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护理方案研究论文_聂鑫鑫

天津市南开医院内镜诊疗中心 30010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护理方案。方法:调查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消化内镜的清洗护理状况,其中32套消化内镜实施常规的消毒流程,32套消化内镜在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是否实施护理的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消化内镜的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消毒不合格而引起的健康隐患,并使内镜消毒合格率得以有效提高。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护理方案

内镜属于一种较为有效、准确的物理检测手段,其具有恢复快、微创、痛苦小等特点,通常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在检查的过程中,内镜通常会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并导致细菌产生[1]。由于内镜的精密度较高、结构较为复杂、材质特殊等特点,这就使对内镜进行消毒比较困难,并给患者带来无法预测的感染,并对医疗的安全性以及医疗质量均产生不良影响。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护理状况进行调查,对32套消化内镜实施常规的消毒流程与32套消化内镜在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的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消化内镜消毒室实施消毒的64套消化内镜为研究对象,其中,32套消化内镜实施常规的消毒流程,32套消化内镜在实施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对实施护理方案前后的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内镜消毒流程,主要包括:(1)床侧预清洗:把使用后的内镜置于床侧,通过流动水抽吸,并进行注水注气10s,之后对内镜进行擦洗[2]。(2)第一槽刷洗:内镜放置在槽中,将其拆卸开后进行擦洗,通过专用的刷洗毛刷,对内镜管腔进行2次以上的刷洗,并使用注射器将清水注入进行冲洗。(3)第二槽酶洗:主要就是对内镜进行酶洗。(4)第三槽冲洗:内镜通过酶洗后,置于第三槽内,通过水枪进行冲洗。(5)第四槽消毒:将内镜擦干之后,排去内镜当中的水分,置入20g/L的戊二醛消毒液,对内镜实施浸泡消毒。(6)第五槽漂洗:使用纯净水将内径表面冲洗干净,然后通过高压水枪对内镜中可能存在的残留消毒液进行冲洗。(7)使用吹干机吹干内镜,并用无菌布擦干净内镜即可。

观察组在常规消毒流程的基础上,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完善清洗消毒相关制度:消化内镜及其相关附件在经过使用之后,都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其不仅需要遵循“水洗-酶洗-清洗-消毒-灭菌-冲洗-吹干”这一流程,而且需要使用计时器对消毒、灭菌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消化内镜及其附件的安全、清洁[3]。(2)健全基础设施:根据医疗相关要求,对消毒中心的相关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设置独立的消化内镜诊疗室以及消毒室,并配置标准、合理的清洗水槽以及干燥器、超声清洗设备等[4]。想要保证消化内镜在临床的应用中能够实现灭菌的目的,就需要根据医院消化内科接收诊疗患者的具体情况,增添肠镜、活检钳、胃镜等相应设备,并确保仪器使用的安全性。(3)加强业务培训: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到对消化内镜实施清洗消毒的重要性。在培训的时候,需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以此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质量意识,并不断更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等相关技术,以此保证消化内镜的安全性[5]。(4)加强质量监控:临床检查中应用消化内镜,需要对整个诊疗过程的安全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并对消化内镜的相关操作流程以及安全控制措施等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6]。并在对消化内镜进行适应与管理的时候,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制度,确保消化内镜实际使用中的安全质量。

1.3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数据比较,P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护理干预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进行比较,观察组合格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比较 套(%)

3 结论

内镜能够通过鼻腔、口腔等孔道进入到患者体内,并通过其具有的光路系统,对X射线无法显示的病变进行检测,以此确保治疗方案的高效性。内镜通常在泌尿、消化、呼吸道等相关科室的诊断以及治疗中被广泛应用[7]。特别是消化内镜是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仪器。消化内镜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材质的特殊、清洗消毒难度较大等特点,普通的消毒灭菌方法均不适用。由于内镜不断的用于不同患者,这就会使内镜清洗的难度相应增大,并使医院的感染率上升[8]。乙肝病毒、幽门螺旋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杆菌等病毒通常都会经过内镜传播。为了有效避免医院出现交叉感染,就需要不断加强对消毒灭菌的监管。

本次研究心事,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实施护理干预,观察组内镜消毒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格率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洗不及时、消毒设施不完善、浸泡治疗不达标等。因此,就需要给予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主要包括完善相关消毒制度、健全相关基础设施、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质量监控等,以此确保内镜清洗消毒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过程中,给予相关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消毒不合格而引起的健康隐患,并使内镜消毒合格率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芦颖.护理干预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医疗装备,2018,31(04):9-10.

[2]王伟民,马久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失败的相关原因及应对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7):4077-4080.

[3]张婷.改进清洗消毒流程在提高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及感染防控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9):154-156.

[4]李晓玲.浅谈消化内镜的发展与应用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0):183-184+187.

[5]贵仙银.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0):149+158.

[6]冯翠兰.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学工程,2017,25(08):28-31.

[7]李红萍,黄亚芳.护理安全管理在内镜护理安全防范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07):184-186.

[8]孙桂琴.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控制中的护理干预方式探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3-4.

论文作者:聂鑫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消化内镜的清洗消毒护理方案研究论文_聂鑫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