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目录-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_教育论文

新目录-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_教育论文

新目录,大变化——教育部印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目录论文,教育部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3月,教育部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5月,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相关情况。

此次《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修订,距离2000年修订已有10年之久。

10年间,职业教育的发展环境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宏观管理的基础性指导性文件,此次修订的《目录》解决了哪些问题?具有怎样的意义?会给中职教育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是我们所关注的。

新目录,着眼创新

将此次修订的目录与2000年的版本对比,可以发现,新目录以创新为着眼点,变化较大。

一是创新目录结构,服务就业,对接职业。

原《目录》结构为“专业类—专业名称—专门化举例—建议修业年限”,新《目录》修订为“专业类—专业名称—专业(技能)方向—对应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证书举例—基本学制—继续学习专业举例”。

在“专业名称”之后列举了“专业(技能)方向”和“对应职业(岗位)”,使专业与专业培养方向同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更为明确具体。

“专业(技能)方向”是在原《目录》“专门化举例”基础上修订的,由原来的470个增加为927个。

“对应职业(岗位)”是新增设的,共列举了职业(工种)1185个,基本涵盖适合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规定的职业(工种)或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行业特有职业或工种。

新《目录》对新职业给予特别关注。目前,国家已陆续公布了122个新职业。新《目录》覆盖了其中的96个新职业,如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等。一些新出现的职业,如彩铃、彩信编辑员,家具涂饰工等,虽不是职业大典内的职业和行业设定的特有职业,但社会上已形成一定的就业群体,此次修订也给予采纳。

二是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产业分类进行专业划分,新增相关专业。

原目录为13个专业类,修订后为19个专业类,“休闲保健”与“教育”为新增专业类,对其他专业类进行了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调整。专业数由原来的270个增加到321个,其中保留专业126个,占总数的39%;通过更名、合并或拆分等衍生的专业110个,占总数的34%;新增专业85个,占总数的27%;从原《目录》删除专业22个。

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类,设专业32个,在原《目录》基础上,增加了14个新专业。新增专业突出了现代农业的特点,紧扣中央发展农业,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如增加了观光农业经营、农资连锁经营与管理、农村环境监测等专业。

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能源与新能源、土木水利、加工制造、石油化工、轻纺食品6个专业类,设专业122个,在原目录基础上,增加19个。所增专业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变化为着眼点,体现传统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升级,紧扣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及“产业振兴规划”的新职业需求,如风电场机电设备运行维护与检修、有色装备运行与维护、机电产品检测技术应用等专业。

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信息技术、医药卫生、休闲保健、财经商贸、旅游服务、文化艺术、体育与保健、教育、司法服务、公共管理与服务11个专业类,设专业167个,在原目录基础上增加52个。这些新增专业以近年来出现的新兴职业为主,同时涵盖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承的相关专业,并关注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汽车美容与装潢、民族风味食品加工制作、民族乐器修造、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等。

三是关注继续学习,体现终身发展的理念。

此次修订的《目录》增设了“继续学习专业举例”,对应相关专业,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和高职专业目录,以及补充高职专业目录,列举了356个高职、198个本科继续学习的专业,构筑了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预期目标: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认为,职业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根本任务是育人,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同时要关注继续学习以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此次修订的《目录》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增设了“继续学习专业举例”,列举了高职、本科继续学习的专业,可以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修订组组长余祖光强调,此次修订的目录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原有专业目录与职业岗位不对接,二是中职学校专业与终身学习不对接。

余祖光说,职业教育要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有利个人发展,实现这些功能首先职业教育要有比较合理的结构,做到与社会经济需求有较高的吻合度。要提高职业教育吻合度,从管理到办学都要贴近劳动市场需求,协调人才供求关系。劳动市场是以产业、行业和职业种类划分的,而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划分的,如何使数量有限的、相对稳定的专业,适应数量众多的动态的社会职业是个复杂问题。这次目录修订摆正了教育服务经济、就业的位置,以服务对象的要求为主,以适应职业资格标准为准,以行业企业为重。

余祖光进一步指出,修订工作不仅紧盯职业的变化还关注了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优化带来的职业变化的基础性影响因素,使修订工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修订目标是让行业企业满意,为受教育者就业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样才能保证职业教育得到社会认可。

余祖光强调,受教育者是职业教育重要的利益相关者,《目录》也要为学生、家长选择专业导航,同时还要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指南。21世纪的劳动市场是个更加多变的市场,职业转换频率加快,不仅要为受教育者第一任职岗位提供充分的职业准备,还要为受教育者未来的晋升、转岗、再就业、再培训作出一定准备,创造比较便利的条件。同时,中职与高职衔接也是培养现代制造业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现代农业的生产经营人才、现代服务业中的工业性服务业人才和微小企业创业者的重要途径。这次修订中的一些突破有望消除中等职业教育是断头教育的社会误解,有利于提高其社会吸引力、改善其社会形象。

依据新修订的《目录》,一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中职生,其毕业之后对应的职业包括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数控程序员,他可以考取数控车工等5种职业资格证书,也可以继续学习,报考高等职业院校的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与管理、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高职毕业后,可以报考本科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这就将中高职衔接起来,利于中职学生的终身发展。

对于此次修订的《目录》,各地反响也较为热烈。

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新版的专业目录中列举了中职后对应的高职专业和本科专业,意味着中职毕业后进大学继续学习的专业通道已经实现了无障碍。有了这个前提与保障,初中毕业生完全可以大胆地报考中职校,将来升大学特别是选择高校专业时,比中职生更有优势。

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专家认为,新《目录》中,专业的设置与布局避免了一窝蜂似的涌向所谓的热门专业。“现在有些专业名称过于包装,缺乏内涵建设的提高,对中职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课程学习的内容是否切合实际,是否符合就业需求,这在此次的目录调整中表现得较为理想,可以成为大家理性选择中职教育的一个导向。”

担心、疑虑与期望并存

对于新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所起的作用,教育部的初衷是——它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基础指导性文件,是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与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组织招生、指导就业,以及行政管理部门规划专业布局、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预测等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就读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以《目录》为依据设置专业,而一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关系到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育计划、师资配备、招生范围、择业导向,也涉及到学校的投资方向、长远规划。因此,对于《目录》及其后续的管理与规划问题,人们担心、疑虑与期望并存。

业内人士担心的是,这次位列目录中的专业,要是下次目录修订取消了,这个专业该怎么办。尽管目录修订后,原专业还可延续以前的名称,可是由于《目录》具有重要的“社会用人单位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作用,如果用人单位不承认《目录》之外的专业,那这个专业的学生的命运将不知所终。

大家认为,教育部门和劳动部门确实具有为学校办学提供信息服务的作用,但是采取制订具有强制性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方式却值得商榷。学校开办怎样的专业,采取怎样的培养模式,应属于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范畴。以职业和就业为导向,是中职办学的基本特点。要让这一特点得到体现,必须让中职有灵活的办学自主空间。只有学校有办学自主权,才能灵活地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以及每个专业招生的规模。而教育行政部门的《专业目录》,显然制约了学校这种办学自主权,学校必须举办《目录》内的专业,却不能自主举办《目录》外的专业。

对于此次《目录》新增的时髦专业,大家则担心:各地政府在规划中职、各中职在规划本校专业发展时,也跟风赶时髦,很多中职,有可能包括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中职,都出现“咖啡师”、“宠物养护与经营”等新兴专业,而由于他们所学内容专业性、职业性很强,这些专业的学生有可能难以找到工作,就会出现明显的教育浪费。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专家认为,并非社会产生一个新职业,职教就要开办一个新专业,职业教育新专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还要满足教育对象的个性需求。他说,职业教育开办专业的第一出发点应该是社会需求。职业教育专业与学术专业有着本质区别,不是按传统的知识体系来构建,而是要适应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德国的职业教育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在德国,职业教育约有360个专业,却覆盖了1.8万个社会职业,这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专业开设应该有所启发。

其实,这些担心也不无道理。在很多学校,专业设置雷同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中职学校一发现某所学校某个专业有特色,毕业生好就业,便一哄而上争相开设相同专业,也不管师资和教学设施能否跟得上。以某市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该市开设数控技术专业的中职学校有20多所。但是,这20多所学校中,真正购买先进数控机床、为学生提供实习设备的学校屈指可数,不少学校即使有机床,也是企业淘汰多年的产品。致使专业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达不到要求,专业特色得不到体现。专业雷同,已成为制约中职发展的一条枷锁。

此外,专业设置还有一个明显的误区是周期短,专业替换过于频繁。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和普高热的升温,中职招生面临困境。对此,一些学校依据短期人才需求,赶时髦开设专业。一些热门专业如管理、财会、计算机、经贸等,都曾在各个中职校留下痕迹。以至各校资源浪费,毕业生人满为患,就业遇到障碍。许多中职校为了好招生,好分配,专业替换频繁,设置周期过短,有的只招收一届学生就了事。

有专家指出,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而言,专业设置不是越多越好。目前一些学校以追求专业的数量作为发展实力的观点是错误的。学校专业数量的多少不能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有特色、有品牌的专业更有说服力。

也有人担心,新版的《目录》发布后,一些新兴的专业是否具备开设的条件,开设以后后续的师资和实训设备能否配套,还缺乏科学和实践的论证。

标签:;  ;  ;  ;  

新目录-教育部发布“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