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建筑——建筑中的“情感”创作论文_李琪

“留白”建筑——建筑中的“情感”创作论文_李琪

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

摘要:中国的近现代建筑设计理论多是“舶来品”,当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在享受文明成果的同时,很可能强行改变了本土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马岩松先生提出的“超越现代主义中国”振聋发聩,本文围绕“情感”,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语,探讨新时代下建筑创作“留白”的可能与潜力。

关键词:建筑创作;情感;留白

Abstract:Most of Chinese design theories and systems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re exotic.While China enjoys civilization as a post-modernization country,it is likely to force a change in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of loc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Beyond modernism China put forward by Mr Ma's makes the deaf ear hear and the dimsighted see.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emotion,a strange and familiar word,probe into the possibility and potential of blank space in architectur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architectural creation;emotion;blank space

巴拉干在获得普利兹克奖后的获奖感言中说道:“有一些事情很令人担忧,现在许多关于建筑的书籍都放弃了一些深植在我意识当中的基本语汇与基本概念的使用:美丽,灵感,魔幻,着迷,和平,宁静,私密,惊异。虽然我意识到我并没有在我的作品中完全的体现他们,但是他们将是我创作道路上永不停息的指路明灯。”

世人常常把“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类似的话挂在嘴边,深知建筑亦是艺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师往往在设计之初也是怀有极大的热情去构想我们心中憧憬的画面,心中也明白“情感”这一词汇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意义,但一个设计结束之后,往往会发现,成果已经离我们的最初的“情感冲动”大相径庭,心中满是遗憾和惋惜,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对周遭的限制做出了让步与妥协,遵从了所谓的真理与美学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理由”是束缚设计师致命的枷锁。设计一个方案俨然成为侦破一桩命案。严谨本身并没有错,可是在面对一个创造性的过程,问了太多的为什么,无疑就是扼杀了许多基于当时当下的情感的冲动,抹去了设计过程中的个性与独特。有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实在是妙不可言,以往我们都把“在个人”诠释为个人的努力跟奋斗,现在看来,更包括了自己本我的独立意识与人格。我只需要说服我自己。

纵观其他艺术形式的表达途径,它们都是忠于自我的价值观表达和情感宣泄,它们有身为“艺术”的气节和原则,“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会为了迎合谁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态度,而是在毫无保留的展示本我之后,为那些懂得自己的人绽放。建筑创作未尝不能如此,但在建筑日益商业化的今天,那些忠于本我情感的建筑实例少之又少。我想,为了他人而非愉悦自己的艺术创作是违心的,过程也必将是痛苦的。

正如没有人会在欣赏一副油画,观摩一座雕塑,或者聆听一首音乐时对其每一笔运笔,每一次凿刻和每一个音符刨根问底一般,建筑的种种细节也不应当被拿来分隔成一部分一部分被世人评论,诚然,局部是构成整体的前提与基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油画可能是画者在极度喜悦的情境下,在醉酒时没有技法地随意泼洒;雕塑可能是雕刻家在极度苦闷的时候带着抑郁与绝望,用除暴简单的方式,只为刻下深深的印记;而音乐也可能只是歌者在无助彷徨时的呐喊。那建筑呢?建筑就一定得被世俗的框架桎梏,必须强调深刻而又伟大意义,建筑为什么不能作为建筑师一种宣泄情感的载体呢?不问意义,不问理由,可能看似毫无逻辑,但却是建筑师在面对甲方,面对基地,面对这个时代现状,面对这一方虚无内心最真实的反馈,或喜或悲,或迷惘或愤怒,或光怪陆离,又或魑魅魍魉。

情感源于生活,是基于每个个体不同的生活阅历产生的神经冲动,因此是最为真实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情感又是最为独特的。当两份独特而又真实的个体情感,在建筑空间交汇的时候,才足够耀眼。如果我们只是将理性的空间创造思维,美学的构图定理运用于建筑设计过程中,那么创造出来的作品一定十分单薄,只有生活,没有情致,只有表象,没有内涵。[1]对建筑的定义众说纷纭,但一定不是柯布西耶所说的“住宅是居住的机器”那般冰冷毫无情感,或者柯布也“误会”了自己,他自身已然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和态度,对工业社会向往与冲动的种种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设计中去,机器没有情感,而柯布的作品已然不是机器。

古罗马美学家朗基努斯在著名的《论崇高》中说道:“那些巨大的激烈情感,如果没有理智的控制而任其为自己盲目,轻率的冲动所操纵,那就会像一直没有压仓石的船那样陷入危险。它们(情感)不仅需要鞭子也需要缰绳。”这正如某些理性至上的人所担心的那般,然而当本应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的帆船在海港内腐朽,本该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奔驰的骏马在马厩中死去时,他们却依然浑然不知。

如今,是超越现代主义的时代了,超越一切形式和物质,去追求精神的丰满和自由,从而获得情感的释放和满足。

正如中国山水画,看无而非看有,为了画无而画有,即画面中看似不经意的留白才最为精彩。建筑也应当如此,建筑创作中适当的“留白”就是给建筑师释放情感,窥看自己内心提供一种可能。在最本我状态下设计出的空间,一定不是最舒适,最完美的,但一定是最真实的,最震撼的,最个性的,最打动人的,让体验者觉得离建筑师最近的地方。当我们达到一幅宣纸只有一轮明月那样极致的“留白”,建筑也就没有丝毫矫揉造作的人工痕迹,宛如出水芙蓉,浑然天成。

在建筑实践过程中,牢记最初的那份情感悸动尤为重要,脑中想象的美好画面不要轻易臣服于世俗的条条框框。不要为了冠冕堂皇的建筑逻辑和体块生成过程煞费苦心,戒去浮躁与功利,多一点随性,多一分自由,培养建筑师应该具备的看似狂妄的不羁与掌控一切的执着,毫不羞赧而自信地向世界宣扬自己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建筑跟着本我一起成长,让建筑留白,留住建筑无限的可能,留住建筑多情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超 艺术创作与情感 陕西省西安美术学院 2011第5期年都市家教

论文作者:李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留白”建筑——建筑中的“情感”创作论文_李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