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论文

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

曹守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的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以户籍地在湖北省但目前流动在其他省份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才为对象,采用两分类logit分析方法研究了湖北省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每月结余、是否在流入地买房、是否在户籍地买房、是否打算在户籍地买房等变量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得出的政策建议有:湖北省政府应规划好人才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提高城市化率;保障女性在劳动力市场的权益等。

关键词: 人才流动;影响因素;居留意愿

一、引言

改革开放前,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的人口流动并不明显。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数量慢慢增加。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较之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有2.7亿的流动人口,占我国全部人口的20%。根据湖北省统计局《湖北统计年鉴—2018》显示,截止2017年年末,湖北省共有户籍人口6141.8万人,而常住人口为5902.0万人。湖北省流出户籍人口中占相当一部分的人群是通常意义上的人才,人口代表着区域竞争力(蔡昉,2010),人才更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主力军。黄海刚等曾在研究中指出以武汉为代表的华中地区是近年来人才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人作为消费者,对经济体系有重要的影响。持续的人口流出会使流出地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加速,对流出地的社会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劳昕,沈体雁,张远,2017)。

在农业灌溉中,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常用的一种灌溉技术。通过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主要是通过水泵抽水,然后灌溉水通过低压管道管道输送到农田,从而达到减少渗漏的效果,从而实现农业节水灌溉的效果。

从图4可以看出,当甲基紫初始浓度从0.1 mg/l增加到1.0 mg/l时,甲基紫的降解率从43.4%逐渐降至32.1%,并且减小趋势随浓度增大而变大.初始浓度与降解率反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溶液浓度越高,光穿透溶液的能力越弱,导致参与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光子数量减少,从而导致降解率降低.此外,浓度越高,更多的溶质质点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导致活性部位减少.但初始浓度过低,去除污染物的总量就低,不能充分发挥光催化降解的能力.因此,溶液初始浓度的选择还要根据处理工艺、经济效益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人才是当今各国、各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扩大人才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资源。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大省,第二产业增长迅速,经济发达,人才众多,但人才流出情况却十分严重,所以在此背景下研究湖北省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对于优化湖北省的人才环境,促使人才回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尝试性地探讨湖北省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以期能够发现提高人才回流意愿的措施。

二、相关界定及文献回顾

(一)相关界定

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人才是具有一定专门技术和科学知识的人类群体,人才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在一般劳动者中属于素质较高的劳动者。结合近年来中国各地“抢人大战”的主要对象,在本文中,人才被界定为16-59且受教育程度为大学专科及以上的人口。

人才流动:胡学东(1992)年提出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地区、行业、岗位等方面变动的总称;徐茜(2010)则以人—环境匹配理论为基础,提出人才流动是人才改善自身福利的手段。徐倪妮,郭俊华(2019)认为所谓人才流动,是指人才在不同岗位、组织、行业、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一种流动或转换的行为,包括人才外流和入才内流。在本文中,人才流动被界定为能够发挥作用的人才由于各种原因而外流,并在一定时间内在外定居、工作的情形。

(二)文献回顾

(二)影响因素指标

(3)是否在流入地买房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在99%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为正向关系且影响较大。即在流入地买房的流动人口相较于未在流入地买房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原因是在当今高房价的现实背景下,买房需要承担巨大的金钱压力,是影响流动人口长期居留决策的重要决定因素。

三、模型与数据

(一)数据来源

(1)性别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在9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负,说明湖北省流出人才中的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夏显力,姚植夫(2012)、周映玲(2019)在研究流动人口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时也得出同样的结论,认为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定居城市。这是因为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随着观念的进步,使得越多女性愿意到对自己更有利的城市追求发展空间,另外男性迫于买房等生存压力不愿意定居流入地,所以湖北省流出人才中的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

本文使用的数据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司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此数据为流动人口专项调查数据,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5年全员流动人口年报数据为基本抽样框,采取PPS方法进行抽样,调查对象为在流入地居住一个月及以上,非本区(县、市)户口的15周岁及以上流入人口。本文研究对象为户籍地为湖北且目前居住地不在湖北的16-59岁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通过数据清理,本文共得到686个有效样本。

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新基因的根本途径,是生物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优势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往往是有害的,它们所携带的优势基因往往会突变成劣势基因,导致个体在遗传过程失去了竞争优势,从而被淘汰掉。相反,劣势个体发生基因突变带来的是利多害少,突变之后的个体适应度将会得到提高,使得个体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整个群体的进化也因此向着适应度增加的方向进行。

国内学者关于人才流动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晚。向东(1997)在研究时指出人才流动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体制性因素,如经济布局、产业结构等,另一方面是非体制性因素,如个人的职业动机、职业感受等。张再生(2000)以天津市为例,从理论上指出专业对口、个人潜力得到发挥、工作环境和条件得到好转、人际关系和谐等因素影响了人才的流动。张同全,高建丽(201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胶东半岛区域科技人才流动的意愿以及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档案管理、户籍制度、法律保护、经济环境等因素对科技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较大。何洁,王灏晨,郑晓瑛(2014)通过对高校科技人才流动意愿进行分析,认为年龄因素、住房因素、科研团队因素、家庭生活因素、个人生活需求是影响高校科技人才流动意愿的显著性因素。徐倪妮,郭俊华(2019)从宏观角度对科技人才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环境是影响省际科技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

本文以问题“您今后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留(5年以上)”作为了解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指标,本文所指流动意愿是指湖北省流出人才是否打算在流入地长期居留。因此本文将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赋值为1,将返乡、继续流动、没想好合并为不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赋值为0。

2017年以来,行业发展以“稳中求进,健康发展”为总基调,转型升级稳步推进,结构调整进展明显,行业效益走出低谷,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具体表现有四:一是创新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肥料增效研发力度持续增大,新型肥料占比不断提高;二是农化服务脱虚向实,走向前台,服务在前、产品在后成为营销新策略和拓展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三是规模化扩张得到有效遏制,行业持续健康运行;四是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多家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和行业标准制定,国际话语权进一步提升。总之,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多重矛盾交叠的困难条件下,行业承压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三)计量模型

表 1相关变量定义及赋值

本文参考已有实证研究,将一些影响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变量分为流动人才的个人特征和流动特征。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对个别问卷的问题进行了合并。将同居、未婚、离婚和丧偶合并为一项,记为无配偶,将初婚和再婚合并为有配偶;将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居民合并到城镇;将平均每月总支出和平均每月总收入两个问题合并为每月总结余问题,出于减少异方差的考虑,对每月结余取对数处理;将父母皆有、父亲有、母亲有流动经历合并到父母有流动经历;将是否在户籍地-区县政府所在地买房、是否在户籍地-乡镇政府所在地买房、是否在户籍地-村买房合并为是否在户籍地买房。以下为相关变量的具体定义及赋值。

上式中,Ln(Pi/1-Pi)是X的线性函数,Pi是指所研究事件发生的概率,比率Pi/1-Pi为机会比率,βi为回归系数。

信用的内涵非常丰富,辞海中给出的解释主要包括“信任使用;遵守诺言,实践成约,获取信任;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活动形式”等三方面含义。在市场经济时代,传统的信用观念已无法满足经济活动的安全需求,信用正逐渐从单纯的道德约束演化为法律约束。现代的信用体系更倾向于由道德范畴和经济范畴的信用共同发挥作用(见表1)。根据GB/T 22117—2018《信用 基本术语》中的定义,信用是“个人或组织履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3]。

Ln(Pi/1-Pi)=β01X1+…βiXi

本文采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由于因变量“您今后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留(5年以上)”取值有两种状态,符合二项分布函数的特征。因此,本文建立二分类Logit回归模型,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二分类Logit模型如下:

四、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Spss21.0软件对样本进行二元Logit回归分析,以问题“您今后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留(5年以上)”为因变量,性别、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是否独自流动、父母是否有流动经历、每月结余、是否在流入地买房、是否在户籍地买房、是否打算在流入地买房等10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得到数据分析表如图4所示。

表 4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二元 logit分析

从二元Logit模型分析结果中,我们能够发现:

许多文献的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系统的不变集包含了垂直顶部不稳定平衡点,但并不能保证系统运动至不稳点,系统将在不变集上做周期运动,这种情况下,须采取另一种控制律打破这种周期运动,这种切换控制的稳定性由开关定律得以保证。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系统运动至不变集过程中,当系统的状态变量满足线性化条件时,将系统线性化,采用线性系统理论来设计控制器[3][5]。线性系统理论已经成熟,这里不做过多讨论,线性化带来的误差处理方法可参见文献[5]。

(2)每月结余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在99%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和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为正向关系。说明每月结余越高,湖北省流动人才越可能选择继续留在流入地城市。颜品,汪卢俊,宗振利(2014)通过实证也发现迁入地收入水平越高,流动人口越倾向于在迁入地定居。原因是在支出没有差别的情况下,在流入地收入越多,则每月结余越多,说明在流入地生活经济上的压力会减轻,从而居留意愿会提高,因此每月结余越高,湖北省流动人才越可能选择继续留在流入地城市。

以上学者的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夯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研究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一是对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多而实证分析少;二是研究多集中于科技人才、高校人才这些特殊群体上,对普遍意义上的人才的流动意愿研究较少;三是对湖北这种人口流动大省的专门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尝试从湖北省的角度分析普遍意义上的人才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来检验不同因素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的影响差异,以期获得更加稳健可靠的研究结论。

(4)是否在户籍地买房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在99%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影响方向为负,说明在户籍地没有住房的流动人口相较于在户籍地有住房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这可以用推拉力理论来解释,户籍地的住房是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流入地的拉力,即会降低流动人口长期居住流入地的意愿。

(5)是否打算在流入地买房对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有显著影响,在99%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打算在流入地买房的流动人口相较于不打算在流入地买房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这是因为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长期追求,打算在流入地买房就说明流动人口做好了在居留地长期居住的打算,因而打算在流入地买房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长期居住流入地。

(5)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是否独自流动、父母是否有流动经历等变量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对湖北省人才长期居住流入地的意愿影响不显著。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湖北省如果想要留住人才,应该多考虑流出人才长期居住流入地的影响因素,结合“人才引进”战略,通过多项举措,做到“制度化留住人、长期化稳定人、福利化吸引人”的一揽子人才战略。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基本的要素。语言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对语文这一学科而言,语言表达能力尤为重要。以此为发展目标,从小处、从实处入手,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苏式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师角色定位,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首先,住房方面,保障不同层次人才的住房需求。湖北省政府应规划好人才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一方面,政府应对房价进行适当的引导,可以为人才提供各项购房补贴以及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人才购买自有住房;另一方面,对于租住保障性住房的人才,政府要对城市中保障性住房的位置进行合理规划、对住房周围的各项配套措施进行完善,满足各类人才的住房需求,保障各种优惠住房措施实行。

在经销商业绩评估管理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预防风险。在2019年,B公司需强化对于业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培训,潜移默化,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当经销商经济出现危机时,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征兆,市场业务人员如果意识提升了,便会在日常办公中容易发现经销商存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其次,收入方面,稳步提升各种人才的平均收入。结合现有数据来看,武汉市人均工资水平在华中地区处于中上等水平,基本与郑州持平,但略低于杭州、南京的人均工资水平。因此湖北省政府应该利用华中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政策利好的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提高城市化率,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要提高人才的工资水平,从而提高湖北省对人才的吸引力,发挥出长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

最后,女性就业方面,在法律保障基础上提高女性就业待遇。一方面,湖北省要注意女性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保障女职工享受平等的就业机会,解决好女性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要保障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如监督落实女职工在“三期”内的保护,引导企业维护女职工的身心健康,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女性的居留意愿。

参考文献:

[1] 蔡昉.关于中国人口及相关问题的若干认识误区[J].国际经济评论,2010(06):81-94+5.

[2] 陈剑.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研究[J].岭南学刊,2013(04):120-124.

[3] 郭洪林,甄峰,王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流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01):69-77.

[4] 胡学东.略论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J].比较教育研究,1992(01):15-20.

[5] 何洁,王灏晨,郑晓瑛.高校科技人才流动意愿现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4,20(03):24-32+42.

[6] 李辉,段程允,白宇舒.我国流动人口留城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9,41(01):80-88.

[7] 劳昕,沈体雁,张远.人口回流vs.人口外流:“空巢”城市群的发展新契机[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04):10-20.

[8] 徐茜.基于环境匹配的人才流动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01):167-170.

[9] 徐倪妮,郭俊华.科技人才流动的宏观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37(03):414-421+461.

[10] 夏显力,姚植夫,李瑶,贺强.新生代农民工定居城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12(04):73-80.

[11] 向东.影响人才流动的非体制性因素[J].中国人才,1997(07):4-7.

[12] 张同全,高建丽.胶东半岛科技型人才流动意愿[J].中国科技论坛,2012(07):127-131.

[13] 张再生.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人口学刊,2000(01):7-11.

作者简介: 曹守静(1996-),女,汉族,山东临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基金项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年研究生创新项目教育计划:如何留住人才―基于人才流动分析的武汉市人才环境优化研究(编号 201811238)

标签:;  ;  ;  ;  

湖北省人才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