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号命令;效率#183;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_政治论文

第183号命令;效率#183;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_政治论文

秩序#183;效率#183;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合论文,发展目标论文,秩序论文,民主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条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往往面临着艰难的目标抉择。本文对政治发展的三项重要目标:秩序、效率、民主作一理念化的排列组合,以期建构出政治发展目标选择的框架模型。并指出,政治发展无论经历何种途径与曲折,只有演变生成秩序、效率、民主多元协变结构,才可望获得既是稳定又有权威的现代政治系统。

发展中国家全面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发展往往面临着艰难而困惑的目标抉择,而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的目标选择模式,对于国情各异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现实来说总有域外之音的感觉。面对现代化推进中的问题和矛盾,发展中国家如何根据自己的历史背景及现实条件选择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发展目标。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拟对政治发展目标的三项要素:秩序、效率、民主,作一理念化的排列组合。以期建构出政治发展目标的理想模型,为这一问题的探究建构一个进一步研究的框架。

我们将政治发展目标中的秩序、效率、民主作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看待,不同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各自的特殊背景与条件及现代化进程所处阶段将选择不同的价值目标或目标组合。

一、单元目标选择

这是指发展中国家把一个特定目标作为本国政治发展的价值追求。其他目标相对说来,退居不予考虑或暂缓考虑的地位。

(一)秩序

不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前的政治秩序是什么类型及处于何种状态,迈向现代化征程即意味着旧秩序的触动及或大或小的变化。否则保持原有政治秩序的铁板一块,现代化进程住往无从启动。这是因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生成,具有和西方早发现代化国家自然演进过程完全不同的条件和特征。后发现代化国家或是迫于国内发展的贫弱与迟缓,或是迫于国际强国的压力和影响,大多具有政府主导型特点,现代化进程多是由政府启动、组织和领导自上而下推进的。这就必然要求原有的政治秩序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以推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为原有政治系统提出了以下的职能要求,这也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把秩序作为首要政治发展目标的根源所在。

第一,原有政治秩序虽被触动,但必须保持有序演变,以保证政治系统作为现代化组织者的坚强有力。第二,以政治系统的有序、强大推动经济秩序、社会秩序的有序演变,以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正如亨廷顿在其最有影响的著作《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所提出的政治秩序论认为的那样,“各国之间最重要的政治分野,不在于它们政府的形式,而在于它们政府的有效程度。”〔1〕

发展中国家独立解放之前多有被西方列强统治掠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而且大多处于工业化之前的农业社会甚至部落社会。因此,政治有序化、制度化层次低劣,社会动员能力较弱,社会整合程度不高,致使政府控制社会的能力一般较弱。民族国家建立以后,虽先后不断地按照某种模式走向现代化道路,但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权威和组织领导,以致政潮迭起,政变频繁,腐败低效。如不能消除这种政治无序混乱状况,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因此,亨廷顿认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有效社会控制,谋求政治稳定的政治秩序过程。他认为,政治稳定包含两项基本要素:⑴秩序,⑵连续性。前者意指没有政治暴力、镇压或体系的解体。后者则指未发生政治体系关键要素的改变,如政治演进的中断,主要社会力量的消失,以及企图根本改变政治体系的政治运动等。这就充分说明,强有力的政治秩序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工程的前提和保证,没有政治秩序,其他一切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可能进行的。

政治系统不是脱离社会环境的孤立存在,政治系统的政治秩序同样离不开政治系统内部要素的相应协变以及整个社会的支持和强化。如果一味强调秩序、稳定,甚或靠压制、剥夺公民基本自由权利来强固原有秩序,靠延缓自由民主进程来维系秩序,就可能因为现代化进程困顿不前、民怨沸腾而使原有政治系统陷于更为被动不利的境地。就像系于一条线上的单摆,随时会因为政治风向和社会气候的变幻而左右摇摆。没有政治系统互动一体的协变与共振,没有社会基础的认可和支持政治系统不可能长久地维持秩序与稳定。

(二)效率

发展中国家独立后往往是苦于国内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人民要求变革呼声强烈和国际强国的控制、渗透,而被迫匆匆踏上现代化征程的。加之,发展中国家要在几十年时间跨越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路程,因此,发展的速度必须是快速的甚至是超速的。这正是发展中国家陷于尴尬被动困境的根源之一。历史没有给予发展中国家太多的时间。因此,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的最大问题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效率也就成为政治发展目标的重要选项之一。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加速经济发展,解决人民基本的温饱和生存问题。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政府主导型、自上而下推进等特点,故没有高效有力的政府,就不可能给现代化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有效的组织领导。这就给政治系统的发展提出如下几项必要的职能要求:第一,政治决策的高效统一。第二,行政执行的高效有力。第三,政治系统推动经济发展的高效持续。第四,政治系统维护社会稳定、社会进步的高效全面。在这几项职能要求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系统推动经济发展的高效持续,经济效率的优劣是检验政治效率的根本标准和现实体现,然而最根本的是政治系统的高效决策与执行。如何保证政治系统的高效有力,这就对政府权威提出了一个有限度的要求。东京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家吉元国生教授,在总结日本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时,深刻地指出:“日本的经验并不是要人们去建立一个日本式的政府,它只表明一个政府应该是强有力的。这里所说的强有力政府,是指它有能力制定和实现合理计划,并在必要时迫使人民去服从这些计划。……尽管强化政府作用有一定危险,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建立既负责任又有权威的政府,是一种较好的选择。”〔2〕

发展中国家在强化效率的同时,必须同时重视公平问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领域的公平问题,这和政治权力平等向所有公民开放,公民自由民主权利的切实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关,这要靠有效推进民主化进程来实现。二是经济领域的公平问题,这又必须依靠政府在推进经济效率的同时,利用政府权威进行财富的再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两极对立冲突,把效率建立在公民可接受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上。推进效率、兼顾公平。这给政治发展的效率目标带来必须正视的两难问题。

在现代化进程中,又如何保证政府权威,从而保证政府高效有力呢?或者说政府权威、效率依靠什么力量来实现呢?这又向发展中国家政治系统发展提出和效率选择必须协调并进的相关目标选择:首先,政府权威是多种因素综合效应在政府系统运行上的表现,现代化进程往往同时带来对传统政治权威的冲击、挑战,政治系统必须重新调整、确立政府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其次,政治系统从传统权威到现代权威的转型,不能导致权威缺失、权威真空,必须实现有序转化。第三,政府权威从其现实性上来说必须建立在政府系统整个组织的公正、廉洁、高效、有力之上。而这又意味着对传统政府体系专制、软弱状况的变革与调整,并会触动、打破原有权力结构与利益格局,造成系统本身的震荡与重组。

总之,如果政治发展目标只系于单一效率之上,甚至靠更加专制独裁来强行实施效率,结果会因为效率没有合法权威的支持而不能长久,或政府系统因不能再承受专制的重压而崩解。这也是新权威主义只注重政府权威职能忽视政府权威基础而陷于理论误区的原因之一。

(三)民主

民主选择被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研究者当作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阿尔蒙德和派伊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他们以西方民主观念和民主内容为标准,认为一个不民主的社会,不论其经济发展程度多高,人民如何富裕,在政治发展中都不能算作进入高度发展阶段。〔3〕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一大批前殖民地国家在西方示范支持下进行的“民主试验”不是搞得不伦不类,就是遭到彻底失败。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民主选择为何陷于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民主政治形式虽已建立,但民主权威并未巩固,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决策虽经由民主秩序产生,但民主制度、民主精神并未成熟巩固,从而使民主决策缺乏社会认同和权威基础;二是政论决策虽是民主的结果,但强有力的行政执行机构并未建立完善,决策执行缺乏必要的集权和权威,使现代化政策贯彻不力。第二,民主政治并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更为紧迫的经济发展问题。由于发展中国家政党机制、法治体系、民主制度、民主文化并不能在短期内确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行政执行机制未能正常有效运转,政治系统未能高效有力地组织推动经济发展,使贫弱瘫痪的经济更趋贫困。第三,民主政治未能有效地推动社会整合与国家一体化。许多发展中国家尚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中,内部充满了宗教、部落、种族的分歧,殖民主义“分而治之”的政策更造成了地区和民族的敌视和不和,民主政治的自由主义倾向,使国家缺乏认同,国家统一迟缓。第四,程序性民主与哲理性民主的二元分离。发展中国家的民主进程更多地受到西方的示范和影响,更多的是从外部移植嫁接的,而不是内部因素自然生长成熟之果。民众更多地是从哲理性民主方面,要求更多的人权、更多的权利,而发展中国家民主传统空白、民主精神残缺、民主制度化层次低下。程序性民主的先天不足与后天发育迟缓未能化解哲理性民主高涨的“参与爆炸”,致使政治系统压力超负、摇摆动荡、社会不稳,给军人干政、独裁专制留下可藉之据。这也是发展中国家民主政治陷于“民主——独裁”怪圈的原因之一。

单元的民主选择,是缺乏社会根基的选择。西方的民主圣果是历经几个世纪社会、经济、文化的演进而逐渐成熟的。把政治发展拱手献给民主,而不精心培育民主生成的社会文化环境,难怪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会发生畸变而不能持久稳固。

二、二元目标选择

政治发展很难仅凭单一支柱维持,二元目标选择是指发展中国家同时将两种价值选择作为政治系统发展的目标,并努力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使其相互耦合、协调发展。

(一)秩序·效率

如果某一发展中国家同时将政治秩序和政治效率作为政治系统的目标选择,并使其协调发展,这即构成秩序·效率型发展选择。

秩序·效率型选择有如下的特征。

1.正向、稳固、合法的政治秩序是现代化推进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其政治凝聚力和权威的源泉;反向、强制、非法的政治秩序则不能长久支撑和平稳交接。

2.稳固、合法的政治秩序则是有权威力量的秩序,而强有力的政治秩序则有利于政治效率的充分发挥和健康持续。

3.政治效率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则进一步巩固政治秩序的权威基础。

政治秩序和政治效率之间的这种互动互进的正相关关系,只要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中体现出来,则可奠定政治发展和现代化进步的坚实社会基础。故这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初政治发展的比较现实的选择,也是像亚洲“四小龙”那样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平稳渡过现代化初期震荡和险滩所提示的经验。

但这种选择也不是万全之策,合法权威的政治秩序有赖于传统权威的松动以及传统权威向现代法理型权威的平稳过渡,有赖于传统权威对日益高涨的政治参与要求的容纳与吸收,有赖于权威转型期公民的理解与支持。还有政治秩序和政治效率的正相关关系还必须建基于政治秩序与经济秩序之间相互适应的正相关基础之上,而这又涉及政治与经济的二元分离、市场取向的深化以及公民之间及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与协调。政治发展与经济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又往往使政治发展抉择陷于顾此失彼、进退维谷的两难困境。

(二)秩序·民主

这是一种同时把政治秩序和政治民主作为发展选择的类型,这种选择涉及以下复杂问题的解决。

1.传统政治秩序、权威的合法基础是什么?传统秩序的合法基础和民主秩序的合法基础是否一致相合?

2.传统权威基础和民主权威基础不一致时,传统秩序推进民主的进程即意味着瓦解自己权威的基础,在传统权威基础损缺的过程中,新型的民主权威是否能够及时建立与衔接?能否实现两种权威转型期的平稳有序过渡。

3.如果传统权威基础已经解构崩溃,而新型民主权威基础还没有巩固及得到广泛认同,就有可能酿成转型期的“权威真空”状态,造成国家和社会的无权威无秩序的混乱状态。

4.民主秩序与民主权威的正常运转,还有赖于民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状况、教育水平、公民素质等社会、文化条件的改善与进步,而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往往是社会、经济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明显改善,常使民主政治缺乏稳固的社会基础。

发展中国家民主传统的缺乏,就使这种选择蜕变为一种把民主的种子撒在贫瘠的土地上幻想即刻长大成树的危险选择。独立后至今还在冲突、混乱中沉浮的发展中国家及前苏联的政治改革似乎能提供现实的注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之前的传统秩序、传统文化和西方式民主秩序、民主文化的排斥性、不相容性,就注定了在传统秩序下快速推进民主化是一种自掘坟墓的可悲活动。人民生活的贫困、经济水平的低劣,不是单靠实行民主就能直线式自然解决的。没有民主基础的发育和民主条件的生成,民主是不能靠传统权威从外而内、从上而下强行移植的。

(三)效率·民主

这是一种把现代社会才具有的果实当作政治发展目标的选择,有其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往往并不是美好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是在传统秩序的柔软基地上启动的,所以,这种选择也自有其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1.在传统秩序不变的前提下,靠传统权威的不断强化和集权可以压榨出政治效率来,甚至可以有高效的政治效率和超速的经济增长,但在重压压出效率的同时,可能压制出不满、压制出愤怒和暴力。这从专制政治短期的高效率和不可能长命能够得到说明。

2.传统秩序的高压压出效率的同时却不能兼顾民主,因为民主化意味着传统权威的松动调整与转型。

3.效率巩固民主,但民主却不一定推动效率,这是发展中国家民主的又一困境。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呼声更多的是和权利、参与要求相联系,更多的是和游行、示威、街头抗议相伴。所以,民主的高涨更多的是导致效率的降低,更多的和传统秩序不相容。

不改变传统秩序,却想享受效率、民主的甘美,这是想稳坐王位到永远的专制者的梦想,是和前提相矛盾的政治发展选择。

三、多元目标选择

政治系统不是自我封闭孤立的变项,它的运转、稳定离不开社会大系统其它变项的支撑和扶持。政治发展可以说是政治系统与社会大系统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结果。离开经济基础的承载,离开社会文化的培养,所谓的政治发展只能是孤芳自赏、难免枯萎。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好政治发展的目标选择,必须理清以下几个问题。

(一)发展前提

发展中国家独立、解放运动成功之后,建立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政权,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政权,有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的君主政权,有军人执政的军事政权,还有介于社会主义政权和资本主义政权之间的民族主义政权等。而且这些政权的社会基础、稳定程度、权威大小等各不相同。虽然起点、基础各不相同,但却几乎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要成功地组织、领导现代化,必须保证政治系统的秩序和权威。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现代化即发展问题必然触动和变革原有的政治秩序和权威,即意味着从传统秩序到现代秩序的转型。如何在权威的推动下进行发展,在发展演变中保持权威,这是任何现代化发展都必须解决的前提。英国学者安得鲁·韦伯斯特指出:“第三世界国家无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还是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都必须建立一个有粘合力的、权力集中的国家。”〔4〕这里就是说的前提问题。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坚强政党组织的缺乏,资产阶级的软弱无力,种族和宗教分裂势力的根深蒂固,都使现代化领导者、组织者的政府秩序和权威相对软弱,而迫于国内国外发展竞争的压力,现代化进程必须尽快和快速推进。而原有政治秩序软弱、不稳定的发展中国家,匆忙迈开现代化发展的大步而激发出的张力和震荡,就有可能撕裂和冲毁政治系统的秩序,使现代化进程陷于混乱、停滞之中。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条件和性质,都使得发展前提问题更为根本和重要。

(二)发展过程

“发展越来越被看作是社会灵魂的一种觉醒”〔5〕, 而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与积弱,更使发展成为一种普遍渴求和共同赞成。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发展过程的设计与选择:单元突破、二元耦合、还是多元推进?快速突变还是有序渐进?等等。

1.单元、二元还是多元?发展中国家政治现代化启动之时,往往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选择单一目标快速突破,还是选择两个目标耦合互动,还是选择多元政治发展目标总体推进?单元突破的发展战略具有快速、易行、震荡小等特点,它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集中优势力量,在对整个政治系统冲击震荡小的情况下,在公民较易接受的条件下快速突破,短期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并易获得公民的赞同与支持。

然而,单元突破、孤军深入,当达到一定程度,触动了政治系统相关要素和职能的变化时,如果没有相关要素的响应和协变,就可能因为没有后继支持而趋于衰减或停滞,还可能因为突破超前、超越了政治系统其它要素、其它目标的承受能力及公民的普遍接受水平,而遭致抵制、反对而趋于破产。

总体推进战略具有协同一致、互动共进等优点,可在整个社会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在政治系统同时实施多种发展目标,并尽力推动各目标间的相依互补因素,减小其相损共亏因素,在政治系统整体参与、协同作战的情况下达到其现代化目标。然而,总体推进,意味着大动手术,它可能引起利益结构的急剧变动,政治系统的剧烈震荡和社会的不稳与混乱,以致整个社会因承受不了超负的张力和撕裂而趋于崩溃解体。二元耦合战略兼具单元突破战略和多元推进战略的优点和缺陷,似乎是一种折衷的道路,然而折衷的选择往往是困难的抉择,在三项目标组合成的三类型的二元耦合中,如何作出决断,也同样是一种困惑。

2.快速突变还是有序渐进?发展中国家由于各种问题的错综复杂,以及原有政治系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目标相去甚远。无论每个国家各自选择怎样的发展目标,要在强力作用下,快速突变推进政治发展目标,在短期内形成高度发达的现代政治系统,都可能因为巨大裂变所产生的强大破坏性力量,而把一切秩序和结构冲毁。

现代化的经验提示我们,在强有力政府领导下,有序渐进的实施发展目标,是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有以下优点:第一,有序渐进,不致给政治秩序造成太大的破损,不致使政治权威急剧失落,使现代化进程始终有坚强的组织领导者。第二,有序渐进,不致给政治系统造成太大的压力,政治系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力量推动政治效率的提高,致力于解决更为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第三,有序渐进,不致激发公民对政治发展的过高期望,即使发展不力,也不会产生过多的失望与不满,也易取得公民的理解和支持。第四,可以把政治发展的总体目标,分解成几个阶段性目标,实现从传统秩序到现代秩序的相继衔接和平稳演进。

(三)发展次序

政治发展不可能短期内总体推进,全面实现。这就必然提出一个发展次序问题。我们选定的三项政治发展目标,根据排列组合可有七种价值选择:秩序、效率、民主、秩序·效率、秩序·民主、效率·民主、秩序·效率·民主。发展中国家各国的发展起点、传统文化及国内国际条件千差万别,所以,从理论上来说,不可能规定一个统一普适的发展次序。各国选择的依据是原有政治系统的统治能力、应变能力及相应的社会条件,发展的张力是传统政治秩序到现代政治秩序的有序渐变,而不能出现“秩序失范”,“权威真空”。

(四)发展目标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分阶段、有秩序的平稳渐进道路是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可行之路。政治发展不是单纯为发展而发展,它必须有利于推动和促进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1.变与不变的秩序。

政治秩序的变是指政治发展必然意味着传统政治秩序的触动、解构到现代政治秩序的建构完善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政治秩序的不变是指政治发展过程必须在动态秩序中有序演进,即始终必须有某种秩序的存在。这里,不变是变的前提,故政治秩序往往成为政治发展的首要选择。

2.效率与民主基础上的秩序。为了原有政治循序的稳固长久而把政治秩序作为政治系统发展的唯一目标,现代化进程就无从谈起。而且原有政治秩序也可能趋于封闭、僵化。由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存危机和生存困境,政治效率就成为政治秩序的重要选择。在原有政治秩序下推进效率,在效率的刺激下调整政治秩序,就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初期的重要特征。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利益集团的分化形成、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政治民主化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民主参政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时单靠效率支撑的政治秩序就不再能适应和推动进一步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政治系统必须适时开拓公民参政的渠道,完善民主制度化建设,扩展政治秩序的社会基础,重建新的政治合法性根据。否则,就可能因为政治秩序得不到公民的支持和认可,而被视为专制或独裁,引发民主浪潮,造成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从而降低政治秩序的权威和效率。只有既是民主、又有效率的秩序,才可能是有权威、有能力,又有广泛社会认同和基础的秩序,只有建立在效率与民主互动协变基础上的秩序,才可能是稳固持久的政治秩序。

3.秩序与民主基础上的效率。没有某种政治秩序,效率就无从谈起,政局动荡、交战不已的索马里、阿富汗就是现实的证据。但单靠传统秩序支撑的效率,只能是有限度的效率,没有后劲的效率。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只能建立在广泛的社会动员和公民的积极参与基础之上。这时只能在民主的原则下,调整、改造原有的政治秩序,给公民更多的有保障的民主权利和自主权利,使全体公民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给效率提供更足的动力源泉和保证。秩序给效率提供前提,民主给效率提供动力,只有建立在秩序与民主基础上的效率,才可能是既有保证又将持久的效率。

4.秩序与效率基础上的民主。发展中国家民主传统、民主意识、民主社会基础的脆弱,使其民主政治的建设更多地依赖传统政治秩序的组织与实施。一步到位的突现型民主模式,往往使原有秩序裂变解体,而民主秩序还不巩固有力,从而出现秩序断层,导致政局动荡。所以,政治民主目标在现代化取得明显成效的国家,往往表现出“滞后效应”。

政治民主只能在政治秩序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秩序转型。但是,只有秩序而无效率的民主,只能是软弱的民主。软弱的民主又常常导致经济发展迟缓、社会徘徊不前,而招致社会积怨爆发,到头来损害政治民主建设自身。故从传统秩序到民主秩序有序变迁中产生的新型民主秩序,必须同时致力政治效率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公民从民主秩序中切实感受到好处与实惠,从而使民主秩序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和基础,才能使民主巩固和深入。

发展中国家匆忙建立的“民主政治”,之所以多数陷于困境或遭致颠覆,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政治效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支持而处于悬空状态。

5.多元协变才能有政治发展的稳定持久。把以上所述概括一下可以看出,政治发展的稳定持久模式有赖于秩序·效率·民主的多元共振协变。

由于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各自特殊性,各国可以选择适合本国现实条件的具体发展途径。但政治发展无论取道哪种发展途径。历时长短,以及遭遇何种挫折与磨难,只有演变生成巩固的多元协变结构,才可望获得既稳定又有权威的现代政治系统。这时,政治系统的秩序是建基于民主合法性基础上的秩序,又是富有效率的秩序;政治系统的效率是秩序组织下的效率,又是公民积极参与、民主推动的效率;政治系统的民主是有秩序、和平的民主,又是有效率、有权威的民主。在多元共振协变底座上运转的权力金字塔政治系统才能稳固与持久。

秩序·效率·民主共进协变的政治发展目标,才是切实可行的选择,才是有广泛社会基础的目标,才能和整个现代化进程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互促并进。

注释: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1页。

〔2〕【日本】吉元国生:《面对西方的挑战——日本成功之道》,中国城市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149页。

〔3〕参见陈峰:《美国政治发展理论综述》, 载《国外政治学》,1985年第6期,第23页。

〔4 〕【英】安得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 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5〕【法】弗朗索瓦·佩鲁:《新发展观》,华夏出版社1987 年版,第112页。

标签:;  ;  ;  ;  ;  ;  ;  ;  ;  

第183号命令;效率#183;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元组合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