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论文_徐小燕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论文_徐小燕

徐小燕 四川省德阳市金山街学校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2-160-0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新时期贯彻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阅读“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成功和幸福的保证之一,良好的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痛心的发现,许多学生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会。人们往往会给这些学生冠以粗心,马虎的帽子。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出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缺乏审题能力。困扰这一能力缺乏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良好阅读的习惯,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差,从而出现“题目没看清楚”,“读不懂题目”“理解错误”等审题缺陷。鉴于此,“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将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读题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做准备。于是数学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学生对新数学学习文化产生兴趣;并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数学阅读教学对数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新课题,它与语文的阅读有相通之处,但落实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又有其独特性,数学教师对此又该如何把握?对一线教师的实践工作以何种方式落实数学阅读?不同的内容该怎样进行阅读指导?这些都是数学阅读在教学实践中亟需得到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新课程和新教材的内容对数学阅读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首先数学教师应把握数学阅读的意义。1、数学阅读:传统意义上,指的是数学课本即在学校里用的数学教材。在新课标下,数学阅读泛指教材及为教材服务的相关资料,包括文字、相关配套资料、音响设备、网络咨询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各类信息。2、数学阅读:是指阅读主体以自己的经验,对有关数学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从中获取有关信息并加以处理的一种体验、再创造活动。在我们这个信息时代,信息构成我们生存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数学阅读也将成为学生获取信息、适应时代生存环境的首要能力。3、数学阅读:是指小学生通过阅读数学课本,与教师产生多向交互作用,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自主建构数学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发挥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重要前提。本课题倡导的数学阅读不仅包括对传统意义下数学教材的阅读,还包括对各种数学课外知识绘本及媒体信息的阅读。

其次教师要对自身角色作好定位。新课改下,教师要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引导者、课程开发者、教育创新者以及终身学习者。学生才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从每一个个体的身心特征为基础出发,学习活动才有意义,教师只是在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意义的、高兴的、简单的、喜欢的学习。因此,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数学阅读的引导者而不是解析者,是学生发现数学阅读价值的提供者,是引导者、活动者,更是学生学习伙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不再是“标准”,“知识的固守者”,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注重专业发展,尽快适应新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角色意识进行细化。

再次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倡导鼓励孩子们运用旧经验,自我建构知识的意识和历程,重视学生认知建构思考的多元化学习。当学生阅读学习新教材时,当旧有经验牢固时,不管其运用何种旧经验,若能活用,就应均被肯定。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中,通过阅读教材,若学生能了解、并运用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自主了解比中比的前项、比的后项的特性,从而就能对比的前项、比的后项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相应判断,了解自己在进行何种解题活动或知道为何如此思考,那么他们不同的解法,都是可以接受的。这种形式下的课堂,教师更多的是引领,倾听孩子们的见解、接纳异己的思路,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拥有的数学才能,拥有主宰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在教师安排下成为解决数学问题情境的客人。教师的这种引领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为:首先要给学生充分进行阅读的时间,以适当的阅读问题引发学生的阅读思考,唤醒学生旧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即让大部分的学生,能较容易地看懂数学文本。其次提供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使学生对所学数学文本知识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参与,使知识经验外显。再次为使学生自主进行的文本阅读有效,建构过程成为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教师在适当条件下尽可能地组织协作学习,并进行引导。最后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体验”,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时间差异、方法差异和其有意义的学习,更显其学习主人的地位。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数学课外兴趣活动,完善和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和审题能力。数学知识的整个建构过程是渐进式而并非跳跃式,教师在引导的数学文本阅读教学过程中,负责学生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建构解题策略。1、到联系生活现实,加强学生分析、解题、沟通、推理、应用数学能力,真正成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阅读的人。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知识紧密相连,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让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真实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唤醒学生旧的知识结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为解决实际问题而阅读。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回忆春夏秋冬的自然风光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从四个季节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教师又启发:“像这样的事例你还能举出吗?”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周而复始无穷无尽。”那么在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的现象呢?请学生阅读数学文本,通过试算①1÷3 ②12.4÷3.3学生发现了也有“循环”的现象,这样学生就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学习了数学和理解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可阅读性和理解性,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采用丰富多采的数学课外活动进行自主阅读意识的深化:如《数字化的一天》,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在认识完圆柱和圆锥后,让学生开展认识生活中圆柱和圆锥的小课题研究……实现抽象数学和生活数学的衔接,真正体现数学知识完整的自我建构。

阅读之所以成为标准化课程之外最为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因为阅读本身具有开放化和个性化,而且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大量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睿智,在阅读中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论文作者:徐小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5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论文_徐小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