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制约因素_经济论文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制约因素_经济论文

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的十个制约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制约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社会主义制度为标志的中国在建国后的四十多年间经济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期间不管是改革开放前还是改革开放后其经济发展总是迂徊曲折,既有高速增长时期,也有低速进行或徘徊停滞时期。对比国际社会成员国或邻近国家以及自己的要求,我们的发展不是快而是慢。这一点有悖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要求。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完全可以更快更好。那么究竟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我认为关注和研究这个问题对我们目前及今后在经济政策的选择、发展目标的制订、改革开放的步骤安排方面都是有益的。它对于避免重犯历史上曾经犯过的错误及重走曾经走过的弯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体制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与管理体制的形成密切相关。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于建国初期,初始时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市场的作用还能有限度的发挥。但随着强调一大二公、高度集中的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近乎灭绝。完整的计划体制是指包括计划、财政、金融、投资、工商等在内的综合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把公有制企业人财物产供销等一切均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这个国民经济的细胞在与市场(实际也没有市场)隔绝状态下逐渐失去了活力,越搞越死,企业与职工没有积极性可言,只能吃大锅饭。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起步标志的会议召开之后,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和改革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虽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但体制改革累积的成果不断扩大。十五年来中国的生产力极大改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后,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明显推动了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步伐,也为大规模的综合改革拉开了序幕。此后国有企业体制在破“三铁”、组织形式、分配制度等方面不断触及传统,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加快。不仅如此,十四届三中全会掀起的经济领域更多方面的改革,如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物价、产权等体制在目前已经发生重大改革,这些都将会使国有企业旧体制下的管理彻底改变,过去形成的企业税负不公平、鞭打快牛以及很难合理的亏损补贴等奇异现象将会逐渐消除,企业的活力因此会增强,国家经济有了更快发展的基础。

二、左潮制约。极左制约经济发展这是建国以来已被无数代价证实了的结论,也可能是中国经济史上一种危害颇大的特殊现象。极左叫思潮往往在我们的经济状况稍有发展时强烈地暴发,在废墟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摆脱贫困,声势浩大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反右运动就来了,这场左的运动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迫使中国经济付出巨大代价后才逐渐恢复。在工农业生产开始大力发展的六十年代中期,史无前例的极左运动──文化大革命轰轰烈烈迅速蔓延全国,漫长十年的“文革”结束时中国经济已是千疮百孔,濒监崩溃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出台,如在农村解散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恢复集市贸易,在城市提倡个体经济、提高工资、推选承包等等措施,使中国城乡经济出现了活力,人民生活逐渐好转了。虽然这期间极左现象有时还十分强劲,动辄就用资本主义的大帽子乱扣,硬是把符合中国发展、人类共同所有的、能给我们带来好处的改革办法套上性质(所谓姓社姓资),以阻碍改革的进行。尽管这些阻力有一定影响,但毕竟极左大势已去,遭人反对,不能成为主流。问题是左的思潮有可能再现,因此需要重视防范,不能疏忽。

三、振荡制约。我认为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始终存在着“热一冷一热一冷…”这样一种周期性的循环,就是说经济增长在有时过热有时过冷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经济政策一会儿放松,一会儿收紧,在金融、财税、外贸、计划等方面最为明显。增长速度有进表现为保守,有时表现为激进,这在固定资产投资、搞开发区、工业产值、进出口等方面十分突出。庞大的经济之龙在振荡中飞跃当然很是艰难。上述振荡现象与经济管理体制有关,但不全是体制造成,与我们的指导思想及行政措施上的一刀切分不开。中国那么大,各省的省情、各市的市情、各区的区情总是不同,应该允许各地根据各地的实际决定本地如何发展,但我们总是习惯了一刀切,要快都快,要慢都慢,大家同步振荡。在机构改革、发展三产等方面同样也存在极端振荡。有些机构建国后经过了“合并分开”八、九次折腾,绝对不能说这是积极地探索或合理的宏观调控吧!发展三产出现的全国经商、官倒私倒、翻牌下海等现象也都是极端振荡的表现。如此之多的振荡现象存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是相当严重的。

四、理论制约。任何实践和理论都是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更是如此。经济发展需要经济理论来概括和指导,经济理论需要经济实践来检验是否正确。就是说组织经济运动是重要的,而对经济运动进行理论研究同样重要。因为采取一项主张而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得到巨大繁荣和发展的先例的确很多。中国也有这方面的体会。中国过去的经济理论受政治冲击的问题始终存在,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因思想解放程度不断提高而持续好转,但历史的教训以及仍存的问题使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好的理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错误理论会制约经济发展。真理是从探讨中,、实践中逐渐形成。要允许人们提出新的理论主张,理论是不是正确要允许争议。理论不能设置禁区,设置禁区很难诞生超前理论。理论长期滞后不会使经济腾飞的。如果不是从左的传统的禁锢中走出来,我们不可能接受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世界瞻目的经济成果。

五、旧习制约。旧的习惯势力是一种惰性,一种满足于现状、习惯于传统、因循守旧的思维和行为,这种思维和行为不仅难以接受改革,而且以其巨大的弹性与改革相抵触,当改革试图对旧的管理进行冲击时,就会遇到这种思维和行为的对抗,使改革拖慢速度或停滞或退让。如人事体制总是很难冲破大锅饭、铁饭碗、铁交椅的壁垒;企业改革中推出的《企业法》、《破产法》等都在实施中遇到阻力;新的措施出台往往不问会带来多少好处,首先看是不是冲击既得利益。这种现实我们只要对这十几年改革历程稍加回顾就很清楚。在习惯势力面前许多改革措施不得不延期推出,使改革增大成本付出。这种强大的改革阻力如果不重视排除,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利的。特别是在1994年加大改革力度、全面进入改革的时期,消除这种旧习的重要性更为迫切。

旧习制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在广大农村培养新思维、扫除旧习惯的任务仍很艰巨。

六、瓶颈制约。国民经济是由多种产业、部类、行业组成的,而且这些产业、部类、行业互相制约、依赖。如果产业结构合理、互相配套,就能推动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如果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其它行业必然受到制约。这是客观经济现象。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电力、能源、交通、邮电等基础产业,尽管基础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然适应不了其它产业的需求。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瓶颈”。造成瓶颈制约的原因是复杂的,我认为最重要仍的是主观上管理体制不行,不能把主要原因归咎于客观,否则改变瓶颈制约的面貌就不可能,我们长期把发展基础产业控制在计划范围内,而且价格由国家控死,有些能源价格明显低于成本形成倒挂,仍不能提价。大庆石油长期亏损的局面就是计划体制弊端最突出的说明。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如何能激发企业继续生产的积极性。违背价值规律的体制不改变,瓶颈制约是很难改变的。应当允许基础类企业的适当的幅度内自由定价,使价格与价值相符,让企业在竞争中降低价格,只有这样,瓶颈制约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

七、资金制约。这是一种客观制约,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的共同问题。社会再生产无非有两种要素,一是劳动资料,二是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对于拥有11亿人口的中国讲不仅不缺,而且大大过剩。而生产资料则相对稀缺。生产资料表现为实物与货币两种形态,其实也就是资金问题。搞建设离开资金是不行的,而资金主要靠积累形成,积累与消费又紧密相连,在人民生活有保障的前提下才可以积累。积累不能侵占消费,这是取普通的、基本的道理。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改革开放以后有了较大的好转,尽管积累绝对量增大不少,但处于经济腾飞时期资金短缺仍十分尖锐。虽然向国外借款投资建设项目也缓解了眼前暂时一部份困难,但过几年后的还贷压力从另一方面又带来新的问题。而且向外举债总要受到国外种种经济的和非经济因素的制约,因此并非轻而易举。解决资金缺乏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除了以上办法外,还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吸引外商投资以及向民间发行债券、股票等集资形式搞经济建设。近几年来这些偿试尤其是在发达地区取得了很大成效。据统计数字测算民间的闲散资金量是很庞大的,个人储蓄已超过万亿元,吸引这些资金进入建设领域大有文章可做。解决资金短缺应该改变一种旧的思维,重新理解社会主义时期按劳分配问题。从近年的实践来看,我认为按劳分配并不能概括社会主义时期的分配原则。作为生产的要素,物的要素的死劳动和人的要素的活劳动缺一不可,同样重要。离开死劳动活劳动也无创造而言。尤其在现实的中国劳动力过剩而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十分明显。那么作为共同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对劳动成果均应有分配的资格。因此我主张资金参加分配理论应公开化,而且并不能因参加分配就与剥削联系起来。承认投资参加分配这一点很重要,涉及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对吸引投资、发展国民经济有极现实的意义。

八、失误制约。这里是指在宏观管理层由于对客观形势的判断和机会把握不准,没有重视及时制定或没有制定好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导致错失发展良机,应该发展时却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甚至出现倒退。建国以来失误的教训很多,如在五十年代,建国之初人民刚从受尽灾难的社会解脱出来,齐心搞建设的信心十足,对党和国家的号召全力响应,那时发展了几年经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来飞速增长的势头还会持续更长时间,然而我们却引导人民搞反右、搞阶级斗争,搞穷过渡,结果举国上下折腾了几年,把好端端的发展势头挫败了。文化大革命运动更是如此。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同志没有抓住机会搞经济,却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而且长达10年之久。这10年的中国经济基本上是徘徊不前的。值得一提的还有我国在人口政策上的失误,由于不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导致国家在五、六十年代人口极度膨胀,不仅为当时的经济带来负担,而且也为后来控制生育、普及公民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造成压力,也为就业制度提出了一个世纪性的难题。失误现象在改革开放以后也曾出现过,如经商热、开发区热、股票热等都有政策失误的因素在内。此类失误现象阻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需要反思并引以为鉴。

九、腐败制约。腐败作为一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它是以权力为产生的土壤和条件的。只要权力能够谋取小团体及个人的经济利益,腐败就有可能产生,一部分人以牺牲他人的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来满足自己的利益,这其中表现出的现象就是腐败现象。腐败的存在难免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紊乱了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它对抗一切规律规则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影响经济发展。价值规律要求平等交换,腐败却能以权钱交换,市场法则要求公正竞争,腐败却让劣胜优汰。社会上存在官倒私倒,长盛不衰,假冒伪劣商品屡扫不绝,七害现象此起彼伏等,都与腐败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据披露,目前我国每年公款用于吃喝上的消费是超过千亿元,这个开文数字不管从那一方面看都与腐败风有关。如果把些钱那怕是其中的一个小头用在发展经济上都是十分可观的。对于腐败现象,尽管我们党和政府早就注意个问题了,但消除它是困难的,仍需要采取较严厉措施,较长时期努力才能见效。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将会越来越好,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十、非公平制约。长远地看公平和效率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整体的高效率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整体的高效率要建立在整体的公平之上才能实现。经济改革说到底是要改不公平为公平。十多年的改革使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这与在利益格局调整中变不公平为逐渐公平分不开的。在农村解散了人民公社,取消了生产队统一核算,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烂了大锅饭,形成了多劳多得的利益体系,再加上农产品价格调整,肯定农民的劳动价值,这种公平极大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很快提高。在城市国营企业推行了利改税、承包制,逐渐取消计划统配,把生产经营引向市场,提倡竞争,并在内部实行工资,奖励同企业效益挂钩,这些渐进式的改革把利益分配向公平推进,因而生产经营极大好转。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总体上看国有企业仍然经营不活,效益不高,亏损严重,究其原因仍与“公平”有关。如在税收政策上与三资、股份制、集体等其它类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税负太重,税年留利少,发展后劲不足,国有企业之间以及内部也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客观上都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非公平在其它方面也很广泛地存在着,财科、外贸、投资、金融等方面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权利、利益分配上的不公平的影响了积极性从而制约了经济发展。

创造公平的环境与法制有关,在法制健全的社会中,经济生活是以序的、有原则的,从而也是相对公平的。因此我们要变人制为法制,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竞争、发展、优胜劣汰的公平的大环境,以推动中国经济创造新的更大的繁荣。

标签:;  ;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制约因素_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