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随之进步。其中,建筑施工中,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承载着建筑物的总体重量,可以说,地基质量直接对建筑的安全系数起到决定性作用。虽然地基加固技术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但还是有些工程因为地基问题造成建筑后续使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章强调了建筑地基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筑地基失稳的危害,并且深入研究了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加固施工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软弱地基;地基加固技术
引言
在我国经济的主要行业中,建筑行业是一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行业,对我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建筑施工是建筑行业的核心环节,也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对此,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筑工程建设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本文也将从其结构与地基加固的相关内容出发。
1建筑地基加固施工概述
在建筑施工中,地基的质量是整个工程的关键,因为其施工的工作量比较大并且施工的时间也很长,施工的技术非常的繁琐,很多的建筑还有着很高的施工要求,所以施工单位就需要保证地基的施工质量,从而来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我国建筑正在快速地发展,地基施工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建筑中,地基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荷载很大,因此地基施工质量就一定要达到设计的要求。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当从材料、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及时发现施工中的任何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建筑地基施工时,要依据相关规定,并且要从实际出发,对地基处理做到因地制宜,以实际的工程效果为最终的标准,安全建设,做有效工程。新时期下建筑施工单位必须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认真分析建筑结构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成因,充分了解不均匀沉降的危害,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不均匀沉降,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2地基加固施工与地基加固技术
2.1强夯技术
为了使地基的强度变得更大,需要通过重物来对其进行压实,这就是强夯加固技术。在建筑地基加固处理时,软土地基的处理情况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因此需要使得重物达到一定的要求来尽量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强夯加固过程的是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将重力压在地基的一个过程。这这一过程中因为重力下压会对地面产生一个重大的压力,这样会是地面甚至是里面的地基发生一系列的可观变化。强夯法不仅可以提高地基的强度,还可以增加土地的密实度,使得地基趋于稳定。
2.2换填法加固技术
换填法加固技术就是将原先地基中浅层软土清除掉,利用砂石等强度高的材料进行替代,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地基土层的承载力,降低土质的胀缩性以及湿陷性,从而使地基不容易出现沉陷的现象。首先,实现高强度垫层材料的换填后,能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其次,实现低压缩性材料换填后,能够促使建筑物的沉降量降低。换填较大透水性的材料后,能令基础下的孔隙水压力快速消散,防止基土出现塑性破坏,导致垫层下部软弱土层的固结速度提高。换填砂石等材料的过程中,因为颗粒大、孔隙大、不存在毛细水的现象,故能预防材料受冻引发冻胀的现象。最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使用素土以及灰土材料实现对黄土的置换能够消除变形,经过换填之后,材料密度加大,能够作为防水层应用,降低下卧层天然黄土层被水浸泡的可能性。
2.3砂石垫层技术
该种处理技术在近年来很多建筑工程地基加固处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作业期间具有操作便捷、加固效果好、成本低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技术具体应用时,若地基软土层较浅时,可以使用人工与机械设备操作并用的手段,将软土层完全挖掘出,之后选取耐腐蚀、质量情况极佳、强度以及粒径达标的砂石材料,在挖掘出的基坑内进行材料的填充处理,便可以对地基进行有效加固,促使经过处理的地基稳定性合格,可以有效承载后续建于地基上的基础结构工程的重量,确保最终加固处理完成的地基有较强的抗震、承载以及抗压能力。
2.4排水固结技术
在地基施工时,需要结合地基的特性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排水固结技术就是通过排水的方法来减少地基中的含水量,使得地基中的材料固结在一起,从而使得软土地基的强度变大,使得道路施工工程的质量达到所需的标准。运用一些途径加压以后,水流从土质中流出,流出以后,通过建设好的排水系统,将水排出去,防止回流。排水系统就主要有开沟排水,借助排水板排水。两种系统有机配合,能够很好的达到效果。这种方法科技含量较高,前期准备较大。但是后期具体施工的时候所需耗费的人力少,能够节约人力。
2.5加筋法加固技术
土工合成材料的方式就是比较普遍的加筋法,使用人工合成有关聚合物。例如,将塑料、化纤以及合成橡胶作为原料,制造出所需要的产品。这些聚合物可以应用在土体内部以及表层和各层土体间,实现加强保护的最终目标。土工材料中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土工织物、土工膜、复合型材料以及特种材料等。
加筋法的施工管理关键点是:首先,如果土工合成材料出现折损或者是刺破等情况,就要对其进行修补与更换,修补范围要比裂口大30cm以上。一旦施工项目标准非常高,就要将抽样试验检查工作做好,保障材料的质量可以符合相关标准。其次,对于土工合成材料来说,利用搭接以及缝合的方法,可是搭接过程中,无法按照材料受力方向,宽度要超过30cm,如果宽度高于5cm,缝合后的材料,强度要比通向抗拉强度高。在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在拉紧材料的同时保持平稳,避免出现褶皱、扭曲的现象。地基加固施工中如果有特殊要求,要严格按照有关设计要求,做好材料的张拉工作,综合锚固端开展施工工作,保证材料能够承受有关的应力。
2.6桩基础技术
该技术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技术类型:灌注桩、预制桩,灌注桩应用时可以采用灌注桩后压浆技术,此种技术属于现阶段的一种基于常规灌注桩作业技术的新型地基加固技术,应用期间显著规避了以往工程技术应用时频繁出现的孔底沉渣情况,此种情况未加控制会造成灌注桩有着较高风险出现承载力无法达到理想标准的情况,所以可以采用新型技术进行桩基础施工,以此来对固化剂材料的灌注流程进行优化处理,借助于高压装置来向地基深处进行灌浆处理,便可以最大化地避免孔底沉渣情况再次发生,如果残留有沉渣,便可以利用机械设备来挤出沉渣,以此避免周边土层发生稳定性处理效果不良的问题,确保施工完成的地基质量良好。后一种技术应用期间,在需要处理的地基面上,直接作以压入预制混凝土处理,施工人员需要在作业期间对于预应承载力进行控制,确保经过预制混凝土处理过后的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地基加固施工的标准要求。这2种地基加固技术均较常用,但是预制桩基础处理技术与前一种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作业期间所花费的资金较少、加固施工难度低、流程简单,施工完毕后轻易不会出现地基失稳问题,所以后一种技术值得施工单位广泛应用。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实际特征,选择科学合理的地基加固处理技术,这能够进一步提高地基结构的承载负荷力,强化整体建筑的质量,最终推动建筑工程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莫建军.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处理方法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143-144.
[2]李爱国.关于岩土工程地基加固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41):110-110.
[3]黄东,李华.试论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76-78.
论文作者:边泉兴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0
标签: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建筑论文; 土层论文; 质量论文; 沉渣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