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秦李燕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秦李燕

武汉市中心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14

【摘 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100例使用套管针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在常规护理操作中,出现的一些常见并发症的统计。结果: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操作不当会可引起并发症的出现。结论:静脉留置针应用期间做好护理操作和并发症的预防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护理;并发症;预防

因为静脉留置针在使用操作方面具有简单、方便的优点,进而减少了患者反复刺痛的痛苦,能够持续保留同一条静脉通道,保护了血管的完整性,也降低了在用药和抢救方面护理人员的工作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在临床上被普遍接受和应用[1]。近年来,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静脉留置针作为一项护理新技术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特别是长期置管病人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护理十分重要。下面给大家总结下临床中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1、常见并发症

1.1 导管堵塞

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以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

1.2液体渗漏

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

1.3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

按原因不同可分为化学性和感染性两种,常见症状为穿刺部位沿血管上行出现一条红线,局部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4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于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久病卧床患者发生在下肢静脉的血栓比上肢静脉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采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易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因素。

1.5皮下血肿

穿刺及置管操作不熟练、技巧把握不好、操之过急、动作不稳等,往往轻易使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

2、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2.1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2.1.1防止导管堵塞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正确封管,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封管液及用量,匀速推注。有关报道认为封管肝素液浓度为生理盐水250ml+肝素钠12500u3~5ml。封管时边退针头边推肝素液以防封管失败[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防止液体渗漏护理人员除加强基本功练习外,应妥善固定导管,嘱患者避免有留置针的肢体过度活动,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同时注重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1.3.防止静脉炎及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护理人员应注重各项操作环节的严格无菌操作,选择静脉尽量选择四肢粗静脉,从血管远端开始,尽量避免使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受伤、感染的静脉,争取一次穿刺成功,留置时间不超过5天[3];输液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缩短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对局部炎症抗感染的能力。

2.1.4.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应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重保护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4]。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1.5.熟练把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穿刺时动作应轻便、稳、准。依据不同的血管情况,把握好进针角度,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常见并发症的日常观察与护理

2.2.1.观察局部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尽量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置留置针,如非凡情况或病情需要在下肢静脉穿刺,输液时可抬高下肢20°~30°,加快血液回流,缩短药物和液体在下肢静脉的滞留时间,减轻其对下肢静脉的刺激。另外,假如是手术时留置在下肢静脉的留置针,24小时后应更换至上肢。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要经常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反应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局部并发症,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应立即拔管,并根据情况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

2.2.2.置管期间护理静脉留置针置管期间,应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每日用TDP灯照射穿刺肢体2次,每次30分钟。输液过程中,持续热敷穿刺肢体。非凡是用湿布热敷效果最好,每2小时一次,每次20分钟。热疗改善了血液循环,加快了静脉回流,增强了患者新陈代谢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增强了患者局部的抗感染能力。穿刺部位四周皮肤应每日用安尔碘消毒一次,并盖以无菌敷料予以保护。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一次,注重留置针的通畅情况。输液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滴速,以防输液速度过快造成循环负荷过重或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输液须严防莫菲壶内液体滴空。

2.2.3.做好卫生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重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睡眠时注重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敷料,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更衣时注重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总结:静脉留置针有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的优点。一方面即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患者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肢体活动、使患者在输液时感觉更舒适,又能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避免医护人员因多次输液穿刺产生的意外扎伤和感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静脉留置针以其众多优点得到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肯定。但只有正确的使用,做好日常观察及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这项技术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士霞.静脉留置针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3.3(2):15-16

[2]殷磊。护理学基础。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70-373

[3]李小燕,刘甲.留置针常规留置时间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11;35(2):121

[4]岳彩霞,于青,王香团.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1(7):54-55.

论文作者:秦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论文_秦李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