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永仁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楚雄 675000
摘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建设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其直接决定着后续水利工程项目的运行价值,如果混凝土结构出现了受损问题,其必然会导致水利工程项目运行不畅,其中混凝土裂缝问题就是比较重要的一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重点围绕着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成因及其具体防治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论述。
关键词:水利施工;混凝土裂缝;主要原因;防治技术
1裂缝的分类及危害
混凝土裂缝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裂纹的原因和特征不同,结果也不同。一般来说,裂纹根据裂纹的不同深度分为表面裂纹、深度裂纹和穿透裂纹。表面裂缝主要是由混凝土表面水分的快速蒸发引起的。虽然它们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但一般不会对建筑物造成损害。形成深裂缝和贯穿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温差变化、外力、地质条件、混凝土配合比等原因。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会破坏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威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危害。
2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2.1内外温差造成混凝土裂缝
目前,混凝土结构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施工中。浇筑混凝土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水化热。混凝土内部的温差很大,很容易使混凝土受热膨胀,遇冷收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第一,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缺乏良好的冷却条件,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较高,混凝土凝固时,水处于蒸发状态,混凝土内外温差特别大,造成裂缝;其次,在冬季水利建设中,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对较低,导致渗压和开裂;最后,由于施工现场的温度比较低,混凝土在凝固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冻结起来,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混凝土内部体积处于不断膨胀的状态,进而引发裂縫现象。
2.2由于外力失衡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很好地掌握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导致混凝土表面或侧面应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手内部的不均匀情况通常是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和条件的复杂性以及不能对水利工程的结构特征有详细的了解,或者是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前没有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缕析和测试,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应力不均匀。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水利工程中的堤坝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对水利工程中的堤坝上层进行加固处理,由于对堤坝下层的受力情况没有具体把握,导致堤坝下层受力超重,从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另外一种情况是混凝土侧面的受力情况不均匀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水利工程堤坝在对水流进行拦截的过程中,由于水流的流动情况具有单一性,使得堤坝的侧面受到较大的冲击力,造成堤坝两面受力不均匀,这样也容易出现混凝土裂缝。
2.3 混凝土构件受力不科学
水利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施工程序多,施工技术难度大。尤其是混凝土构件的应力。当混凝土构件的应力不符合原设计方案时,很难发挥其原有作用,会导致裂缝。混凝土构件受力不科学、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在水利工程施工前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未能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力学规律进行混凝土构件的力学设计。其次是设计的混凝土受力是科学严谨的但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施工速度缩短施工周期,没有按照相关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操作。例如在吊装时吊点及支撑位置选择不当,吊装混凝土构件时混凝土构件受到了较大的振动或冲击,使得构件内部受到了一些损伤,使得混凝土构件性能下降投入使用时出现了裂缝。
3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3.1混凝土构件处理技术
施工单位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体单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有效避免裂缝对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性能的影响,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构件裂缝造成的集中应用问题。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大补偿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增强混凝土强度。研究表明,收缩裂缝约占混凝土裂缝的75%,因此在搅拌混凝土时,应适当添加膨胀剂以减轻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同时,水利工程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还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现象,积极学习钢筋构造方面相关知识。在施工发现问题,及时和技术人员取得联系,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
3.2合理的选择材料
为了防止混凝土材料出现塑性收缩并产生裂缝的现象,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应合理的选择材料。在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工程的材料应该选择干缩值小、强度强的硅酸泥盐水泥材料,这样可有效的降低混凝土材料出现裂缝的机率。此外,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严格控制水与灰之间的比例,并适当的添加效率较高的减水剂材料。进而可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另外在进浇筑的过程中,应对浇筑的基层和模板进行湿处理,另外在进行浇筑之后,将其运用薄膜进行覆盖,应将混凝土的湿度合理的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应定期对混凝土的表面喷洒水,进而可有效的减少水分的蒸发,并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实际强度。
3.3提升建筑工程的设计的质量
实施工程施工计划,根据前期测量数据制定工程的具体内容,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实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合理设计,首先需要检测和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区域的当地气候环境和地质条件。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该地区的气候在夏季多雨,应采用避开雨季高峰期的方法。如果不可避免,必须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施工,并采取防雨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不受雨季的影响。在对建设区域的地质进行勘测,通过对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了解,如果建设区域的地质松软,在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应该着重对该处的地基进行加固,使用外力加强地基的强度,在完成加固后在进行后面的建设步骤,即可避免由于地质不稳定的情况所引起的混凝土表面裂缝的情况。
3.4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混凝土受力的合理性
如果想降低混凝土受力不均匀或者过度荷载所造成的裂缝问题,就必须加大管理力度,做好现场的管理工作。在混凝土构件吊装或运输的过程中,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混凝土受到振动和破坏,合理选择吊点与支撑点;做好混凝土的浇筑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振捣、压实、养护,在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前禁止人员踩踏或者堆放货物,避免对混凝土构件造成损坏;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进度,禁止为了追工期、赶进度而拆模快、养护不到位等行为。
3.5受力失衡裂缝防治
在受力失衡裂缝的防治上,需要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要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管理,并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对于施工现场环境要详细勘察,选择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并且要做好后期修复工作。后期修复工作是防治受力失衡裂缝的重要技术措施,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细小的混凝土裂缝,通过对混凝土表面的修复就可以完成裂缝的处理,如果混凝土裂缝已经较严重,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灌浆处理进行修复。这就需要在工程施工之初,对工程施工条件做好技术测评工作,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层面上的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从根本上做好受力失衡裂缝防治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其影响较为恶劣,成因也是多方面的,这也就需要切实围绕着各个混凝土施工技术手段的操作环节进行全过程规范,避免在任何环节中出现明显偏差缺陷。
参考文献:
[1]李佐金.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技术[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08):39-40.
[2]于振兴,丁峰涛.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知识,2017,37(15):102.
[3]伦绍伟,陈得虎.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J].地下水,2017,39(04):97-98.
论文作者:徐开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构件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受力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