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教育水平及其变化趋势(1982/1990)_文化程度论文

中国人口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1982—1990),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程度论文,变动论文,中国人口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教育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关文化程度的指标有许多,第三、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比较全面、系统地评价文化水平发展的机会。本文利用该资料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CAV)、 成人识字率以及大学人数在人口中的比例等指标来对文化程度及其变动趋势做初步分析。

资料来源与方法

本文所利用的资料是第三次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计算:我们将各种文化程度根据通常受教育的年限打分、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为16分、大学专科为15分、中专及高中文化程度为12分、初中文化程度为9分、小学文化程度为6分、文盲半文盲为0分。 然后用打分的数值各乘以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所占6 岁以上人口的百分比,再加总除以100。根据1982年和199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计算出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即为成人识字率。

结果与分析

1.1982—1990年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及其变动趋势

1982年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为5.2年,但各地区间差异较大,其变化范围从最高的7.72年(北京)到3.7年(贵州)。 除三个直辖市外,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比较高的还有东北三省;西南地区最低(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1990年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为6.25年。 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02年和5.82年,相差2.2年;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02 年和5.44年;城市男女的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分别为8.60年和7.39年, 农村分别为6.64年和4.97年。最低的女性与最高的城市男性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相差3.7年。

1982—1990这八年期间全国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增加了1.0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当于全国9.94亿6 岁及以上人口在这八年中平均每人多受了一年的教育。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增加,一方面由于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使学龄儿童的入学巩固率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加之各种形式的扫盲活动的开展,使占我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村人口的受教育人数和受教育时间都得到了明显的增加;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以及受教育少的老年人口的比例下降,都使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不断提高。从统计结果看,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增幅最大的是山东省为1.31年,其次是河南、新疆、宁夏等省、自治区,原综合均值较高的三个直辖市增幅较小,八年间增幅最小的是上海市为0.57(西藏除外)。

表1 1982—1990全国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及其变化

地区19821990 变化

位次CAV标准误位次CAV 标准误

北京 1 7.72 2.92 1 8.60

3.03

0.88

天津 3 7.02 2.69 3 2.83

2.76

0.81

河北10 5.54 2.61 14 6.31

2.40

0.77

山西 7 5.96 2.45 7 6.90

2.35

0.94

内蒙古 14 5.35 2.76 11 6.48

2.59

1.13

辽宁 4 6.60 2.45 4 7.40

2.46

0.80

吉林 5 6.17 2.64 5 7.13

2.58

0.96

黑龙江

6 6.09 2.57 6 7.10

2.53

1.01

上海 2 7.62 2.85 2 8.19

2.88

0.57

江苏16 5.21 2.79 12 6.41

2.53

1.20

浙江17 5.18 2.54 19 6.11

2.44

0.93

安徽25 4.08 2.93 24 5.26

2.65

1.18

福建22 4.72 2.78 21 5.93

2.47

1.21

江西19 4.94 2.63 22 5.91

2.48

0.97

山东20 4.88 2.76 18 6.19

2.44

1.31

河南18 5.00 2.97 15 6.29

2.40

1.29

湖北11 5.43 2.69 13 6.38

2.56

0.95

湖南 9 5.61 2.42 9 6.52

2.34

0.91

广东 8 5.71 2.51 8 6.65

2.40

0.94

广西13 5.36 2.54 17 6.21

2.27

0.85

四川21 4.85 2.52 20 6.00

2.30

1.15

贵州27 3.70 2.93 27 4.80

2.64

1.10

云南28 3.59 2.90 28 4.74

2.66

1.15

西藏29 1.81 2.86 29 2.12

3.00

0.31

陕西12 5.37 2.82 15 6.29

2.69

0.92

甘肃26 4.04 3.14 25 5.03

3.02

0.99

青海24 4.14 3.15 26 5.02

3.18

0.88

宁夏23 4.36 3.08 23 5.56

2.92

1.20

新疆15 5.22 2.73 10 6.50

2.64

1.28

总计

5.20 2.726.25

2.52

1.05

2.1982—1990年成人识字率及其变动趋势

1982年和1990年两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成人识字率及变化(见表2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成人识字率全国为65.5%,但不同地区间差别较大,其变化范围从48.2%(云南)到84.0%(北京,西藏除外,26.1%)。这其中三个直辖市和辽宁省的成人识字率在80%以上,山西、吉林、黑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六个省区在70—80%之间,贵州、云南和甘肃三省在50%以下。

表2 1982、1990识字率及其变化

表3 1982、1990分地区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注:包括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和大专生,现役军人除外。

1990年全国的成人识字率为77.8%,比1982年提高了12.3个百分点,三个直辖市、东北三省、山西、湖南、广东、广西和新疆等十一个地区超过了80%,十个地区在70—80%之间,就连1982年最低的云南省也达到了62.5%。(西藏除外为30.7%)。

与其它国家相比,印度在1980—1090这十年间识字率从36%增加到48%,斯里兰卡从85%增加到88%;而这十年间发达国家的识字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所以在这期间我国的识字率增加的较快,目前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但仍与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从地区的变动趋势看,1982年识字率较低的地区在八年间增长较多,因此使地区间的差距缩小了(1982年48.2%—84.0%,1990年60.0%—89.1%)。识字率增加最多的是河南省,八年间增加了17.3个百分点,其次是山东、福建、安徽、江苏等省其增加幅度都超过了15个百分点。在三个直辖市中天津的识字率增加的最多为增加了6.8个百分点,上海最少为4.0个百分点,同时上海也是全国识字率增加最少的地区。 这与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从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来看,1982年识字率城市和农村分别为82.4%和62.3%。城市中识字率排在前5位的是北京、上海、辽宁、 湖南和天津;农村前5位是辽宁、北京、上海、广东和吉林。1990 年城市和农村的识字率分别为87.8%和73.8%,在城市中识字率前8 位的地区间差距很小,在90%—91.7%之间,它们依次为北京、广西、辽宁、上海、陕西、天津、湖南和吉林;农村前5位的识字率分别为辽宁、吉林、天津、广东和北京。

从城市和农村的变动趋势看,农村的识字率在8年中增加了11.5 个百分点,城市增加了5.5个百分点,使城市与农村间的差距从20.1 %减小到12.6%。城市中增加最多的是贵州省,其次是浙江、云南、福建和新疆等省区。三个直辖市中增加较多的是天津(4.3个百分点), 农村中增加较多的是河南、福建、山东、江苏和安徽等省。这也是这些地区总的识字率增加较多的原因。

从性别差异来看,1982年全国男性识字率为79.2%、女性为51.1%;城市男性和女性识字率分别为91.5%和73.6%;农村分别为77.0%和46.9%。可见1982年全国农村女性成人识字率还不足50%。1990年全国男性识字率为87.1%、女性为68.1%;城市分别为93.7%和81.5%;农村分别为84.3%和62.9%。从以上分析看,八年间女性识字率的增长高于男性,农村的增长高于城市的增长,但从总体上看女性的识字率,特别是农村女性的识字率与男性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3.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见表3),1982年和1990年分别为0.6%和1.39%。可以看出在这八年中有很大提高,但与其它国家相比仍很低。美国1970年为14.9%,加拿大1976年为12.0%。我国大学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偏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的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几乎停止了十年;另一方面尽管从115.4 人增加到206万人,但同期20—23岁相应年龄人口从5490万增加到1亿,使入学率保持不变(2.1%)。1985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大学生入学率分别为6.4%和33.1%;斯里兰卡1988年为4%,而日本和韩国1988年分别为30%和37%。

1982年和1990年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各地区间变化均较大。除三个直辖市和西藏1982年从0.33%到1.22%;1990年从0.77%到2.59%。女性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在1982年和1990年均不足男性的一半。

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适龄入学人数减少。如果高等院校保持目前的招生不变,大学入学率也会增加,从而增加大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在重视高等教育的同时,更应重视对女性的教育。

小结

1982年—1990年这八年间全国人口文化程度综合均值增加了1.05年,识字率从65.5%增加到77.8%,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0.6%增加到77.8%,大学文化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从0.6%增加到1.39%。目前,我国人口识字率的增加较快,但地区之间、性别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发展还很不平稳,总体的识字率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在人口中的比例还很低。

标签:;  ;  ;  

中国人口教育水平及其变化趋势(1982/1990)_文化程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