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比较研究_股票论文

中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比较研究_股票论文

我国企业海外不同股权融资的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股权论文,融资论文,海外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企业在海外股权融资方面,已逐步走向多元化、多渠道的结构。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股权融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在境外发行外资股(B股),在境内上市:在境外发行外资股(H股、N股、S股等),在境外上市;在境外注册的有中国大陆业务背景及资金背景的境外上市公司(红筹股等)。我国企业通过境内上市B股, 在香港推出H股、红筹股,在纽约上市N股,在新加坡上市S股等股票, 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不仅迅速、有效地解决了资金困难问题,支持了企业的重点建设工程和技术改造项目,改善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而且有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助于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B股、H股、红筹股等股票进行股权融资的过程中,其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监管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不同股权融资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的成功与否及其融资的数额和效率,进而影响到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将我国企业通过发行B股、H股及红筹股进行股权融资作一分析研究。

一、市场准入比较

1.B股。 根据《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的规定》及证券委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境内上市外资股规定的实施细则》的规定,拟申请发行B 股的企业的条件为:企业所募集资金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符合国家利用外资的规定;企业近三年连续盈利;发起人出资总额或净资产不少于1.5 亿元;公众持股不少于发行股票总额的25%,总股本超过4亿元的, 公众持股不得低于15%等。此外,发行B 股企业的会计师报告除按我国内地会计准则制作外,还需按国际会计准则制作。目前,我国发行B 股有两种情况:一是A股企业或已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 一是在国有企业改制的同时,以募集方式发行B股,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2.H股。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者发行并在境外上市的股票, 简称为境外上市外资股,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股票则称为H股。 根据《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以及证券委颁布的《关于推荐境外上市预选企业的条件、程序及所需文件的通知》的规定,拟申请发行H股的企业的条件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企业有发展潜力,急需建设资金,并属于允许外商投资的行业;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净资产税后利润率达10%以上,税后净利润规模需达6000万元以上;募股后国有股一般应占控股地位,对于国家政策要求绝对控股的行业或企业,企业发行股票后国有股的比例应超过51%;企业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筹资额预计可达4亿元以上; 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汇能力及一定的知名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此外,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通过发行H股融资的企业需提供三年营业记录, 最近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之前两年的总和不少于3000万元;H 股不少于总股本的10%,A股、B股和H股总和不少于总股本的25%; 会计师报告除按我国内地会计准则制作外,还需按香港或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制作。

3.红筹股。从80年代末开始,中资驻港企业开始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的控股权,或直接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来进入香港资本市场。红筹股一般是指在海外(香港)注册、但由内地资金拥有控股权的上市公司。此外,有内地背景但内地资金并不占控股权的上市公司也往往被视为红筹股市场的一部分。 根据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的看法, 至少拥有35%中资股权的上市公司,才可称为红筹股。根据国务院1997年6 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新上市红筹股公司必须持有其境内上市资产三年以上,同时须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上市(如其未持有境内上市资产三年,则上市申请须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并由中国证券委审批);禁止境内机构和企业通过购买境外上市公司控股股权的方式,进行买壳上市;收购和注入资产须得到省级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并报中国证监会审核后,由国务院证券委按国家产业政策、国务院有关规定和年度总规模审批。此外,根据香港联交所的有关规定,通过红筹股融资的企业需提供三年营业纪录,其最近一年税后利润不少于2000 万元, 之前两年总和不少于3000万元;上市股票流通量要达到发行总股本的25%,如市值超过40亿港元,则由香港联交所决定,一般不低于15%;会计师报告需按香港会计准则制作。

二、市场基本运作比较

1.市场规模

B股出现于90年代初,对我国股票市场来说,B股市场是一个过渡市场,是在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的条件下,我国利用国内股票市场引进外资的一种有益尝试。我国企业通过发行B股筹集外资是渐进式推进的。在我国股票市场建立之初,B股市场与A股市场几乎同时进行。 早期的B股企业大部分是上海和深圳的一些轻工、房地产和综合贸易型本地股票,主业不明显,规模偏小,而异地发行并上市的B股很少。随着沪、 深两地证券市场向全国纵深发展,同时也为了适应境外投资者的需要,从1994年开始,我国政府逐渐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市场规模较大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发行B股。同时,还通过发行B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推出B 股存托凭证等,将B股扩大到海外上市。据统计,自1992年2月21日我国第一家B股—上海真空B股在上海证交所挂牌上市到1997年7月底, 在我国沪、深两地证交所挂牌上市的B股上市公司已经有96家,筹集资金30 多亿美元,总市值从1992年底的70亿元发展到1997年6月底的480亿元,占我国A、B股市场总市值的2.88%。1997年是我国B 股取得稳定发展的一年。这一年,我国B股发行工作有两大新变化:一是B股发行工作开始面向大中型企业,支持我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二是B 股的发行规模将开始转向超亿股的股票为主,亿股以下的个股发行数量将会逐渐减少。1997年,我国沪、深两个证交所共发行和上市的B股公司有15家, 共筹资9.71亿美元,另外通过增发B股筹资2.10亿美元,配股筹资1.83 亿美元。

从1993年开始,我国分四批,有重点地选择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境外股票上市试点。初期上市的H股公司主要集中于化工、钢铁、 机电等产业。而后期上市的H股所属类型大为拓展, 如属于电子工业类的南京熊猫和科龙电器,属于综合类的北京北辰以及属于基建、能源、交通等类别的深圳高速、大唐发电以及广深铁路等。此外,H 股公司还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增发新股等方法来扩大市场规模。 据统计, 自1993 年7 月15 日我国第一家H 股—青岛啤酒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到1997年7月底,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的公司为34家, 筹集资金约564亿港元,总市值从1993年底的182亿港元发展到1997年7月底的786 亿港元,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8%。1997年,我国共有16家H股公司在港招股上市,筹资额约313亿港元,1997底内地企业在香港挂牌上市的H股公司增加到39家。

表:1992—1997年我国共发行B、H股数目统计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B 1840

58

7085 100

H6

15

1723

39

早在80年代末期,驻港中资企业就尝试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并将其资产注入,从而通过“买壳上市”达到海外上市的目的。1990 年2月,香港中信集团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一泰富发展,再通过注入资产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从而开创了香港红筹股融资的先河。1992年,中资驻港企业,如招商局海虹、中国海外发展、中旅国际等开始在香港联交所直接上市筹集资金。1993年,内地企业,如四通电子、北大方正、中国制药等开始通过资产重组、以海外或香港公司的身份在香港联交所直接招股上市。从1996年开始,红筹股上市再掀热潮。1996年5月, 上海市在香港的窗口公司—上海实业通过对其在香港和上海的四家企业重组,以红筹股的形式直接在港包装上市。股票推出后一举成功,获得158.3倍的超额认购,冻结资金268亿港元,筹集资金13亿港元。1997年5月,北京市政府支持的窗口公司—北京控股在港招股上市, 获超额认购1276倍,冻结资金达2149亿港元,筹集资金约22亿港元。1997年10月,中国电信在港招股上市,全球性共发行股票26 亿股, 筹集资金303.68亿港元。此外,红筹股公司还通过配售新股、 或向母公司收购资产等资本运营迅速扩大资本,壮大红筹股规模。据统计,截止到1997 年7月底,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达54家,筹集资金946亿港元, 总市值从1993年底的1243亿港元发展到1997年7月底的5806亿港元, 占香港股市总市值的13%。1997年,在香港直接招股上市的红筹股公司有12家,筹集资金约396亿港元。

2.证券发行与交易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其进入股票市场融资面临着A股、B股、H 股及红筹股等股票的市场分割问题。B股、H股及红筹股同样供我国境外投资者买卖,但其有着重要区别。上市地点的不同不仅直接影响到股票交易的活跃程度,而且从根本上影响到公司股票发行的成功与否。B 股作为我国境内市场上上市交易而供境外投资者买卖的股票,其市场表现受我国A股市场及境外投资者投资组合的选择与调整的影响。由于A股波动较大,因而对B股稳定性影响较大,投资者风险也较大。H股和红筹股作为我国境外市场上上市交易的我国国有企业及中资企业,其市场表现虽然受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但其基本走势更受制于所在市场以及H 股和红筹股板块的市况。由于境外交易所的监管通常比较严格和规范,投资者对H股和红筹股的信心比较大,其股票的流动性通常比较好。

为了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督与管理,我国对境外募股集资采取了严格的控制以及层层审批制度。对于B股和H股来说,上市企业的数目以及上市企业发行股票的数量均受额度制的限制。红筹股虽未受此限制,但对其上市、收购、注资等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目前,B股、H股主要是以内地身份在境外招股,并分别在国内B 股市场和香港联交所直接上市。从红筹股的历史渊源及其上市途径来看,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内地企业或中资驻港企业通过收购香港上市公司控股权,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从而达到买壳上市的目的;二是内地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以海外或香港公司的身份直接在香港联交所招股上市;三是已经上市的公司将其下属企业的业务分拆开来,再申请上市,从而实现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目的;四是地方政府或部委控股和全力支持的海外(香港)“窗口公司”,由内地注入资产并经过重组、包装后,以窗口公司模式赴港直接招股上市。

3.上市公司业务范围

上海B股市场前几年以轻工业为主, 现正逐步引进基础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的支柱产业;深圳B股市场从1995年开始着手改变B股上市公司规模过小的状况,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产业概念好、规模大、盈利增长前景广阔的企业在深圳证交所上市。1997年初,国务院证券委公布了33家B股预选企业名单。涉及电力开发、交通运输、电子通讯、 冶金、机械、化工、农业、纺织、建材、轻工、医药等11个行业,其中不少属于基础产业和国家重点扶持企业。

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大部分是我国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因而H股上市公司规模较大。目前,我国在香港上市的H股既有机械、化工、 钢铁等重工业企业,又有高速公路、航空、电力等基础行业,同时还有建材、电子等国内支柱产业及旅游、商业、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但由于我国发行的H股偏重于传统重工业以及基础工业、原材料生产业, 且较为单一品种,其发展前景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

红筹股公司多数经营多种业务,不受行业限制,发展空间较大。红筹股的控股股东多为各地政府或各大部委在香港的窗口公司,它们与政府或部委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上市前后受到内地各地政府和部委的大力支持。目前,红筹股公司一般经营以下几种业务:一是具有比较明显集中产业背景的红筹股公司(如中国电信重组内地广东省、浙江省移动通讯网),同时以较大规模向其它产业发展;二是为综合性业务并且带有明显地方性概念的窗口公司(如北京控股是北京市政府在海外注册的窗口公司,涵盖了北京市食品、旅游、轻工、高速公路、高科技等8 家公司),通过重组、注资、收购等资本运营将内地的一些项目拿到香港及国际市场上来,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投资控股公司,成为内地在海外的企业代表及融资窗口;三是以香港及海外业务为主的综合性控股投资公司(如中信泰富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控股投资公司,涉及香港及内地的多项投资项目)。

4.证券监管

B股、H股及红筹股在经营机制与证券监管等方面存在着重要的差别。B股公司是在内地注册、管理、上市的, 境外投资者只能要求有关企业的财务报表符合国际规范,并经著名国际会计师审计,但必须承认我国境内股票市场的监管与运作。总体而言,B 股公司运作和管理欠规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较低。H股公司是在内地注册、管理, 在香港上市的,境外投资者则有理由要求有关企业遵循境外股票市场的监管与运作制度。H股公司的设立及管理受我国内地法律管辖, 股票的发行和转让受香港法律管辖。H股公司在香港的运作要遵守香港有关法律, 要受到香港和有关监管机构的监管以及公众和投资者的监督,其运作相对规范。发行H股的企业较发行B股的企业经营管理要规范,信息披露要透明。红筹股公司在海外(香港)注册,在香港管理和上市,其管理层大多数在海外(香港),比较熟悉国际规范化要求,在信息披露方面作得更好,透明度更高。红筹股公司在运作、管理、信息披露等方面比B股或H股更符合国际惯例,易于为国外投资者所接受。

B股和H股公司注册地在内地,公司业务也完全在内地,其资本运作受到我国内地有关法规和主管政府部门的监管和控制,缺乏足够的灵活性,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转变成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市场经济型企业。对于红筹股来说,内地有关机构监管红筹股公司在内地的国有资产代表,红筹股公司收购和注入内地资产须得到省政府或部委主管部门批准,并分别由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委审查和审批,香港有关机构监管在港上市的红筹股公司。红筹股公司因其在海外(香港)注册,其资本运作可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管理层可根据市场原则自主地作出融资、投资等方面的决定。与B股相比,因H股公司和红筹股公司在香港上市,其业务运作受到的监管(如联交所及证监会)和监督(如公众及投资者)较多,公司将就其业务运作(财务、投资、融资等)向股东和公众投资者披露更多的资料,上市公司管理层面临的压力较大。

此外,对于上市公司的管理来说,红筹股公司比B股和H股公司的管理要复杂的多。红筹股公司既要进行香港资产操作,又要进行内地有关项目的管理。公司领导人既要熟悉香港市场惯例,又要熟悉内地市场惯例。红筹股公司既要严格遵守香港法律以及香港联交所制定的一系列上市公司的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熟悉香港经济、政策环境,同时又必须遵守内地的有关法律,熟悉内地经济、政策环境。

5.资本运营

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加快企业的发展,使企业规模迅速壮大。目前,B股和H股在二级市场上的资本运营仅限于增资扩股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B股和H股在二级市场上的增资扩股需取得我国证监会和有关部门的批准,并须召开特别股东大会批准后方可进行。特别是对于B股而言, 增资扩股比例不得超过其总股本的30%,限制了其扩股量。以上这些限制措施使B股和H在二级市场上筹措资金进展缓慢,不能很好地利用证券市场来融资发展。

红筹股与B股、H股基本运作的最大差别就是:红筹股可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资本运营,获得迅速的扩张和较高的回报。红筹股公司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有:通过买壳上市、直接上市、分拆上市及窗口公司上市等方式实现其上市的目的;通过收购、兼并、注资等资本运营实现其资本迅速扩张的目的;通过配股和批股,发行认股权证及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金融工具,发行企业债券,通过银行贷款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等手段来实现其对外融资的目的。

红筹股公司因其在海外(香港)注册,并且在海外(香港)管理、运作,受国际规范和法律监管,因此较B股和H股更受国际投资者的欢迎。由红筹股公司重组、包装、上市的内地资产,其海外融资能力比B 股和H股更强,成本更低。红筹股公司透明度较高,管理规范, 其未来增长前景较好,并且能不断注入优质资产。因此,上市后的红筹股公司可利用其上市地位和独特的业务背景的优势,以及红筹股公司的借贷不受国家对外债管理政策限制的好处,进一步扩大企业融资渠道,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来实现其低成本融资。

红筹股公司收购、兼并、注资等资本运作主要有:结合内地业务发展,收购香港股市中的优质股份以壮大企业的实力;收购母公司有发展前景的资产,实现公司盈利的快速增长;配合公司本身发展的业务,注入相关资产,实现规模经营;通过收购项目多元化,使公司向综合性企业发展;分拆其下具有市场前景的业务上市集资,通过“母生子、子生孙”式的分立,壮大企业的经济规模。

三、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企业在向境外投资者募股集资时,常常会碰到许多困难和面临许多问题。目前,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企业素质,市场因素,经济环境等。

1.企业素质

企业素质是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最根本的因素。投资者从企业的经营业绩、发展前景、管理及技术水平、市场地位、财务状况、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的情况、外汇平衡能力、抗风险能力、筹资用途以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综合考察企业素质,然后结合股票的发行价格和市场情况,来判断是否应对该企业进行投资。目前,影响我国企业素质的问题主要有:①三角债。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一般都有比较严重的三角债,企业有大量的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而且一些帐款已超过了坏帐处理期限。其结果是,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资产负债比例较高,企业帐面赢利无法反映企业真正的赢利状况。三角债问题已给我国企业在海外发行股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②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我国一些企业在上市重组前,存在着业务竞争、关联交易,庞大的非经营性资产和为数众多的退休职工等问题。有些企业是由政府行政手段通过划拨兼并而来的,有些企业还受不同的地方机构和不同的部门所管理,企业产权和管理结构混乱。③企业业务和利润分散。许多企业的业务涉及到几个或多个互不相关的行业,利润分散,达不到规模效益。④信息披露欠规范。根据国际标准,上市公司必须达到一定的透明度,以使投资者对公司的业绩和前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评估。我国海外上市企业在充分、及时、客观披露信息方面,与国际标准相距甚远,公司透明度较低。⑤公司上市后的运作欠规范。我国许多海外上市企业仅仅是为了筹集资金,而不注重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不按上市地及国际标准的要求进行规范运作。

2.国内经济与政策的影响

我国国内现行的经济形势以及经济政策在多方面影响到内地企业向境外募股集资。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稳步增长,通货膨胀率下降,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企业经营业绩的改善与提高等国内经济形势的向好,对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非常有利。此外,我国政府采取的财政、税收、金融、外汇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及目前实行的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都会对我国企业的海外融资产生直接的影响。

3.香港资本市场的影响

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的低经济增长率、低资本报酬率使得国际金融资本开始流向经济发展速度较高的亚太地区,使这一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日趋活跃。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由于香港是我国企业海外上市地点的主要选择地,因此香港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的成功与否,影响着海外上市企业的市场价格和市场形象。香港作为新兴的国际资本市场,除受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投资需求以及股市波动的影响外,还受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而波动起伏,同时还受新兴资本市场,尤其是亚洲资本市场波动的影响。1997年7月份后,从泰国爆发的席卷东南亚各国的金融危机,以及其后韩元、台币、港元的相继卷入,使亚洲股市遭受严重冲击。香港资本市场的波动给我国企业海外募股集资增添了许多困难和不确定性。香港股市的暴跌使得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及上市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上市公司被迫取消计划中的供股集资活动,我国企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和上市的速度将不得不放缓。

4.市场供求与上市表现

香港股票市场以及B股、H股和红筹股等不同类型股票市场的供求情况的变化,对我国企业海外融资以及不同类型股票的发行成功与否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某一类股票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到其股票的发行和上市后的市场表现。而某一类股票市场表现的好坏对该类股票的市场供求以及发行成功与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如果某一类股票或某一行业业绩不佳,则市场对该类股票或该行业的股票反应就不佳,这将影响该的类股票或该行业股票的发行。

由于国企B股、H股的经营运作、会计审核制度、产业评估等同国际惯例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许多发行B股和H股的企业尚未真正落实上市公司经营机制的转换。尤其是发行B 股的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以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方面较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更缺乏规范性。因此, 投资于我国企业外资股的境外投资者对在香港上市的中国国企H 股比内地上市的B股感兴趣。红筹股因在海外(香港)注册, 其基本运作可完全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及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等方面规范化较好,易于被海外投资者所接受。

5.红筹股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资本运营是红筹股公司最大的特点,贯穿于红筹股公司从上市到经营运作,从注资到融资的全过程。目前,许多红筹股公司利用香港这一高效金融市场频繁进行收购、兼并、注资等资本运营活动。不少红筹股公司通过收购内地资产迅速壮大了自身的实力,并积极参与内地能源、交通、电讯、房地产等项目,将香港市场经济运作的成功经验带进内地,从而推动了内地企业的改革,转变了企业的经营机制。然而,目前红筹股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许多红筹股公司热衷于资产注入,过分夸大“注资神话”,而不注重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在观念上将资产注入作为其对外集资的主要手段,甚至是一锤子买卖。红筹股资本运营能否长期获得成功,关键是看其业绩,不可能总靠注资来解决。其次,红筹股公司在资本运营的过程中,政府行政手段明显。资本运营是企业的商业活动,收购、兼并必须以利益相通、自愿结合为基础。如果将内地企业依靠政府等观念带进去,单靠政府注入优质资产,上市虽然会获得成功,但在机制上没有多大起色,对今后公司的资本经营极为不利。第三,红筹股公司在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上欠规范。红筹股公司资本运营的产权关系不太明晰,在香港经营管理层与内地有关资产管理关系的协调上有待加强。有些红筹股公司从内地注入优质资产后,在管理机制和关系上不仅内地与香港并未完全理顺,而且与原先拥有这些资产的企业之间在内部管理与协调上也欠规范。

6.香港百富勤财政危机的影响

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集团以亚洲金融市场为主要业务,一向被视为我国海外资本市场上的长线合作伙伴。百富勤以香港为基地,拥有全球性的分销网络和全球最庞大的亚洲证券国际分销队伍,向亚太地区、欧洲、美国及中东的投资者销售亚洲产品。百富勤参与了我国许多家著名红筹股公司的招股上市工作,并担任了许多家红筹股公司上市保荐人和主销售商,并为多家红筹股公司的配股集资担任财务顾问。除此之外,百富勤还参与了我国许多家B股和H股的上市发行,并担任许多公司发行上市的国际协调人及主承销商。1997年9 月之后,由东南亚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香港,从而使香港股市进入大的调整期,一度热烈火爆的行情趋于平静,在多层因素打击下,香港股市尤以红筹股、H股板块跌幅最甚。在高位持仓的百富勤自然难逃厄远。 同时,百富勤在印尼的大量投资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遭受重挫。其结果是,百富勤投资公司于1998年1月12日宣布清盘,宣告破产。 我国企业在港上市是按香港法律、市场规则、竞争原则进行的,因此百富勤投资公司的破产长远来看不会影响国企在港筹资。但就短期而言,百富勤投资公司的破产,使海外投资者对我国B股、H股尤其是红筹股购买的信心会有所下降,我国企业的海外上市的股票将面临着较大的抛售压力,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短期内将会受到一定的挫折。

四、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策略

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多种多样,其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的主要目的是:企业通过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为契机,以彻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市场经济型企业。为此,我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重组

企业资产重组是指拟通过股权融资的企业按照境内外上市的有关规定和条例对被改组的企业进行重新组合,以使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国际规范,从而顺利发行新股并上市交易的过程。企业重组的直接目的在于使股份有限公司符合国际惯例,符合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和监管部门的上市要求,并以最佳效果筹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可使投资者获得企业过去及未来连续经营的稳定的信息,并具有法律的保障;使公司符合上市地的法律、条例,符合国际惯例;使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税后利润等符合上市要求,通过对资产的剥离、优化可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购买公司股票;使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分离,从而有助于上市公司经营机制的转变,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在资产重组时,既要充分考虑到上市地对上市公司在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方面的上市要求,同时还要照顾上市公司、股东、企业职工利益以及投资者的需求情况等。在重组时重点考虑的是股份公司的包装定位、股权结构设计和资产组合以及公司组织结构等问题。

2.投资概念

设计好投资概念是企业成功上市的前提,是企业形象设计的重要方面,上市公司所设计的投资概念应是企业的优质资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项目和业务。一个好的投资概念,具有鲜明的特色,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设计企业投资概念时,通过对企业发展及所处环境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突出其在业务(包括产业、技术、服务、市场)方面的优势,明确适合国际投资者口味的概念(如地区概念、农业概念、基建概念、国家支柱产业概念、消费概念、原材料概念、注资概念等)。上市公司的投资概念要突出公司的核心业务,反映公司的未来发展策略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等。

3.资本运营

证券市场有两大功能:一是筹集资金功能;二是资源配置功能。上市公司除了可向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外,还可利用其上市地位和独特的业务背景优势进行资本运营,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上市公司可通过收购、兼并、注资等资本运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规模经济。上市公司应以企业上市为契机,确实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规模经济的要求,充分利用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这一功能,进行产权重组、收购、兼并、注资等资本运营,走企业集约化规模发展道路。

4.规范运作

我国企业赴海外上市,并非完全以筹资为目的,主要是为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按照国际惯例对企业进行规范运作,为企业国际化发展拓展空间。我国企业迈入国际证券市场要从境内、境外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要面对国内法律制度和会计制度,而且还必须符合上市地的有关规定,遵守国际规范的上市法律法规文件,适用上市地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上市公司的基本运作要按国际规范的要求进行。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权益行为、同业竞争、关联交易等要符合国际规范要求;上市公司要严格遵守上市地有关公司上市的法律法规,严格按上市要求提交有关文件;上市公司在管理方面要形成以市场经济原则为指导的管理体系;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在海外上市地经济环境下的规范经营运作等。

标签:;  ;  ;  ;  ;  ;  ;  ;  ;  ;  ;  ;  

中国企业海外股权融资比较研究_股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