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燕山学校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当今社会,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增速始终呈现喜人的态势,但是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日益加剧。尤其近几年洪涝灾害频发,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城市化建设中基于“海绵城市”的理论,促进城市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发展,无论是对城市经济的建设还是生态系统的维护来讲,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海绵城市理论;应用
1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城市的整体建设和发展工作当中,通常情况下会需要建立起大量的基础设施以及大型的工厂和企业,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规划,会对自然用地和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这一发展形势下人们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通过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的运用,为城市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理念主要是将城市的发展和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之间进行协调,城市绿化和城市灰色建筑之间需要进行结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一个城市在发展过程当中如同海绵一样,在对一些洪涝或者是干旱性问题的时候,可以实现自我的调节和净化。
2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方法
2.1改变城市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要落实完善与协调,首先要对海绵城市的理念、作用以及策略等实施全方位掌握和解析,而且把海绵城市的理念当作城市规划的指导性思想,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爱护和规划。比如说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时,建设之前应该拟订科学的生态环境理念,将城市中生态环境与空间规划和排水系统等作为重点,并实施协调规划。海绵城市理念目的是为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再坚持海绵城市理念施行科学运用,带动城市建设的愈加合理与完善。
2.2 修复和保护天然海绵体
在海绵城市中,海绵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进行大规模城市开发之前,自然散落的降雨,实际上最多只会有 30% 能够快速进入河流,大部分通过土地的漏渗、涵养,以及通过植被蓄纳并缓慢蒸发参与水气循环。这样就涵养了生态、解决了资源、改善了环境。但现在由于城市的粗放发展,把这个自然存在的海绵体给破坏了,所以一下雨,雨水就只能通过城市排水系统排出,从而造成了内涝频发、径流污染、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地面下沉、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雨水问题。由于以往对这方面的忽视,导致城市大量的天然海绵体遭受严重破坏。天然海绵体主要是指城市原生态的生态系统,如湖泊、河流、湿地及地形地貌。为此,可通过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打造绿色生态长廊,在城市中构建起一个生态海绵体系,帮助天然海绵体在自我的修复,充分发挥其原本的蓄水、饮水作用。同时通过水中培养植物、生态砌岸等措施来帮助自然生态系统的快速修复。加快对城市水系统的更新升级以及建设,促使城市水系统能够形成一个自然循环过程,帮助城市恢复生态稳定的同时,较好的实现调洪功能。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对海绵体的保护,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对海绵体造成的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城市规划工作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3.1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休闲设施规划中的应用
在城市规划工作中,为市民提供建设足够的休闲设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在城市休闲设施规划中,公园是主要的形式之一,在对公园进行规划与建设时,不但要为其提供足够的建设空间,而且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为了解决这部分水资源的需求问题,可以在规划工作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合理的采取开湖蓄水的方式,妥善的解决水资源问题,并且可以种植更多的观赏性植物,如莲花等,不但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而且能够提高城市休闲设施的观赏性,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2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排水规划中的应用
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过程当中,其中钢筋混凝土以及硬化的路面在城市的规划施工当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同时城市内部的排水系统基本上也是在地下隐藏管道来进行工作。这种方式对于城市内部的水体资源的控制,基本上都是在短时间范围内来实施。因此,在遇到大量降雨的季节当中,很容易产生城市内部的严重洪涝灾害,所以说在建立起海绵城市的工作过程当中,需要对传统的城市排水管道的设计理念加以转变。城市排水工作的设计理念上,需要和径流雨水的排放工作加以结合,通过雨水花园或者是绿地铺设等方式来加以充分的实现。在建设发展工作当中需要对水体资源的总量进行收集和控制,并且对雨水进行第二次加工和处理,然后运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对雨水的合理使用,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3.3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道路规划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工程的规划与建设,也可以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保证路基路面整体流畅性,有效满足城市道路优化需求。城市生态道路规划中,可在道路周边规划下凹式绿地,运用透水性路面,结合低冲击开发树池强化雨水渗透效果。城市道路规划、施工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通过海绵城市理念降低雨水的路面流量,对路面水质问题加以优化改善,提高城市水环境建设质量。对道路周边景观规划与建设时,可搭配相应的绿化系统,以绿化系统强化建设质量及效果,引导路面径流进入绿化带系统,强化雨水存储效果,实现雨水净化目标。在雨水净化中,可灵活采用透水路面强化雨水渗透工作质量,以减少道路污染问题,提高道路负载量。海绵城市系统设计可将雨水管道设置于道路中心线,在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采用透水铺装工艺,并在道路两侧设置下凹式生物滞留系统,对道路断面加以改造。
3.4海绵城市理论在水系湿地规划中的应用
在海绵城市理论的研究和规划过程当中,需要以因地制宜和就地取材的理念加以实施,最大程度上对城市当中的天然雨水加以运用。这样对城市内部存在的河流湿地等,都可以起到与水的净化以及储存的作用。依照相关信息显示,在2015年南京水体覆盖面积达到了11.4%,同时在河道两边建立起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并且设置植被缓冲地带,为雨水的滞流以及建设绿地环境创造出了优良的条件。在建设规划过程当中,需要不断提升对城市湿地的保护程度,政府方面需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条例,尤其是针对城市内部存在的河塘或者是低洼区域。如果没有明文规定,则很有可能被市民盲目的损坏或者是填埋,最终会造成城市区域内部的洪涝灾害发生。还需要适当的提升河道和道路之间的绿化使用面积,将其建立起可以蓄水和排水的缓冲区域,这样可以充分的保证在雨水天气下,城市内部的水资源可以有效地被收集和储存,进而为城市水资源的科学利用打下了重要的资源保障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因此,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工作水平,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的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解决城市规划中遇到的水资源问题,保证城市规划的正常进行,促进城市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少雷.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J].智能城市,2018,4(21):14-15.
[2]曾浩权.浅析海绵城市建设、绿色建筑对深圳水环境的影响及意义[J].住宅与房地产,2018(23):60-62.
[3]王江.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体会[J].建材与装饰,2017(17):92-93.
[4]赵全霞.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4):41.
论文作者:李普峰1,居玲华2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城市论文; 海绵论文; 雨水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理论论文; 理念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