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改良方法的探讨论文_吴朝琴,周根秀

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门诊部 福建漳州 363000

【摘 要】目的 探讨改良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在苄星青霉素的肌肉注射中是否可以提高注射成功率,方法 选取11月份48例患者为观察组,12月份52例患者为观察组,每例患者均一次注射两支苄星青霉素,分左右臀大肌注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肌肉注射法,观察组使用改良的肌肉注射法,两组患者肌肉注射的成功率用卡方检验,结果 常规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85.41%,改良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97.11%,经卡方检验,P<0.01,二者有显著性差异,改良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比常规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使用改良的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可以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关键字】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

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G的长效制剂,常用于治疗梅毒预防风湿热,尤其是治疗梅毒的首选药物,常需要大剂量肌肉注射。但在肌肉注射此药过程中常遇到许多问题。注射用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用溶剂溶解后仍以固体颗粒分散于溶剂中,成为混悬液,处于不稳定状态,颗粒沉降率快,快速沉降的颗粒极易堵塞针头;操作者常为防止药物堵塞针头而加大力度快速推注,从而导致针头与注射器乳头分离而药物飞喷,浪费药液;如果通过增加稀释溶液的量减少堵塞现象的发生,则在短时间内注入较大量液体更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笔者在长期注射苄星青霉素操作过程中,总结出一套改良的注射方法,可化解以上的诸多问题,大大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对象为2015年11月份和12月份皮肤科、妇产科、泌尿科门诊患者共100人,每例患者均左右臀部各肌肉注射一支120万单位的苄星青霉素,每注射一支苄星青霉素为一次注射,11月份48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38岁,共注射96次,12月份5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0岁,共注射104次。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溶解和抽吸方法,即在无菌操作下用5ml注射器抽取4ml无菌生理盐水注入苄星青霉素药瓶内,生理盐水注入完毕,注射器回抽4ml的空气拔出针头,拿起并震荡药瓶,直到药粉和盐水充分混合,静置药瓶,尽可能使瓶内因震荡产生的气泡化解,摆体位,定位,消毒皮肤,用带七号针头的5ml注射器将药瓶内的药液抽吸干净,排尽抽取药物之注射器的空气,快速进针。回抽无回血,快速注入药物。

观察组使用改良的药物溶解和抽吸方法,即在无菌操作下用5ml注射器抽取4ml无菌生理盐水沿瓶壁缓慢注入苄星青霉素药瓶内,在注入生理盐水的同时转动药瓶,生理盐水注入完毕,注射器回抽4ml的空气拔出针头,避免瓶内压力大未溶解的药粉随针头喷出从而减少药物剂量,然后缓慢地反复转动药瓶,使盐水能到达药瓶的各个角落,直到药粉和盐水充分混合,整个过程避免剧烈快速摇晃及振荡,防止泡沫产生。摆体位,定位,皮肤消毒待干,用与对照组相同型号的注射器先抽取4ml的空气后,沿着之前的瓶塞针眼插入瓶内,针头斜面在液面以上注入空气,倒转药瓶及注射器,药瓶呈倒立,开始缓慢吸取药液,抽吸时注射器针尖始终保持在液面以下,直至药液吸尽。药液抽吸过程避免抽入空气,拔出注射器。再抽取0.5ml生理盐水。用腕部的力量来回缓慢转动已抽吸药液的注射器2-3次,促使在抽吸药液过程中已沉淀的药物颗粒与盐水再次充分混合,进针,回抽无回血,缓慢注入药物。

1.3、效果评价

回抽无回血后,注入药物,一次性药物顺利推注完为注射成功;药物完全推注不进肌肉或部分注不进肌肉更换针头重新注射,针头与乳头分离致药物飞溅,均视为注射失败。

2结果

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溶解和抽吸方法,观察组使用改良的药物溶解和抽吸方法,两组方法注射结果如表1、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注射成功率,用卡方检验,x2=8.87,P<0.01,因此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

2 讨论

苄星青霉素是长效制剂,肌肉注射后局部如贮存库,缓慢游离出青霉素而呈抗菌作用,具有吸收较慢、维持时间长的特点,苄星青霉素溶解后为非均相的混悬液,极易发生沉淀、药物颗粒聚集成团,余纯等人研究发现苄星青霉素溶解后10s即出现沉淀分层现象,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排气后15s不动即堵塞针头头[1],因此使用常规方法注射该药物常因药物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反复注射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理痛苦和心理负担。对照组中使用传统的方法为患者肌肉注射此药物,注射失败均是因针头堵塞所致,其中六例是丝毫不能推动活塞而药物完全不能注入,三例是推送药物力度过大,针头与注射器接口分离而导致药物飞溅,五例是药物只注入一半因针头堵塞而不能继续注药;经历多次的失败后,笔者通过留心观察,发现并总结出了以上的改良方法,改良的注射方法比常规的注射方法有许多优点,溶解药物时沿瓶壁注入生理盐水及缓慢转动药瓶均可避免泡沫的产生,泡沫的多少影响针头堵塞的速度,泡沫多排气时间长并且反复排气后会有很多药物颗粒聚集于针头,从而发生堵塞;抽吸药液时针头始终保持在液面下,避免抽入空气,可减少排气时间,最后还抽取0.5ml的生理盐水,针头局部药物浓度极低,不易发生堵塞;进针前将已抽吸药物的注射器来回转动,在抽吸药液过程中沉淀的药物再次与盐水充分混合,给注射送药预留了更多的时间,观察组药物注入时间最长为60秒仍未发生针头堵塞,使用改良的注射方法,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观察组104次注射,有三次失败,两次是因注射器抽吸药物后,针筒内有少许气泡,将针筒内气泡排尽后再行注射,在推送药物至余下0.8ml时针头发生堵塞,一次因进针前没有转动已抽取药液的注射器再次混匀药液,导致推送药物至余下0.6ml时针头堵塞,其余的均注射成功。因此,使用改良的注射方法,大大提高了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余纯,梅娟,肖静蓉.长效青霉素注射法的改进[J]临床护理杂志,2015.03

论文作者:吴朝琴,周根秀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  ;  ;  ;  ;  ;  ;  ;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改良方法的探讨论文_吴朝琴,周根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