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研究述评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研究述评论文

专题述评

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研究述评

耿仁杰

摘要: 俄国民粹主义19世纪中叶发轫于俄国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思想流派。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和列宁的革命生涯都与俄国民粹派都有诸多联系,而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中也能看到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影响。因而,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的研究不断深入,出现了一批围绕俄国民粹主义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以及同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思想关联的研究成果。本文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性梳理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分析不足,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俄国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民粹主义指的是19世纪中叶发轫于俄国的一个带有浓厚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思想流派。俄国民粹派奉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为精神导师,其自身思想光谱十分庞杂,既有左翼与右翼的之分,也有自由民粹派和革命民粹派之分,同时与无政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思潮也有诸多交叉。总的来说,俄国民粹主义是一种基于当时俄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而产生的小资产阶级思潮。在19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俄国民粹主义不仅几乎同时产生,共享时代背景,还有着大量相同的思想资源和在一定意义上相似的革命诉求,即实现社会主义。马克思本人晚年曾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俄国研究之中,同时与很多民粹派的活动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列宁与俄国民粹派的论争几乎贯穿了其整个政治活动和思想发展过程;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中,俄国民粹主义也曾起到了相当的影响。因此,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研究“天然地”身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之中。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发展史中折射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诸多镜像,还原并解析这些镜像,对于我们今天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改革开放40年来该领域相关文献的梳理,力图呈现现有研究成果概貌,分析其特点与不足,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

一、俄国民粹主义研究的整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国内理论界在俄国民粹主义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化,其中不乏有价值的学术专著。1983年由国际共运研究室编译出版的《俄国民粹派文选》收录了俄国民粹主义各个时期各个派别主要代表人物,如米海洛夫斯基、克鲁泡特金、巴枯宁、特卡乔夫、丹尼尔逊等的著作和一些纲领性文献,相对全面地展现了俄国民粹主义的思想原貌,为国内理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学术研究方面,中山大学夏银平于2005年出版的《俄国民粹主义再认识》一书在分析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历史哲学的同时对宗教语境下对俄国民粹主义进行了重点研究,并提出虽然俄国民粹派普遍宣称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其理论与实践都具有典型的东正教性质,是一种东正教价值观的世俗形式。此外,温州大学马龙闪等于2013年出版的《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从理论起源、运动发展、分化流变和世界性影响等角度全面整理了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前世今生”,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书指出了近年来有关俄国民粹主义研究的一些重要变化,例如,纠正了过去过多强调斯拉夫主义作为一种反动思想派别对于俄国民粹派消极影响的学术偏见;恢复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与民粹主义关系的历史原貌;正确评价“自由民粹主义”和社会革命党历史作用等。

在部分以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的广义民粹主义为题的政治学著作、译作中,亦有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精要见解。英国政治学者保罗·塔格特在《民粹主义》 (2005年在国内出版,袁明旭译)中提出,俄国民粹派区别于其他革命者的地方在于他们对俄国农民的经验和俄国农村社会结构中存在真正革命潜力的强烈信念,并且他们的政治活动目的正是建立一个可以兑现这种潜力的政权。还有国内学者在对比世界范围内的民粹主义运动后指出,俄国民粹主义在所有民粹主义的实践中是最早发生的,而且其系统的理论、明确的纲领和独立的组织都使之成为一种十分不同于其他民粹主义运动的独特历史现象。

此外,还有一批围绕俄国民粹主义的专题性学术论文涌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关于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思想史意义。有学者认为,俄国民粹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也是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思想依据。特别是赫尔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村社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和基本主张,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有学者从现代性的角度出发,认为俄国民粹主义是反现代性的现代化思潮的原典,也是此类思潮的精神源泉。有学者提出,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根虽然在俄国,但本质上是俄国和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特别需要重视的是斯拉夫主义和西方主义以及西方文化对俄国文化的影响。有学者认为,俄国民粹主义世界观的伦理特性促使其道德观和政治行动紧密相连,因而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道德发端在客观上促进了伦理学在俄国的产生。还有学者从微观角度剖析了19世纪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并认为其悲剧性根源在于俄国自身的历史和现实,以及近代以来俄国非常独特的欧化发展道路。

第二,对于俄国民粹主义长期以来遭到批判的“主观社会学”问题。有学者认为,俄国民粹派是站在“主观社会学”的立场上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进程,企图去“为祖国寻找另外的道路”,而非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揭示社会发展趋向并分析这种进程中的社会矛盾因素。与之相应,有学者则肯定了俄国民粹主义有其合理性,认为俄国民粹派普遍肯定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了人在改造世界和社会发展中所应该担负的职责,而其唯心主义失足之处在于错误地把历史决定论指认为机械决定论。

[19] Céline Pajon, “Japan and the South China Sea: Forging Strategic Partnerships in a Divided Region”, Asie Visions, No. 60 (2013), p. 7.

⑯ 关贵海、林文昕:《俄罗斯民粹主义:现象、根源与特点》,《国际政治研究》2017年第2期。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分析与对策——以彭泽县天红镇为例……………………………………… 欧阳勤 欧阳燕(6/28)

第四,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资本观。有学者通过考察,提出俄国民粹派批判资本主义的三个逻辑时期,一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论”(民粹派先驱和革命民粹派),二是“资本主义行不通论”(自由主义民粹派前期),三是“俄国资本主义没有前途论”(自由主义民粹派后期)。

ALE,可以将SAP系统中的信息分享到别的系统中,其主要功能是为两个有关联的SAP系统提供信息同步服务,在SAP应用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IDoc是一个中间文件,也可以成为数据容器,主要功能是实现SAP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

二、俄国民粹主义的几个中心议题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俄国民粹派的思想关系

马克思在晚年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和给俄国女革命家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手稿中,表达了对俄国革命发展前景和俄国村社制度命运的关切,并提出“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所创造的一切积极的成果用到公社中来”的可能性假想。这一表述及其背后的思想长期被我国理论界所关注,围绕着这一论题出现了很多争议性的研究,其中不乏关注马克思“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形成与俄国民粹主义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学者直接提出,马克思晚年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的思想是在批判地吸收俄国村社社会主义和民粹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学者通过分析马克思对待俄国民粹主义态度的转变过程,即马克思由完全拒斥俄国民粹主义逐渐转变到部分吸收俄国民粹主义的积极内容,这种思想转化推进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发展。还有学者提出,马克思探究俄国民粹主义分为四个具体阶段:一是分析东方社会,关注俄国村社;二是研读俄国民粹派著作,了解俄国国情;三是探讨俄国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因素;四是辩证分析俄国村社成为共产主义起点的国内外条件。

1.2 研究方法 A组患者采用锤凿劈冠法:用直形骨凿作为劈冠器械,将凿置于牙齿的发育沟内,由助手用捶在较大力量的冲击下,将牙冠纵形或斜形劈开,再辅助用增隙法或舌侧冲击法将已经劈开的牙齿分块取出。B组患者采用高速涡轮钻法:用高速涡轮钻截断全部或部分牙冠,磨除部分骨质,拔除第三磨牙。

恩格斯看待俄国民粹主义思潮以及俄国村社制度的观点虽与马克思总体一致,但有所差异。如有学者提出,恩格斯认为,俄国以农村公社为基础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必须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先决条件。有学者则从对恩格斯与特卡乔夫论战的考察出发,提出不了解19世纪两种激进主义意识形态相互冲击和相互塑造的痛苦过程,就不能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思想的微妙变化,就不能理解俄国革命民粹主义的内在冲动及其缺陷,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俄国效应及其在东方社会的存在与演变形态。

列宁与俄国民粹派的论争几乎贯穿了其整个政治活动和思想发展过程,并且随着俄国民粹派的演变以及列宁自身思想的发展,列宁对民粹派的批判也有不同的侧重点。有学者认为,列宁始终以辩证态度对待俄国民粹派及其理论,在批判的同时给予一定的肯定,并未因否定俄国民粹派在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的理论观点而对其进行全盘否定。有学者提出,列宁主义正是在汲取了包括民粹派思想家在内的俄国传统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又结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才最终为陷入窘困中的俄国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取灰渣粒径以 60~100 目,投放量 2.5g·L-1,温度20℃,染液的pH值为7.0,按1.3试验方法对染液进行处理。改变灰渣粒度,测定脱色率见图2。

2.俄国民粹主义与中国革命

在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经由日本和法国进入近代中国前,中国社会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一些带有民粹主义色彩的思想基础。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平均主义和戊戌维新时期的大同思想,都是具有空想色彩的平等主义思潮,与俄国民粹主义在很多层面存在一定的思想共鸣。列宁在1912年读到孙中山的文章后,从孙中山在革命早期主张的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经济革命”纲领出发,对孙中山的早期革命理念进行了民粹主义向度的解读。列宁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形成了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列宁对孙中山主张工业化这一事实是了解的,但这并没有妨碍列宁判定他有民粹主义色彩。有学者则认为,列宁对孙中山的评价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前的1912年,反映的只是当时列宁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认识,必须要考虑到列宁在十月革命成功后的思想转变。还有学者分析,孙中山之所以认为中国能够避免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因为孙中山将社会主义看作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制度设计,因而尚未患上资本主义病的中国就有了先于西方各国进入社会主义的优势。孙中山的这种主观社会主义与民粹主义的根本不同在于他站在现代工业文明,而不是站在农民、小生产者的立场上面。

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思想界。同时,与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都有着密切联系的民粹主义思潮也通过更加直接的渠道传入中国,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李大钊与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存在重要关联。这一观点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他在自己的专著中提出,李大钊1919年2月发表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史上,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对此,有学者在考察李大钊与民粹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后认为,李大钊在五四运动时期就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认识和超越,并且提出不能将二者各自的某些特征绝对化,而忽略他们各自的历史特性和内涵。有学者认为,迈斯纳的结论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解读,这种解读忽视了李大钊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的实际,是一种曲解和误读。此外,瞿秋白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认识也受到理论界的关注,如有学者通过考察瞿秋白《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文,提出瞿秋白站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认识到俄国民粹主义是一种特别俄国式的社会主义,认识到民粹派革命党人虽抱有社会主义理想,做的却是资本主义革命。这一观点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认识俄国民粹主义思潮提供了观察问题的正确视角。

㉜ 聂长久、高仁立、张敏:《近代中国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

3.毛泽东与民粹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与民粹主义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理论界的一个热点议题,在世纪之交曾引起中共党史、哲学、政治学等领域学者的广泛探讨,其中不乏激烈的学术争锋。这场学术争议始于著名历史学家胡绳1999年发表的《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一文,胡绳在该文中对毛泽东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与民粹主义的可能关系进行了学术考察。他提出,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坚决反对民粹主义的,但是到了大跃进时期,当农业生产力没有任何显著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正在发端的时候,整个国家自上而下地认为从人民公社就能够进入共产主义这种思想则实质上已经属于民粹主义的范畴。胡绳的这篇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般地在理论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学者撰文批驳胡绳,亦有不少学者呼吁客观看待这一学术观点。于是,在21世纪伊始的几年间,围绕着是胡绳“误读”了毛泽东还是批驳者“误读”了胡绳,出现了很多颇有价值的研究和观点。有学者认为,胡绳的研究是值得欢迎的,因为他提出了我们党历史上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至少为党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了一个新的命题。另一方面,有学者认为,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与早就被毛泽东反复批判过的民粹主义联系起来会在理论上陷入误区。有学者认为,过渡时期总路线更多强调社会化大生产,与民粹主义崇尚个体小生产的观点风马牛不相及。亦有学者提出,毛泽东的“一穷二白”说意在表达穷则思变并激励人民革命,与民粹主义沉湎于落后的优越性情感有原则区别。

第五,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当下开展。有学者指出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倾向,即把俄国民粹主义国际化或泛化,进而提出理论界有必要思考一个问题:民粹主义是俄国独有的历史现象还是一个国际性的社会问题。有学者认为,随着俄国社会结构变化以及自由主义的巨大影响,当代俄国民粹主义呈现出新特点,即民粹主义的主体从知识分子变成中产阶级,进而表现出一种重视利益政治,淡化道德理想政治的倾向转化。

此外,围绕毛泽东与民粹主义这一议题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研究角度。如有学者从相关史料出发,提出可能是某种特殊的、意外的原因导致了毛泽东的思想呈现出民粹主义色彩,一个证据是毛泽东是在1955年的4、5月间离京外出视察之后开始谈及“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正是从那以后农业合作化开始走上了急躁冒进的歧途。还有学者聚焦作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文艺理论经典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毛泽东在这篇谈话中多有与俄罗斯民粹主义思潮的相通之处,并认为这与当时特定的时空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三、评价与展望

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及其在现实中的民粹派运动在历史上持续多年,并最终以一种颇为复杂的方式影响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为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迈斯纳甚至认为,“中国革命历史中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民粹主义因素的出现,而是它在马克思主义运动的范围内,不是在这个运动之前或与这个运动相对立而出现的。这个历史的巧合,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中国独特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通过对这些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笔者尝进行以下几点评价和展望:

如今,速冻食品成为食品工业中发展迅速的新兴行业,速冻水饺、速冻生煎包、速冻肉夹馍的身影在超市中随处可见,由于其具有简单易操作、便于携带、加热后味道鲜美等特点,尤其受年轻群体的喜爱。湾仔码头牌水饺、龙凤牌奶馒头等速冻食品品牌受到市场欢迎。

Each document reflect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its time. Thus the Phu ri manuscripts give us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on the uniqu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hu ri area from the 10th to the 14th century.

首先,受前苏联意识形态的桎梏,特别是《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直接把民粹主义定性为“马克思主义的敌人”,长期以来我们对于俄国民粹主义的研究立场多从其消极因素出发,而俄国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特别是列宁主义形成的积极影响则较少受到关注。事实上,俄国民粹主义思潮中有一些要素,如革命理想和建党理论等,都对列宁的思想发展和俄国革命的历史实践有过积极影响。在中国,俄国民粹主义思潮以无政府主义、平民主义、劳动主义和“互助论”等形式对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产生过深刻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启蒙传播。批判性研究的要义在于取精去糟和去伪存真,对于俄国民粹主义的历史性考察同样应秉承在尽量恢复历史语境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辩证解析的原则,避免在研究中预设立场。

其次,纵观改革开放40年来的俄国民粹主义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野对俄国民粹主义思潮进行思想史的比较研究还存在一些欠缺。如上文所述,俄国民粹主义“天然地”身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语境之中,俄国民粹主义思潮也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关系。因而,将俄国民粹主义的源起、发展和流变置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野下进行思想史层面上的深入发掘,应当成为未来该领域研究焕发新意的一个方向。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为参照坐标的俄国民粹主义研究也还有很大空间待理论界去深耕、拓展。

最后,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身陷经济增长停滞、族群矛盾激化等危机中,普遍开始出现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抬头的趋势。而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事务话语权重不断提高,中国同样面临着重大且深远的战略机遇和国内外挑战。如何确保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同时警惕社会不滑入“民粹主义陷阱”,正是我们党需要重视并努力解决的一道时代命题。另一方面,俄国民粹主义思潮所提出的那种“超阶段”发展模式虽然已经与中国当下的发展现实相去甚远,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理论阐释同样需要在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层面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从这些意义上来看,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将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历史素材。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正在于其是不断发展着的,因而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出发研究和批判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方法和角度也应该是发展着的。新时代的命题需要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回应,而对历史的再反思往往能够带来很多启迪。

注释:

①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俄国民粹派文选》,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② 夏银平:《俄国民粹主义再认识》,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⑥ 赵岩:《赫尔岑与俄国的“村社社会主义”》,《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2期。

鉴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并力争学有所获。因此教师要学会因材施教。要克服传统英语教学的弊端,即只顾传授知识,解决难题,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要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多鼓励,少批评,让每个孩子都能跟上学习的节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

④[英]保罗·塔格特:《民粹主义》,袁明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76页。

⑤ 林红:《民粹主义——概念、理论与实证》,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7—218页。

③ 马龙闪、刘建国:《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10页。

⑦ 王云龙、陈界:《反现代性的现代化思潮之肇始——19世纪俄罗斯民粹主义析论》,《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5期。

⑧ 夏银平:《漂泊者的俄国之根欧洲之源:俄国民粹主义的理论渊源探析》,《社会科学家》2006年第3期。

⑨ 武卉昕:《俄国民粹主义的道德发端与伦理学在俄罗斯的产生》,《学术交流》2011年第2期。

《液化烃球罐紧急切断阀选型设计规定》中规定: 当罐区有可靠的仪表空气系统时,应选用气动紧急切断阀;当罐区无仪表空气系统、但有负荷分级为一级负荷的电力电源系统时,应选用电液执行机构或电动执行机构驱动的紧急切断阀。在实际应用中,电动控制阀响应动作慢,且不能实现故障安全状态,因此不建议作为紧急切断阀使用,在无仪表气源的情况下优先选用电液控制阀。当切断阀的执行机构为气动型时,首选故障安全型单作用气缸执行机构;若采用气动双作用气缸执行机构时应配储气罐;若必须采用电动型执行机构时,其电源应采用负荷分级为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电力电源供电。

㉘ [美]莫里斯·迈斯纳:《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译组译,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95页。

⑪ 姜若宁、王兆祥:《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论战史述评》,《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

⑫ 夏银平:《重新认识俄国民粹主义的“主观社会学”》,《学术研究》2010年第8期。

⑬ 刘建国、马龙闪:《论俄国民粹主义的文化观》,《哲学研究》2005年第12期。

⑭ 刘怀玉:《俄国民粹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一个历史的述评》,《河北学刊》2013年第2期。

⑮ 李伟:《关于国内民粹主义研究的几点讨论》,《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

第三,关于俄国民粹主义的文化观。有学者提出,应肯定民粹主义文化观的历史进步性。这种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其深刻的人民性立场,而其极端性和片面性问题则在于民粹派看待文化问题缺乏人类文化的宏阔视野,没有世界历史眼光的深邃洞见。

⑰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25页。

⑱ 杨煌:《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当代思潮》2000年第5期。

⑲ 周凡:《马克思与俄国民粹主义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4期。

⑳ 曹建萍:《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辩证分析——马克思对俄国农村公社的解读》,《人民论坛》2014年第17期。

㉑ 罗保国:《俄国社会发展道路:恩格斯与民粹派思想比较研究》,《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㉒ 周凡:《在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之间——对恩格斯与特卡乔夫论战的反思》 (上),《学术研究》2015年第4期。

㉓ 徐芹:《论列宁对民粹派“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批判》,《理论学刊》2010年第2期。

㉔ 张建华:《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第6期。

㉕ 胡岩:《对当前民粹主义讨论中几个问题的看法》,《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

㉖ 刘贵福:《循名责实:对列宁〈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一点看法》,《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年第2期。

㉗ 黄琨:《再论孙中山与民粹主义》,《学术界》2013年第8期。

⑩ 姚海:《俄国激进革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影响》,《俄罗斯研究》2004年第3期。

㉙ 王素莉:《五四时期李大钊对民粹主义思潮的认识与超越》,《中共党史研究》1991年第1期。

㉚ 陈桂香:《关于李大钊与民粹主义关系的辨析——重读〈青年与农村〉》,《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期。

笔者组织学生参加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3 次,三等奖4 次;组织学生参加的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得一等奖2 次,二等奖2 次;组织学生参加的华北五省计算机应用大赛,获得一等奖2 次,二等奖5 次,三等奖8 次的成绩。从多年来学生参加大赛的情况来看,对组织参赛的高校和大赛组委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㉛ 张秋实:《瞿秋白对十九世纪俄国民粹主义运动史的研究》,《江汉论坛》2004年第7期。

关于俄国民粹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中国革命道路选择的影响,有学者认为,民粹主义思潮不仅催生了俄国的社会主义运动,还影响并教会中国知识分子如何认识中国这个农民国家,从而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化。有学者肯定,民粹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正面促进作用,并认为这一思潮成为部分重要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桥梁,是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还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人既没有成为俄国民粹主义式浪漫理想王国的追求者,也没有成为拒斥现代化的保守派,而是在革命实践中保持了冷静的现实主义态度和马克思主义立场。围绕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若干民粹主义争议,如一些西方学者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进行简单类比,有学者提出,需要正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的历史事实,以及传统小农经济自发性的问题,并且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不同方式并非只有民粹主义一种解释。有学者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将革命的重心放在农村,不是从俄国民粹主义思想框架中引申出来的,而是根据中国革命的具体条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所作出的正确选择。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革命史上农民群众正是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进而在革命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实现对本阶级局限性的超越,这恰恰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战争与民粹主义的本质区别。

㉝ 周建伟:《民粹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㉞ 王素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转变道路与近现代民粹主义思潮》,《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3期。

㉟ 刘志光、王磊、苏鸿:《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与民粹主义研究综述》,《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2期。

(2)资本投入。政府通过以下3种方式创新金融支持模式,全面服务于园区建设。一是创新信用机制、创新金融产品,搭建园区和银行之间的融资平台,如园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针对科技型企业资产较少的特点,专门设立了“苏科贷”“科技贷”。二是创新融资渠道——发行企业债券。园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所得资金全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这在开发区内属于首创。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扩展——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在2003年,园区设立了10亿元的创投引导资金、3亿元的种子期创投基金等,吸引了很多区外资金参与创业投资。

㊱ 丁卫平:《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本质区别》,《长白学刊》2001年第6期。

㊲ 王素莉:《民粹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论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7期。

㊳ 胡绳:《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㊴ 何诚:《读〈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再评价〉》,《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6期。

㊵ 吴敏:《毛泽东与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

㊶ 章德峰、彭建莆:《不能泛化〈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某些具体论断——与胡绳同志商榷》,《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第3期。

㊷ 周宏:《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还是民粹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4.药物浓度检测:特殊人群如儿童、妊娠妇女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用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进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

㊸ 胡岩:《民粹主义和社会主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99年第2期。

㊹ 吕周聚:《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民粹主义思想》,《东岳论丛》2013年第3期。

㊺ [美]莫里斯·迈斯纳:《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张宁、陈铭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页。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这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㊻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10页。

中图分类号: D5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982(2019)11-0044-06

作者简介: 耿仁杰,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2

(责任编辑 陈 艾)

标签:;  ;  ;  ;  ;  

改革开放以来俄国民粹主义研究述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