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中华文化的协奏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论文

奏响中华文化的协奏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论文

奏响中华文化的协奏曲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

张 磊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国务院已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桩开拓性的宏伟社会系统工程必将促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格局,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发展优势,更加丰富“一国两制”的新实践,不断提高湾区内民生福祉水平。粤港澳大湾区的创建,与已有的东京、旧金山和纽约湾区相较,尤具多种优长和广阔远景。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大湾区的平台,广东人民和港澳同胞直接承担起这桩光荣的重任。为此,我们必须深切理解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地位和作用,紧紧把握住战略定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机遇挑战等主要课题,凝心聚力,守正创新。当然,一流的湾区务需一流的文化承载,大湾区的建设进行曲,必得文化协奏曲的配合。优秀的中华文化,无疑是人文湾区的主旋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人们的国家、民族和文化认同,以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大湾区和全国广大群众勇于和善于肩负历史的使命,共同奋力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还需指出,广东近年来始终为建设文化强省而奋力拼搏,在文化的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利于文化湾区的建设。

毫无疑问,岭南文化理所当然地应在大湾区建设的文化支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岭南文化区域的部分恰同大湾区的平台大体重合,二者的范围都是在以岭南文化——广府文化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领域。港澳在被西方侵略者肢解前从来都是广东的属地,殖民统治未能切断深植于两地的岭南文化的纽带。加以改革开放40年和港澳的回归,使文化同根的三地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与拓展。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体系中颇具优长特色的组成部分,形成于悠长的历史进程,以本土文化为根基,充分吸取了中原文化和周边文化。海洋文化的早发滋长,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和千年商都的地位,更使岭南文化具有了独特的新内涵。进入近代阶段,广东成为——如李大钊所称——“史潮汇注之区”。中西文化碰撞交汇,导致思潮澎湃,岭南文化走出了中世纪而实现了转型。迄于当代,岭南文化则顺应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大潮。孙中山曾把岭南文化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概括为“进取心之坚强”和“爱国心之勇猛”。广东——省会广州被时人全面定性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先行地。要之,岭南文化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大致可以表述为重商性、开放性、兼容性、多元性、平民性等。加之地缘、人缘诸条件,湾区与岭南文化很大程度上共有相通、交融乃至同质的元素。

为了发挥岭南文化对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成为导向、智力依托和全面提高人们综合素质的正能量,岭南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加以科学辨识,扬其精华,弃其糟粕,着重将其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以创造、创新精神予以转化和发展,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各个领域及层面相适应和一致,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作者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

标签:;  ;  ;  ;  ;  ;  ;  ;  ;  

奏响中华文化的协奏曲-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岭南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