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探析论文_王玉,郭远薇,谭潭,罗迪贤

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探析论文_王玉,郭远薇,谭潭,罗迪贤

1.南华大学附属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病理医学中心 郴州 423000;

2.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华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 郴州 423000

【摘 要】甲状腺癌是目前临床上相对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环境的改变导致该病症的临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为提高该病症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及治疗效果,对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展开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将从该病症的特征入手对其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而言,2005年以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发病率增长约20.4%,尤以女性增长速率最高,其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安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多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为主,而治疗则以手术切除为主,同时对患者辅以药物治疗或放射性治疗。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也有明显增多,下文将对该病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展开研究综述。

1甲状腺癌的特征及分型

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癌症类型,该病症随着疾病谱的改变,发病率也有明显提高。甲状腺癌多数是由滤泡上皮细胞所起,临床病理分型将其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腺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甲状腺癌淋巴瘤、转移癌、鳞癌等则十分少见,在各类分型中,乳头状癌的发病率最高,40岁之前多为良性。该类型的甲状腺癌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其多见于女性。滤泡癌进展较慢,较易出现远处转移,如骨组织或肺。滤泡癌多见中老年患者,其往往是出现明显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才会发现。髓样癌多数与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q11.2的RET癌基因存在较大关系,该类型恶性程度较高,且具有家族遗传倾向。未分化癌临床发病率约为4.5%左右,其多见老年患者,恶性程度较高,病情发展速度较快,有研究发现约有90.0%以上的未分化癌患者在首诊时就已经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2]。相较于其他类型而言,乳头状癌具有一些较为独特的病理形态,如其出现砂粒,其间质常硬化,呈浸润性生长,常有滤泡且呈扁圆形,此时乳头状结构多表现为分枝减少,滤泡含有深染胶质。

2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分析

2.1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诊断甲状腺最为常用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术前细针穿刺活检、术中冷冻切片病例检查、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有研究显示术前细针穿刺活检(FNAC)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准确率高达96.7%,且其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伤害,检查较为快捷,同时结合免疫化学细胞计数检验更可将敏感性提高到100.0%[3]。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是目前公认检验甲状腺癌最为可靠的方法,近年来随着高档冷冻制片机在临床的推广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冷冻切片质量,更可观察到沙粒体或钙化灶等。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临床诊断甲状腺病变良恶性的金标准。例如乳头状癌一般会具有乳头状结构,多不具有典型包膜,具有细胞学特征,核分裂较为少见,多数细胞核具有毛玻璃样改变,间质合并具有明显的纤维化特征。滤泡癌则可能伴有出血、囊性变等情况。髓样癌则具有条索状结构,其呈现浸润性生长。

2.2影像学检查

临床初期进行甲状腺癌筛查时往往采取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核素显像等。其中超声因价格低廉,并可有效显示出肿块内部结果以及血流情况,故而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有研究显示甲状腺乳头状癌高频超声会出现肿块低回声或无回声,内部存在沙粒状钙化,彩色多普勒则具有血流阻力增加的表现[3]。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CT诊断甲状腺癌的准确率在92.5%左右,有研究认为若CT检查结果提示肿块中具有颗粒状钙化点时则应考虑患甲状腺癌的可能[4-5]。核素现象检验方法具有安全、无创等特点,但普通的核素扫描并不能有效鉴别诊断甲状腺的良恶性,因此临床往往会进一步静脉注射亲瘤显像剂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2.3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验甲状腺癌往往涉及到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等指标,其中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是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早期在血清中会明显升高,其相较于临床症状而言要早3-6个月,因此其可作为早期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研究证实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与甲状腺癌的发展具有一定关联。有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患者中约有5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癌胚抗原升高的情况,其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癌胚抗原检验发现,56.7%的患者检验结果为阳性[5],该项研究结果证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疾病患者进行癌胚抗原检验有助于区别良恶性。除上述两种标志物外,有研究发现P14ARF的表达的缺失也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

3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分析

3.1外科治疗

目前临床治疗甲状腺癌的首要方法仍为外科手术疗法,但近年来对于是否应该进行淋巴结清扫、清扫范围等问题上不同学者持有不同观点。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的甲状腺结节内或腺体内进行亚甲蓝注射,术中则可依据淋巴结的染色情况来合理选择淋巴结的清扫范围,以此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清扫的准确性,避免多切或少切的发生[6]。在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过程中对喉返神经保护也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喉返神经解剖技术也愈趋成熟,有研究显示采用喉返神经隧道解剖术对25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喉返神经暴露处理,结果未见1例出现器质性喉返神经损伤,其中2例甲状腺癌患者因侵及小段喉返神经,切除6个后声带恢复正常活动[6]。

3.2化学疗法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分子靶向性化疗方法逐渐得以在甲状腺未分化癌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随着该项治疗方法的推广,临床关于核因子-kB(NF-kB)抑制剂联合紫杉醇治疗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大量研究结果提示NF-kB抑制剂联合紫杉醇治疗未分化甲状腺癌不仅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而且二者联合应用也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协同作用[5-6]。目前该分子靶向性化疗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甲状腺癌治疗方法的重要方向。

3.3中医疗法

随着我国中医水平的不断进步,其在治疗甲状腺癌方面的辅助作用得以凸显,临床关系中医治疗甲状腺癌方面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中医中药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西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减轻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6]。另有研究发现中医在缓解甲状腺癌临床症状、控制甲状腺癌转移,减轻患者疼痛等也具有积极作用[8-9]。

小结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临床发病率有明显上升,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新技术以及新设备也不断应用到该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工作当中,其中分子标记物的检验已经逐渐成为临床十分重要的病理诊断方法,其对于尽早明确肿瘤的良恶性、大小、转移情况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中医水平的不断进步,其也在甲状腺癌的临床治疗中得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春艳,杨宇辉,高再荣.分子核医学在甲状腺癌影像诊断与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同位素,2013,32(2):115-121.

[2]Jun P,Chow LC,Jeffrey RB.The sonographic features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s:pictorial essay.Ultrasound Q,2015,21(1):39-45.

[3]袁耿彪.甲状腺癌中的基因突变及其在诊断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15,32(3):305-309.

[4]曹衡玉,何云.超声在甲状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及进展[J].内科,2014,19(4):627-629.

[5]李欢欢,李素平,游金辉.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临床诊断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4,31(4):950-954.

[6]Bartolotta TV,Midiri M,Galia M,et al.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solitary thyroid nodules with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initial results.Eur Radiol,2014,16(10):2234-2241.

[7]谭介恒,凌文龙,蓝秋丽.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和治疗的国内进展[J].医学综述,2013,27(18):2986-2988.

[8]张军伟,张威.老年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4(28):156-157.

[9]罗邦尧,王晓玲.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J].新医学,2015,21(11):609-610.

论文作者:王玉,郭远薇,谭潭,罗迪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探析论文_王玉,郭远薇,谭潭,罗迪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