用的效率。政府一方面发挥中间协调作用,另一方面也发挥全链条的宏观调控作用,尤其是对于小商品、服装零售等中小流通企业居多的领域,要更加发挥政府服务和引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合作共建力度,共同推进供应链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流通业建立协同供应链的必要性与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17)
2.杨利军.基于协同供应链的流通关系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4(3)
3.陶冶.物联网产业商业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4.于丞.“互联网+”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价格月刊,2018(8)
5.胡燕.武汉城市圈流通业协同发展初论[C].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2012
6.彭正银,王永青.京津冀流通业网络化协同内涵与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
中图分类号: F252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