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

浅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

一、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智超[1](2021)在《Y烟草公司员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文中认为

杜蔚然[2](2021)在《新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庞一帆[3](2021)在《内江市县级政府统计工作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爽[4](2021)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成都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案例研究》文中指出

吴爱华[5](2020)在《ZJ家装项目商业计划书》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进步,居民收入水平得到较大的改善,都市中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舒适与精致成为影响新房居住感的重要因素。快速、紧张、高压的生活节奏,使得上班族并没有充足的时间亲自完成高标准的装修需求,从设计的个性化到施工监管的高要求,再到装饰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一家专业全面的装饰公司为其解决所有的问题。ZJ家装项目商业计划书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家装市场的研究和分析,创立一家解决装修业主痛点的装饰公司,该装饰公司不仅包含设计和施工,还包含装修材料比价、选购等相关配套服务。ZJ公司的每个工程由设计师、采购专员、项目监理、工程质检、客服人员“五对一”模式为业主全方位服务,力求创造一个超高性价比,省钱、省时、省心、轻松愉快的装修过程。本文以ZJ装饰公司的家装项目为研究对象编写项目商业计划书,通过前期对项目科学调研,收集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市场、产品、营销、人员、制度、管理等各方面对即将开展的商业计划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运用课程中接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运用案例、分析、文献研究法,对该项目的市场环境、市场细分、市场机会、产品定位、市场营销、管理团队和项目风险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本文选定区域——广州,主要调研了广州消费者的需求情况,并根据需求情况划分市场,从而进一步确定本公司在广州市场的目标顾客,对其进行精准产品定位;寻找市场机会,对其进行精准营销;控制项目成本、增加差异化优势、降低项目风险、提升盈利能力;提高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未来的经营管理、风险防范提供决策建议。该公司的经营模式如下:业务人员对营销进行负责,而设计师则对设计服务提供相应服务,施工项目则是由项目监理进行直接管理,公司对施工所需的辅材进行统一供给。ZJ装饰注重施工工程的质量、进度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秉承“创立一个品牌、做好一项工程、服务一方业主、赢得一片市场”的经营理念,全程把控设计细节、装修预算、施工质量、现场管理、验收交底和饰后服务。本文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1)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家装公司的发展潜力巨大;(2)本文确定了ZJ公司的商业模式、目标市场和营销战略,为ZJ公司项目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3)ZJ装饰项目的经营模式是可以被市场所认可,项目计划具有可行性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

黎琳[6](2020)在《基于TOE框架的X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灵魂,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才能为政府统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发展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如何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统计工作的中心工作。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研究法,以X县的案例为基础,借鉴“TOE”框架分析技术嵌入具体情境对数据质量进行分析,全文按如下框架进行研究分析:第一、经过调查发现当前X县的统计数据质量在技术层面存在统计口径不一、适用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组织层面存在人员变动频繁、执法检查不彻底、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对企业指导不力等问题,环境层面存在数据失真、透明度不高等问题;第二,利用“TOE”框架理论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从技术层面上看是由于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滞后,从组织层面上看是由于行政职能分工不合理,从环境层面上看是由于“数字出官”的滋生扭曲了统计数据的初衷;第三,利用“TOE”框架理论优化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方式方法上,改革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数据实行信息化、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监控系统、对数据进行全覆盖式的穿透性审查等;组织结构上,成立统计数据督察小组、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保证统计人员的独立性与专业性、构建强有力的责任体系等;社会环境上,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拓宽统计监督渠道、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的力度、提高统计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得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为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保障,为政府制定出有效可行的规章制度提供数据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及时全面准确的统计信息服务。

何欣羲[7](2020)在《C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经营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15年汇改政策颁布实施后,国家外管局逐步收紧对银行跨境业务的监管,对于银行个人跨境交易业务风险管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举加重了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的合规管理成本,业务受监管处罚的风险也大大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觉醒、跨境活动日益频繁,零售跨境金融业务迎来的巨大的市场机遇。在机遇与威胁并存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实现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的经营价值?如何整合利用银行的内部优势和资源,乘着市场的春风发展业务提升银行的经营效益?如何建立和维持业务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这三个问题对于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的经营至关重要。本文以C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新的外汇监管形势下国内银行在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的经营战略。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对业务经营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PESTEL分析模型综合分析宏观环境情况,借助波特五力模型深入分析行业竞争态势。通过外部环境分析识别C银行在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外在机遇与威胁。第三部分内部环境分析。运用内部环境分析矩阵对企业的内在资源与能力进行梳理,并识别出关键优势能力和业务经营劣势环节。第四部分经营策略选择。通过SWOT竞争战略分析矩阵,梳理不同战略条件下具体的经营策略。结合内外部具体情况确定业务经营战略以及战略定位。第五部分经营策略与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业务的具体经营措施以及对业务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制定具体的保障性措施政策。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市场机遇与高压监管环境中的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经营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第一,业务经营的战略定位必须可以平衡监管要求和市场需要。经营策略方面可以降低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威胁的同时有利于发挥内部资源优势开展业务经营。第二,银行的零售跨境金融业务发展需要基于顺应政策要求的前提下,了解顾客深层次的业务需求痛点,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第三,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下将差异化的业务体系与事件营销等进行整合。通过整合营销传播的方式向市场输出一致性的品牌信息,以获得广泛及深度渗透的市场传播效果,为竞争优势的持续性提供支撑。

许烨婧[8](2020)在《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研究》文中指出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加持了多媒体、移动媒体、自媒体等各种媒体网络空间的多层次、丰富化、人性化设计,其功能的便捷化、智能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与使用,各种多样化的互联网络空间承载了网络民众的海量言论与信息行为,这些都对健康网络环境的营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舆情作为互联网络内容的重要体现之一,对其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舆情从广义上讲即是网络民众观点、意见、态度、情绪在网络空间中的集中体现。网民借助强大的互联网络平台进行表达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由此,引发的网络舆情信息获取与管理问题随之出现。而网络舆情信息的科学管理源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分析,那么,如何精准、快速获取网络舆情信息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大量文献调查与研究,可以看出网络舆情受社会环境、客观事实、民众认知、网络媒体等要素综合协同影响而产生。由此,要充分考虑、整合上述诸多影响要素,展开对各种技术支持环境下的网络舆情信息获取分析。由于网络舆情信息的隐匿性、突变性、多元性、交互性、随机性等特征,加之其信息显性与隐性呈现状态的互相转换,亟需一种系统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舆情信息获取及其获取效果测度,以提高网络舆情信息获取的客观性、精准性、高效性。怀揣对以上问题的深度思考,本文尝试探索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而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网络舆情信息获取路径与方法。目前,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的相关研究较少,对于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概念、内涵尚无明确界定,有关话题追踪的文献更多的是侧重于相关技术的研究,尚未对舆情话题衍进追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鉴于此,本文综合信息学、管理学、情报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优势共同探讨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明确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概念、特征、流程,深度解析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构建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探索了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内涵、过程,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话题的衍进态势,并构建了动态的追踪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以期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开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的深度研讨,提高网络舆情信息获取的有效性,从而更好更快响应网络舆情的科学实践管理,进一步丰富网络舆情的基础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借鉴当前网络舆情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提出了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的概念、特征、原则,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数据源划分为舆情主体、舆情客体、舆情媒体、舆情本体四种类型的数据源,并探讨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流程。第二,基于前文的基础研究,探寻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支撑动力,分析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时态属性,从单维时序的角度描述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数据源形成机理、线程管控机理、数据监视累积机理、数据采集存储机理、数据触发机理;从多维态势的角度描述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话题衍进机理、话题衍进追踪机理。最后解析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机理相互作用关系。第三,根据单维时序的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机理分析,明确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构成要素,综合运用DEMATEL分析法、AHP分析法、FMF分析法构建了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通过爬虫软件采集数据,根据模型计算过程进行数值计量,最后总结研究结果。第四,参考查阅相关文献信息,阐述了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内涵及特性,明确了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过程,从时间变化的角度解析了网络舆情话题衍进的追踪态势,阐明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与话题衍进追踪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了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概念模型,并分析了舆情话题衍进过程中各时期的追踪特征。第五,在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明晰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目标,从抽象---具象化角度对其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了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流程,从网络舆情话题衍进指数、强度、关联度、漂移度四个方面构建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模型。依据构建的模型,采集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第六,根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与话题衍进追踪的研究结论,从网络舆情客体、主体、媒体、本体、情境五个维度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管控策略,充分分析与利用有效获取的网络舆情信息,为网络舆情的综合治理提供客观、可行的策略支持。本研究拓宽了网络舆情的研究范畴,从多视阈角度融入了新的探索理念,丰富了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的理论研究。通过数理分析、模型构建、实证研究的方式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与话题衍进追踪应用实践量化体系,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管控治理提供了可行的管理策略,有助于净化网络舆情环境,促进网络舆情走势的良性化。

幸晨晨[9](2020)在《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直接反映了现实的社会舆情。传统的社会舆情存在于街头巷尾的议论之中,难以捉摸,获取率低下,样本少且没有及时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建了一个双向的信息交流平台。互联网扩宽了民意的表达渠道,释放了公众参与的热情,制定公共政策收集舆情信息时,网络舆情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互联网时代,公民通过网络,及时表达自己对公共事件和公共问题的态度、意见、情绪和价值观,使公共部门可以及时高效的了解民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成为公众的发声平台,网络舆情逐渐对我国执政环境和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人们开始意识到通过网络平台发声可以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影响。网络舆情以其表达环境的开放性、丰富性、传播速度的快速性等特点为公众提供了一条全新表达民意的道路,公共政策制定时也就把网络舆情纳入了舆情信息收集的范围。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众的政策参与意识上升,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众在互联网平台上向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意见,网络舆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成为公众与政府对话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公共管理视角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由于网络的及时性、匿名性造成网络舆情的不可控性,现阶段对网络缺乏一个制度性的规范和要求,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还不够完善,对一些突发的公共事件造成的网络舆情不能很好的控制,对社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完善公共政策网络舆情应对策略,规避网络舆情的局限性,从而使政策决策者能更有效的运用网络舆情保证公共政策的正确走向,使网络舆情充分发挥在政策制定影响上的积极作用,加快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

马陈城[10](2020)在《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网络安全接入是保障企事业等重要部门内网数据机密性和完整性、以及维护服务正常运营的安全基础,是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的重要支撑。企事业等重要部门的敏感数据和关键服务在国防军事、民事应用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而当前针对内网的设施破坏和数据窃取等网络异常行为层出不穷,因此需要研究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分析与检测技术,以应对网络内外安全威胁。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方法在网络异常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现有的智能异常检测技术在加密流量分析领域仍存在异常分析不全面、检测率不高、模型分析效率低等问题,不能满足网络安全接入中异常检测的实际需求。本文对网络接入过程中的网络外部接入异常、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流属性关联异常等三种数据流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了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智能分类、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智能检测、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智能检测等技术,主要工作包括:1.针对传统网络流分类算法对流特征影响力关注不够、多任务分类准确率不高的问题,通过改进机器学习KNN算法、设计特征自适应算法、构建流特征候选集、设计加密流分类框架,实现了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的智能分类。提出了特征加权KNN算法,通过对特征赋以权重,提高了网络流距离计算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特征自适应算法,基于分类目标和训练数据规律对特征进行选择和权重自适应调整,解决了多任务细粒度分类中特征工程构建与分类目标契合度不足导致分类准确类低的问题;提出了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分类算法,通过分析网络流的加密状态、加密流应用类型、加密流内容类型,实现了网络安全接入分析及异常检测的网络流预先分类基础。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的分类有效性。2.针对现有异常检测技术仅从网络流单一特性进行分析而导致的异常网络流肖像刻画不足、异常检测率不高的问题,通过多维流特征设计、混合神经网络分析、网络流肖像精准刻画,实现了网络外部接入异常行为的深度检测。构建了面向网络流三维特性的流特征集,通过设计7维单流包序列特征集、38维单流统计特征集和12维多流环境特征集,实现了基于时序特性、统计特性和环境特性的网络流肖像深度分析基础;设计了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和密集神经网络的混合神经网络结构,实现了对流三维特性的有效深度分析;提出了基于流肖像深度刻画的外部接入异常检测方法,通过异常网络流肖像的深度刻画,提高了外部接入异常的检测率。通过实验验证了算法对多种异常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3.针对匿名流量有用特征提取困难、匿名访问行为隐蔽难分析的问题,从burst特征深度分析层面对匿名流量进行深入研究,实现了匿名访问异常的有效检测。提出了面向封闭世界场景的网站指纹分析模型,通过burst自动化有效提取、burst抽象学习和burst深度分析,实现了网站指纹的有效解析;设计了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开放世界场景模型,通过指纹向量各维度相关性的智能学习和分析,提高了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的二分类分析效果;构建了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检测框架,通过网站指纹的深度分析和指纹向量二分类特性的有效学习,提高了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的整体检测效果。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在检测率、运行效率等方面对比同等算法有较大的性能提升。4.针对网络安全接入中的异常分析与检测需求,通过逻辑模块设计和系统整体架构搭建,设计并实现了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系统。设计了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检测、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检测、流属性关联异常分析和异常综合分析等核心模块,通过对各类异常实施有针对性的检测与分析,提高了网络接入异常的整体检测效果;搭建了基于数据可视化的系统整体框架,通过对逻辑模块的有效耦合和对Django框架、Highcharts等图表资源库的科学利用,实现了网络安全接入中异常检测数据的视图化,提高了网络接入异常的分析效果。通过离线验证和实时测试方法对系统的异常检测率和时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5)ZJ家装项目商业计划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家装市场
        1.1.2 国内房产市场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1.4.3 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ZJ项目概况
    2.1 项目背景
    2.2 产品及服务
        2.2.1 家装产品
        2.2.2 服务流程
    2.3 商业模式
        2.3.1 “我家我设计”
        2.3.2 “超级智慧家”
        2.3.3 主辅材F2C直采直供模式
        2.3.4 云监工
        2.3.5 “五对一”服务模式
    2.4 核心竞争力
        2.4.1 拥有自己的施工团队
        2.4.2 灵活的产品与服务
        2.4.3 具象化展示
        2.4.4 家居一站式服务
        2.4.5 增项控制在5%以内
        2.4.6 施工过程全程监控
    2.5 经营目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家装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家装企业数量多
        3.1.2 家装企业规模小
        3.1.3 专业化程度低
        3.1.4 家装市场不规范
        3.1.5 技术开发滞后
    3.2 ZJ装饰的SWOT分析
        3.2.1 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
        3.2.2 ZJ家装项目的优势与劣势
    3.3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3.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3.2 新进入者的威胁
        3.3.3 替代品的威胁
        3.3.4 业主议价能力
        3.3.5 同业竞争程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目标市场及市场定位
    4.1 市场需求和细分市场
        4.1.1 市场需求
        4.1.2 市场细分
    4.2 定位分析
        4.2.1 市场定位
        4.2.2 产品定位
        4.2.3 客户定位
    4.3 品牌塑造
        4.3.1 品牌的来源与内涵
        4.3.2 品牌塑造的重要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运营及营销策略
    5.1 项目组织结构
    5.2 管理制度及劳动合同
    5.3 薪资、福利方案
        5.3.1 设计部薪酬机制
        5.3.2 设计部考核机制
        5.3.3 工程部薪酬机制
    5.4 股权分配和分红机制
    5.5 营销策略的制定
        5.5.1 广告和促销策略
        5.5.2 销售激励政策
        5.5.3 产品定价策略
        5.5.4 服务营销策略
    5.6 营销渠道
        5.6.1 网络推广
        5.6.2 材料商联盟
        5.6.3 线下推广
        5.6.4 业主介绍
    5.7 销售目标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账务分析
    6.1 财务分析说明
        6.1.1 资金来源
        6.1.2 资金使用计划
        6.1.3 投资退出机制
    6.2 财务数据预测
        6.2.1 项目收入预测
        6.2.2 项目支出预测
        6.2.3 项目利润预测
        6.2.4 项目现金流预测
    6.3 项目投资分析
        6.3.1 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
        6.3.2 内部收益率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风险及控制
    7.1 风险定性分析
        7.1.1 成本控制风险
        7.1.2 竞争风险
        7.1.3 管理风险
        7.1.4 政策风险
        7.1.5 财务风险
    7.2 风险的防范及控制
        7.2.1 成本风险对策
        7.2.2 竞争风险对策
        7.2.3 管理风险对策
        7.2.4 政策风险对策
        7.2.5 账务风险对策
    7.3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基于TOE框架的X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之处
2.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统计
        2.1.2 统计数据质量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组织环境
        2.2.2 “TOE”框架
    2.3 全文结构框架
        1.当前统计数据质量的现状
        2.X县统计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X县统计局在保障统计数据质量方面做出的努力
        4.探索得出一些提升统计数据质量的意见建议
3.“TOE”框架下X县的统计数据质量研究
    3.1 TOE下X县政府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技术上:现有的工具无法满足统计需求
        3.1.2 组织上:职能机构人员素质不符合要求
        3.1.3 社会上:统计数据公信力缺失
    3.2 “TOE”框架下X县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技术上: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滞后
        3.2.2 组织上:行政职能分工不合理
        3.2.3 环境上:“数字出官”的滋生扭曲了统计数据的初衷
    3.3 X县统计局在提升统计数据质量方面的积极探索
        3.3.1 开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自查自纠
        3.3.2 开展法制观念及业务素质培训
        3.3.3 开展新时代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
        3.3.4 开展统计执法检查
        3.3.5 开展数据质量核查
4.“TOE”框架下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的优化建议
    4.1 方式方法上
        4.1.1 改革传统的统计方法制度
        4.1.2 统计数据实行信息化
        4.1.3 建立科学的数据质量监控系统
        4.1.4 对数据进行全覆盖式的穿透性审查
    4.2 组织领导上
        4.2.1 成立统计数据督察小组
        4.2.2 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执法队伍
        4.2.3 保证统计人员的独立性与专业性
        4.2.4 构建强有力的责任体系
    4.3 社会环境上
        4.3.1 净化不良政绩观
        4.3.2 拓宽统计监督渠道
        4.3.3 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检查的力度
        4.3.4 提高统计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C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经营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外部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及法律环境
        2.1.2 经济及社会环境
        2.1.3 技术环境分析
    2.2 市场环境分析
    2.3 行业环境分析
        2.3.1 行业的竞争结构
        2.3.2 潜在竞争者和替代品威胁
        2.3.3 顾客讨价还价权力
        2.3.4 供应商讨价还价的权力
    2.4 竞争对手分析
    2.5 外部机会与挑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部环境分析
    3.1 C银行的现状介绍
    3.2 业务经营资源分析
        3.2.1 有形资源
        3.2.2 无形资源
        3.2.3 人力资源
    3.3 核心竞争力分析
    3.4 内部优势与劣势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业务经营战略选择
    4.1 可能的战略选择
    4.2 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4.3 战略定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业务经营策略与实施保障
    5.1 职能策略
    5.2 策略实施的保障性措施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论与全信息理论
        2.1.1 信息论
        2.1.2 全信息理论
    2.2 信息传播的相关理论
        2.2.1 信息传播理论
        2.2.2 信息生命周期理论
    2.3 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相关理论
        2.3.1 网络舆情
        2.3.2 多媒体网络舆情
    2.4 信息获取与追踪的相关理论
        2.4.1 信息获取理论
        2.4.2 话题追踪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相关分析
    3.1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界定
    3.2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目标
    3.3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原则
        3.3.1 整体与部分相协调原则
        3.3.2 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原则
        3.3.3 有限与无限相统一原则
        3.3.4 单维时序与多维态势相结合原则
    3.4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特征
        3.4.1 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运行的非线性
        3.4.2 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阶段的自适应性
        3.4.3 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任务执行的时序性
        3.4.4 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负载技术的均衡性
    3.5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数据源分析
        3.5.1 舆情主体数据源分析
        3.5.2 舆情客体数据源分析
        3.5.3 舆情媒体数据源分析
        3.5.4 舆情本体数据源分析
    3.6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流程分析
        3.6.1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检索
        3.6.2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抓取
        3.6.3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萃取
        3.6.4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存取
        3.6.5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智取
        3.6.6 多媒体网络舆情主体交互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分析
    4.1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动力分析
        4.1.1 并发获取内源动力
        4.1.2 并发获取外源动力
        4.1.3 舆情并发获取动力作用模式
    4.2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时态属性
        4.2.1 单维时序属性
        4.2.2 多维态势属性
    4.3 基于单维时序的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
        4.3.1 并发获取数据源形成机理
        4.3.2 并发获取线程管控机理
        4.3.3 并发获取数据监视累积机理
        4.3.4 并发获取数据采集存储机理
        4.3.5 并发获取数据触发机理
    4.4 基于多维态势的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
        4.4.1 话题衍进机理
        4.4.2 衍进追踪机理
    4.5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机理关系分析
        4.5.1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数据源与机理关系
        4.5.2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过程与机理关系
        4.5.3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的机理间作用关系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建
    5.1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建总体思路
    5.2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成要素
        5.2.1 构成要素解析
        5.2.2 构成要素度量方法
    5.3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
        5.3.1 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构建过程
        5.3.2 基于DEMATEL的构成要素识别模型
        5.3.3 基于AHP的要素权重模型构建
        5.3.4 基于FMF的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模型
    5.4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实证分析
        5.4.1 网络舆情数据源获取
        5.4.2 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构成要素识别
        5.4.3 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构成要素权重确定
        5.4.4 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触发值计算
        5.4.5 实验结果解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过程及态势解析
    6.1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内涵与特性
        6.1.1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内涵
        6.1.2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特性
    6.2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过程
        6.2.1 网络舆情演进
        6.2.2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态势
        6.2.3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
        6.2.4 舆情话题衍进追踪过程
    6.3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态势分析
        6.3.1 舆情话题衍进的运动模式
        6.3.2 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态势解析
    6.4 多媒体网络舆情并发获取与话题衍进追踪的关联关系
        6.4.1 单维时序关联
        6.4.2 多维态势关联
        6.4.3 综合关联关系
    6.5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概念模型构建
        6.5.1 模型构建
        6.5.2 舆情话题衍进各时期追踪特征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模型构建
    7.1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总体目标
        7.1.1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动态表征
        7.1.2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目标
    7.2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抽象-具象化解析
        7.2.1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抽象化共生作用
        7.2.2 基于多维态势的具象化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
    7.3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流程
        7.3.1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技术分析
        7.3.2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方法选取
        7.3.3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的流程
    7.4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的最优话题选取
        7.4.1 最优舆情话题选取步骤
        7.4.2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期间的数据预处理
        7.4.3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特征词权重计量
        7.4.4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的聚类算法
    7.5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模型构建
        7.5.1 网络舆情话题衍进指数模型构建
        7.5.2 网络舆情话题强度模型构建
        7.5.3 网络舆情话题关联度模型构建
        7.5.4 网络舆情话题漂移度模型构建
    7.6 实证研究
        7.6.1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的选定
        7.6.2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数据源获取与分析
        7.6.3 多媒体网络舆情最优话题数量确定
        7.6.4 多媒体网络舆情话题衍进追踪测度分析
        7.6.5 研究结果总结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并发获取与话题衍进追踪的管控策略
    8.1 客体管控策略
    8.2 主体管控策略
    8.3 媒体管控策略
    8.4 本体管控策略
    8.5 情境管控策略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9.1 研究总结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9)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网络舆情
        2.1.1 网络舆情的概念
        2.1.2 网络舆情的特点
        2.1.3 网络舆情载体
    2.2 公共政策
        2.2.1 公共政策的概念
        2.2.2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
        2.2.3 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
    2.3 理论基础
        2.3.1 多源流理论
        2.3.2 议程设置理论
        2.3.3 危机管理理论
第3章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3.1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积极影响
        3.1.1 网络舆情促进公共政策形成
        3.1.2 网络舆情加快公共政策规划
        3.1.3 网络舆情优化公共政策方案
    3.2 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负面影响
        3.2.1 舆情表达主体失衡影响政策制定的民主性
        3.2.2 舆情真实性难以保证影响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3.2.3 易受利益集团操控阻碍政策制定的正确性
第4章 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存在的问题
    4.1 网民理性缺失,政策制定舆情信息采集困难
        4.1.1 个体差异导致网民认知不到位
        4.1.2 网络民意失真导致政策信息收集困难
    4.2 制度层面缺失,公共政策舆情应对机制落后
        4.2.1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政策舆情信息收集缺乏制度保障
        4.2.2 舆情监测预警机制不健全,政策舆情危机应对不及时
    4.3 主流媒体缺位,公共政策舆情应对技术支撑不足
        4.3.1 主流媒体缺乏舆情引导力,负面虚假舆情传播迅速
        4.3.2 配套技术支撑不足导致政策制定网络舆情应对措施单一
        4.3.3 政策信息舆情收集缺乏综合型人才,分析方式不专业
第5章 完善我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网民素质建设,完善政策制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系统
        5.1.1 普及互联网法律知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5.1.2 建立收集政策制定舆情的官方网站,科学收集网络舆情
    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构建公共政策舆情危机预警机制
        5.2.1 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构建政策信息文明发声平台
        5.2.2 建立动态政策舆情危机监测预警机制,提升危机应对能力
    5.3 建设主流媒体提升引导力,加强政策舆情危机治理技术支撑
        5.3.1 规范政策舆情网络表达平台,加强主流媒体建设
        5.3.2 加大公共政策舆情监测技术工具投入
        5.3.3 加强公共政策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人才培养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自评表
学位论文创新点与发表学术论文对应情况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课题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3 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技术综述
    2.1 概述
    2.2 智能分析技术在网络安全接入异常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
        2.2.1 一般机器学习算法在网络安全接入异常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
        2.2.2 神经网络方法在网络安全接入异常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
        2.2.3 人工智能分析模型的数据预处理
    2.3 网络流分类技术研究现状
        2.3.1 以算法优化为核心的网络流分类技术研究现状
        2.3.2 以特征选择为核心的网络流分类技术研究现状
    2.4 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5 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2.5.1 匿名网络流分析
        2.5.2 匿名网络流行为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2.5.3 网站指纹分析技术发展现状
    2.6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改进KNN算法的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分类技术
    3.1 概述
    3.2 加权特征KNN算法
    3.3 基于WKNN的特征选择及特征权重自适应算法
    3.4 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分类方法
        3.4.1 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分类框架
        3.4.2 基于三向四维度的统计特征候选集设计
        3.4.3 加密网络流多任务细粒度分类算法
    3.5 实验与结果分析
        3.5.1 实验设置
        3.5.2 网络流的加密状态识别
        3.5.3 加密网络流的应用类型识别
        3.5.4 加密网络流的内容类型识别
        3.5.5 时间消耗和复杂度分析
        3.5.6 实验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流肖像深度刻画的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检测技术
    4.1 概述
    4.2 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检测技术方案设计
    4.3 面向网络流肖像深度刻画的多类流特征集设计与分析
        4.3.1 流映射处理
        4.3.2 单流包序列特征设计
        4.3.3 单流统计特征设计
        4.3.4 基于滑动窗口的多流环境特征设计
    4.4 基于网络流肖像深度刻画的混合神经网络结构设计
    4.5 实验与结果分析
        4.5.1 AD-H1CD神经网络超参数设置
        4.5.2 实验设置
        4.5.3 实验评估指标
        4.5.4 AD-H1CD关键参数评估
        4.5.5 AD-H1CD混合结构有效性评估
        4.5.6 测试结果与算法比较
        4.5.7 实验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urst特征深度分析的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检测技术
    5.1 概述
    5.2 Tor网络与模型假设
        5.2.1 Tor网络
        5.2.2 网站指纹分析模型
    5.3 基于burst特征深度分析的网站指纹分析模型
        5.3.1 Tor匿名访问流的burst特征分析
        5.3.2 网站指纹分析模型基本元素定义
        5.3.3 基于智能深度学习的DBF框架设计
        5.3.4 基于burst特征深度分析的封闭世界场景模型DBF-CW
        5.3.5 基于指纹向量相关性分析的开放世界场景模型DBF-OW
    5.4 实验与结果分析
        5.4.1 实验设置
        5.4.2 实验评估指标
        5.4.3 实验数据集
        5.4.4 封闭世界场景实验
        5.4.5 开放世界场景实验
        5.4.6 模型复杂度分析
        5.4.7 实验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概述
    6.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6.3 系统基础平台配置
        6.3.1 基于Python的智能分析类库
        6.3.2 基于Python Web的数据可视化资源
    6.4 系统具体设计与实现
        6.4.1 网络流映射及预处理模块设计
        6.4.2 网络接入流基本分布统计模块设计
        6.4.3 加密网络流属性关联异常软分析模块设计
        6.4.4 网络外部接入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6.4.5 网络内部匿名访问异常检测模块设计
        6.4.6 网络接入流异常综合分析模块设计
        6.4.7 模型更新重训练模块设计
    6.5 实验与结果分析
        6.5.1 实验环境设置
        6.5.2 数据采集及系统模型训练
        6.5.3 系统实时性能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四、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Y烟草公司员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研究[D]. 智超. 新疆大学, 2021
  • [2]新时代我国文化安全风险及对策研究[D]. 杜蔚然.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3]内江市县级政府统计工作的问题研究[D]. 庞一帆.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4]新冠疫情防控中成都市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案例研究[D]. 王爽.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5]ZJ家装项目商业计划书[D]. 吴爱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基于TOE框架的X县统计数据质量提升研究[D]. 黎琳. 广西大学, 2020(07)
  • [7]C银行零售跨境金融业务经营战略研究[D]. 何欣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的并发获取机理与话题衍进追踪研究[D]. 许烨婧. 吉林大学, 2020(08)
  • [9]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D]. 幸晨晨.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2)
  • [10]面向网络安全接入的数据流异常智能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D]. 马陈城.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

标签:;  ;  ;  ;  ;  

浅谈如何做好统计网络的安全防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