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杨雪梅,金伟萍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杨雪梅,金伟萍

杨雪梅 金伟萍

( 齐齐哈尔市五官医院检验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目的 对血常规检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预防。方法 选取160例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门诊进行体检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观察,并对结果在室温条件(18-22℃)下分别于0h、2h和6h进行差异比较。结果 经检测,0h和2h内静脉血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白细胞(WBC)的检测平均值均低于末梢血检测值,血小板计数(PLT)的平均值高于末梢血检测值(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持平(P>0.05);放置6h后检测,发现血小板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反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其他检测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一般来说会有很多因素影响血常规的化验结果,在使用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静脉血常规时,须在2h内进行测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测 结果 影响 因素 调查

血常规检验是指对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及相关数据的计数检测分析。血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项目之一。为诊断各种血液病提供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常用检验项目之一。但在实际应用具有多种采集方法,因而产生许多影响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因素。本文就目前血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求提高血常规检验质量的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门诊进行体检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当中,有男性92例,女性68例。年龄19~55岁,经过计算其平均年龄是35岁。这人员在文化、年龄以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仪器配套试剂和检测方法。我们使用的是采取 System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在稀释液方面,使用的是Sys专用的稀释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从广州阳普医疗用品有限公司购买了采血管,规格是真空血常规(EDTA-K2抗凝)。在采血时,采取的是真空采血法。

1.2方法 静脉血从肘静脉中抽取,需要4mL。之后,装到专用的血常规抗凝管之中,需要2支管,并进行颠倒一直到均匀。注意动作不能太剧烈,要轻柔,这样溶血现象才不会发生。对于末梢血,我们可以使用左手食指的内侧面,无名指也可以。一定要专人操作,从血球计数仪的操作程序出发,并严格的遵守。在测定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校正,这样检测的结果才会准确和可靠。在进行实验时,需要配备2个人,一个人负责采血,另外一个人负责仪器计数的操作。

方法:对末梢血以及静脉血常规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对室温下(18℃~22℃)分别于即刻、30min、2h以及6h常规测定进行比较和分析。

2结果

2.1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经检测,0h和2h内静脉血常规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和白细胞(WBC)的检测平均值均低于末梢血检测值,血小板计数(PLT)的平均值高于末梢血检测值(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持平(P>0.05)。

2.2放置2h内检验静脉血常规指标,发现WBC、Hb、PLT、RBC等于0h测量结果对比基本无变化;放置6h后检测,发现血小板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反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升高(P<0.05);其他检测值均无明显变化(P>0.05)。

3讨论

血常规检测就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测,包括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的检测与分析。这些有形成分与血浆组成血液,血液不停地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流动,参与人体的代谢以及每一项功能活动,所以血液对于保证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功能以及人体的内外部环境平衡起了十分重要的效果。任何有形成分在血液中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对身体的组织以及器官起一定程度的作用。同时组织或者器官的病变也会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所以,对血液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解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为了保证仪器的正常工作以及结果的准确,检测仪器应当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使用。首先选择的环境必须远离电磁干扰,控制室内温度在15℃ -25℃,并且要选择稳固、安全的安装平台,防止因为震动而损坏仪器,此外,还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仪器校准。

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受多方因素的影响,要取得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应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误差,其次在检测时应采用静脉血,并且尽量于2h内对血液进行检测。同时在仪器使用前对仪器运行进行检测,对仪器的运行情况应随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只有准确的临床检验结果才能对临床诊断真确率提升,以及有效的治疗和抢救有重要意义,因此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治疗患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赵晋芳. 静脉血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差异比较[J]. 基层医学论坛. 2013, 17(17): 2261-2262.

[2] 马芬,李长春,周文君. 530例贫血儿童的血常规检测分析[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11): 1469-1470.

[3]朱健.比较两种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24(5):137-138.

论文作者:杨雪梅,金伟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调查分析论文_杨雪梅,金伟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