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论文_何继东,张小莉

新形势下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论文_何继东,张小莉

吴兴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中心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力度,切实发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作用。本文旨在探索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重点及注意事项,从理论上探讨实施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跟踪审计;政策措施;贯彻落实

一、跟踪审计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跟踪审计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建设项目上,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合法性、规范性进行跟踪监督,对被审计对象进行适时评价、持续监督和及时反馈的一种审计模式。同样,通过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持续监督,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评价及建议,则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

二、贯彻落实政策措施的重要意义

政策措施的执行是国家管理的主要手段,需要不同的机构协同配合,执行的到位,才能有效地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但是,往往由于曲解政策盲目执行、虚假执行、替换执行、附加执行等各种原因,造成党和政府重大决策落实情况不够理想,决策的目的无法实现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监督系统,需要对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进行监督控制,对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映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三、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项目的选择

当前,审计机关可以优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作为政策跟踪审计项目:

(一)选择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如: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强农惠农政策、养老医疗等各种社会保险政策,通过跟踪审计,促使这些民生保障政策的落实,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选择公众关注度高,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进行跟踪调查。如:城镇化建设、稳增长政策等落实情况、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其进行跟踪审计调查,切实保障国家利益和维护经济安全。

(三)选择政府交办事件或者政策执行不畅通的问题进行跟踪审计。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中心,对政府交办事件或者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的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如资产管理情况、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情况、发展要素盘活管理情况等。

(四)对跟踪审计成效显著的工程建设领域,仍应进一步探索方式方法。了解政策措施的决策、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督,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成果,维护国家利益。

四、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的组织形式

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之前应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摸清政策措施出台的目的,了解政策措施执行的相关单位,政策措施的执行程序及有关的配套环境,对不同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宜区别组织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或者专项审计调查: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式。对重点投资建设项目或者与民生相关的专项政策性资金使用情况,可采用全过程跟踪审计方式。如保障房建设项目,五水共治项目等。方式上可以选择阶段节点审计、定期审计、驻场审计等方式。

(二)专项审计调查的方式。专项审计调查重在监督政策的执行过程的畅通性及对执行效果的总结,审查政策或规定是否有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通过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评价,提出审计建议,完善政策制度,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审计的价值。

(三)跟踪审计与日常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将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审计与日常审计相结合,不仅节省审计资源,同时提高审计效率,如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或财务收支、预算执行等审计过程中,穿插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监督,有助于整合审计资源,扩大审计成果,提升审计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五、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中应重点关注的事项

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涉及面广,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进行跟踪审计没有现成的做法,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以下方面应重点关注:

首重方案确定。一是明确审计目标,明确通过跟踪审计期望达到的最终目的。二是审计的内容和重点要适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审计。三是强化人员配备,审计人员配备要求综合素质较高,政治敏感性较强,理论水平丰富,有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和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等。四是创新审计方式,充分利用大数据推进计算机审计,通过大数据的规模效应,寻找隐藏的规律。五是转变工作方法,明确责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严格检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牢牢把握主动权。

二重监督实施。根据方案拟定的监督形式,按规定程序,实施审计监督:一是收集证明材料,作好相关记录。尤其对发现造成政策措施落实不畅、不便的问题及其他重要事项,审计证据应详实、完整;二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做到不为监督而监督;三是定期报告。审计机关根据跟踪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依据法定程序出具审计报告,指出政策措施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三重成果利用。要强调多角度,综合利用审计成果,确保审计成果的及时有效转化。一是深化监督服务,促进成果运用。通过高质量的审计结果,促进政府及有关部门修改完善有关政策法规,提高政策措施的可执行力。二是是畅通联动机制,优化审计环境。审计过程中,借助主管部门力量,确立相互配合机制,有助于减少审计阻力,维护审计执法的严肃性;

六、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综合性较强,需要投入的精力较大,为更好的发挥审计价值,实施跟踪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客观评价,量力而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前,审计机关应对实施跟踪的预计消耗审计资源进行客观评价,合理解决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与其他审计工作之间的矛盾,避免跟风而行,顾此失彼。

二是准确定位,规范有序。在监督的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希望审计能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甚至希望审计能承担部分决策的责任。审计一旦定位不准,容易出现职责模糊的情况,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容易造成被动,扮演“运动员”角色,因此审计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位不越位,控制审计风险。

三是借力中介,强化管理。向社会借力是有效缓解人员少任务重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社会中介往往良莠不齐,因此应选择高素质的中介,加强管理,来规避审计风险。

四是有法可依,有理有据。审计在怎么做方面,体现了审计模式的创新,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实施,但所有的创新,前提是有法可依,不能脱离规范的要求,否则就可能要承担法律后果。

五是适当评价,谨慎定性。在审计评价的过程中,层次要分明,条理要清楚,对绩效或者责任划分部分,要慎之又慎,对证据不充分标准不明确或者方案未涉及部分,不做评价,避免不恰当的评价增加审计风险。

结束语

刘家义审计长说过,实践没有尽头,创新不会停顿。新的时代赋予审计机关新的使命,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需要。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审计发挥自身价值的新舞台。做好跟踪审计,要选好项目用对人,学好政策理清程序,定好方案做好准备,创新方法善于借力,在大数据中寻找规律,查明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揭示政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审计建议、报告等形式,反馈审计意见,发挥审计在经济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推动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白日玲.审计机关强化跟踪审计的若干思考

[2]方黎东.政策跟踪审计调查项目的选择和内容

[3]曹慧明.论建设项目跟踪效益审计

[4]李星吾.跟踪审计审什么

论文作者:何继东,张小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新形势下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论文_何继东,张小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